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评面丨国企招聘“近亲属回避”应是常态

2023-08-26 06:3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393042) 扫描到手机

特约评论员 宋守山

近期,一些国企的招聘颇受关注,比如采取“近亲属回避”制度。对此,有些是“一刀切”,有的是对某些岗位做出规定,这也引发了“举贤”要不要“避亲”的讨论。事实上,这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因为这种制度本身就应该成为常态。

之所以引发讨论,是因为很多人经常说的那句“举贤不避亲”,国企招聘岂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吗?但是仔细一想,古人说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古人提倡“举贤”的时候,不仅不“避亲”还不“避仇”呢,可历史上真的如此吗?现实中,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可以不打折扣地做到呢?一些类似于“某爸是某某”的闹剧发生不止一次了吧?其实,我们不能只知“举贤不避亲”,需知《后汉书》中也有“举贤避亲”的制度设计,以避免那些“举才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现象出现。

国企不是家族企业,国企关涉的是公共利益。如果开个会都是七大姑八大姨参加,提拔一个员工就被传来传去是某某子弟,是一种什么形象?这样的氛围又怎样实现凝心聚力呢?恐怕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风气日颓,打酱油的越来越多。躺平的风气一旦形成,再想改变就难了,毕竟“上梁不正下梁歪”嘛。又何谈推动企业发展呢?所以,不要只想着“举贤不避亲”给一些人的萝卜招聘找理由了。

一个单位中,“近亲繁殖”不仅会导致人际关系复杂,使得一些制度形同虚设,更会因为一些人事上的安排,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发生。

回避近亲属会不会有误伤?回答是肯定的。不可否认,一些子弟的确非常出色和优秀,招聘亲属也可以提升员工对于单位的认同感。但这种优势相对于劣势来说,有点“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味道。从这个角度来看,国企招聘中的“举贤避亲”作为一种制度设计,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可即便如此,不还出是现了一些“易子而仕”的现象吗?话说回来,既然一个人有能力、有水平、有真才实学,那就应该去更为广阔的天地锻炼,成就一番事业,长辈们的“关照”也是一种“羁绊”不是?如此,怎么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呢?对个人来说,不也是一种损失吗?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