听·见丨71岁自驾川藏线!“车神奶奶”的别样人生

2023-07-16 23:0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05324)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谷朝明 实习生 赵一琦

自信地接过方向盘,淡定驶过海拔4580米的垭口……71岁的她“心怀梦想、敢于追梦”,活出了年轻人的样子。因在川藏线上霸气的驾车风范,她被网友尊称为“车神奶奶”。

视频走红后,有网友说“她是富足的退休老太太,拿着过万退休金”,而事实上,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人,一天学都没上过:1979年养蜜蜂全国采蜜,成了别人眼中的“万元户”;女儿出生后回日照五莲做小生意,2009开始学习种植猕猴桃,成为日照猕猴桃产业“背后的女人”。

本期《听·见》栏目,我们连线“车神奶奶”徐茂彩,相比车技而言,也许她拼搏的人生更为精彩……

海拔4580米,我啥事没有

“敢想敢做,打破世俗”“太酷啦!拉着子孙过‘潇洒人生’”“为勇敢奶奶拍手叫好,是我们的榜样!”……你看,这都是网友的留言。除了羡慕我人生态度的,还有夸我车技的:所谓“高手在民间”,别的女司机是“马路杀手”,我却被称为“车神奶奶”。其实,我真的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村老太太,今年71岁,是日照五莲县洪凝街道马家坪村人。

说起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原因很简单,我身体挺好的,一直有“自驾环游祖国大好河山”的梦想,再加上孙子和孙女放暑假了,女儿也能挤出时间。她担心我一个人路上辛苦吃不消,于是就有了这次“一家四口一辆车”的旅行。

7月3日,我们从日照出发,十几天来,行程将近5000公里。先后去了开封、十堰、彭州、都江堰、小金、丹巴、八美、炉霍、色达等地。因为女儿要拍短视频,所以路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开车,有时候她看我累了,也替我开一段。

从我的经历来看,高原反应和年龄关系不大。7月9日,在翻越4580米的垭口时,原本是我女儿开车,但她和孩子都有高原反应,胸口发闷,有点喘不动气,而我一个老太太,却啥事也没有。于是我接过方向盘,女儿就把过程拍了下来,发在抖音上。没想到视频火了,《71岁奶奶自驾游川藏,淡定驶过海拔4580米的垭口》居然还登上热搜榜,现在已获得了700多万点赞。

前几天,7月12日,前往洛隆县的路上,200多公里的路程全是高山峡谷,偶尔还遇到一些小的落石,道路狭窄险峻。当时我女儿也显得挺紧张,我安慰她“没事,不要慌”。那一段路程,也是由我全程驾驶,一直到在靠近洛隆县的一个草原边上,路面平稳时,我们才换驾。

韩红的《天路》你听过吗?如果旅行是种信仰,川藏线对我来说则是无止的惊叹:不仅有沿途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景,更有“我们国家强大的基建”,横穿山体的隧道、蜿蜒的山间公路、斜插云端的大桥……在路上,我们时刻都在感动着。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在路上,我也会时不时地哼唱出来。

驾龄30年,我是“老司机”

像我这个年纪,又出生在农村,很多和我同龄的老太太可能连方向盘都没摸过,但我可不一样。

年轻的时候,我开过三轮车、摩托车、拖拉机。53岁的时候,我考了驾驶证,之后开过面包车、小货车……按拿证的时间算,也有近20年了,如果算真实驾龄,至少也有快30年了。可以说,我是个驾驶经验十足的“老司机”。

我家在马家坪村有个果园,以前需要到县城买东西,我开的是一辆很破的面包车。2021年的时候,女儿把我的面包车“更新换代”——买了一辆更安全的白色国产SUV。我坐在崭新的驾驶位上,高兴坏了。

这次自驾川藏线之前,我还有一次自驾的经历。2021年,我带着女儿跟外孙自驾去了内蒙古。那一年我69岁,也是以我开车为主。从山东到内蒙古,再到东北,耗时18天,全程数千公里。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别具风情的满洲里套娃广场……让人印象深刻。

我只有一个女儿,叫徐方雨。2011年女儿结婚的时候,我买了一辆价值12万元的轿车当作她的嫁妆。12年前能陪嫁一辆车,也不多见吧?

我是一个农村出生、没有任何背景的老太太,钱都是靠一点一点打拼积攒下来的。我送车给女儿当陪嫁,女儿买车送我旅游自驾。你说,我跟车是不是还挺“有缘”的?

我的老伴不太喜欢旅游,所以他在家里看护果园。这次自驾,都是女儿做的攻略,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准备,她说“最好的风景就是在路上,没有必要非得到哪个风景区,或者买门票去深度游览”。

这次自驾,由318国道穿越滇藏线去往西双版纳和大理。女儿说,如果回程路上,我和孩子们感到疲惫,也可以直接坐飞机返回山东,汽车从拉萨托运回来就行了。

咱没上过学,就是能吃苦

有些老太太喜欢戴点金首饰,我对这些一点也不感冒,从来没给自己买过太贵重的东西,更没戴过项链等首饰,衣服也都是实用便宜的。视频火了之后,我看到有些网友说我是“退休金一万多”的“休闲老太太”,这和事实是完全不符的。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尤其是在农村,都很苦,不拼是看不到希望的。我8岁就没了母亲,没上过学,除了在家干农活,还到附近小厂子上班,当时还自学了算盘,干过一段时间的会计,一个月工资就30块钱。

后来,一个养蜜蜂的人问我能不能吃苦?我说没问题。于是他教给我养蜂。蜜蜂在南方打的蜜多,我就一直在安徽等地到处跑。那时的苦和累,平常人很难想象,风餐露宿,但收成挺可观。1979年那时候,我跑一趟的收入就有8000多元,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这也是我赚到的第一桶金吧。

后来女儿出生了,没法再东奔西跑,考虑到家里有老人要照顾,我又回到了日照五莲老家。女儿到县城读书后,我在农村又待了几年,就到县城做生意了。我开过饭店、给工厂打过零件、编过地毯,后来又干酒水批发……虽然不停忙活,但收益一直都挺好。

说起种猕猴桃的经历,跟我女儿有关。退后十来年,那时候她经常口腔溃疡,医生说要多吃猕猴桃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可是城里老是买不到新鲜又没有农药的猕猴桃。我开始琢磨,“咱们自己会种地,要不种点自己吃?”于是,我和丈夫开着面包车四处寻苗。

我们去过好多地方,包括浙江浦江、吉林延吉,也去过陕西等地。2009年,我们栽了一批树苗,以失败告终。2011年又采购了一批,在自家院子里种了十几棵,终于成功了,就开始了大面积种植。当时长势好的,一棵猕猴桃树可以产果60斤以上,一棵树的产值就能赶上一亩地的玉米了。

现在五莲县形成了很多猕猴桃种植基地,我是县里第一个种猕猴桃的人,也把技术免费教给别人。当时山东电视台还以《土坑里挖出个金蛋蛋》为标题进行了报道。

如果让我总结自己的性格,我觉得就是能吃苦、肯耐劳、懂勤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