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一刻,我钻进鱼类风暴之眼!半岛记者体验世界头号潜水胜地

2023-09-05 17:4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37511)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钟闻廷

覆盖全球总面积70%的海洋,占地球生物多样性的80%,其中的浮游植物是地球最重要的氧气生产者。8月20日,记者在世界三大潜点之一、世界五大峭壁潜点之首的马来西亚诗巴丹岛用水下摄像机拍摄到海底数以万计的杰克鱼风暴、独自逍遥的黑鳍鲨鱼、与人类嬉戏玩耍的海龟以及色彩斑斓的热带鱼类。在浩瀚无垠的海面之下,其实是另一个更加广阔生动的世界。

但以后,如果我们任由一些不可控事件发展,这样的美景也许将逐步远离人类。

潜入峭壁“珊瑚城”

目击“海底总动员”

“我们发现了一件未被触碰过的艺术品,但如今再没有了。”世界水肺潜水之父雅克·库斯托如是说,此时离他发明水肺和单人潜水器已过去了47年。

8月20日,半岛全媒体记者所乘的潜水船从马来西亚仙本那码头航行将近一小时,终于靠近了诗巴丹。潜水员坐在船舷上背滚式入水,倒头就栽进了水下世界。热带的烈日逐渐退却,化作水中摇曳的光点,海面升成了新的天空。渐渐的,珊瑚浓艳的色彩越来越清晰,像火焰一样燃烧在摇曳的蓝光里。

潜水船装满气瓶向大海深处进发

如果你不是潜水运动的狂热爱好者,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诗巴丹。诗巴丹位于距离马来西亚仙本那港36公里的北西里伯海上,是一个菌菇形状的海洋小岛,面积仅0.03平方公里左右,但这里却被称为世界“海滨潜水”之最、世界五大峭壁潜水之首,也是全世界每一位潜水员向往的胜地。

诗巴丹是由于火山运动造成的,0.03平方公里的岛屿从600米深的海底直接伸出海面,水下部分状如烟囱,一柱擎天。所以在诗巴丹岛边缘,只要多跨出一步,水深就直接从3米变为600米。这里是印度洋-太平洋洋盆的心脏位置,超过600种石珊瑚和有记录的2500余种珊瑚鱼正栖息于此,这弹丸之岛无疑是无垠汪洋的讯息,浓缩了无穷生命的缩影。

就像阿里巴巴用“芝麻开门”的咒语开启了藏宝山洞,潜水员们翻身进入的是一个奇幻的新视界。除了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巨大珊瑚礁群,最令人兴奋的就是前路的未知性,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各种奇形怪状的生物,鲨鱼也离你不过几米远的距离。

记者下水在浅滩潜水

好莱坞电影对于深海大鱼的凶猛总有些夸张甚至谬误,其实在潜水员看来,我们才是闯入了它们家中的参观者,我们三五成群摇摇摆摆浩浩荡荡。孤僻的护士鲨远远看我们一会儿就掉头走了,即使我们想追都追不上。鲨鱼也有很多种,护士鲨、黑鳍鲨、锤头鲨等等,只有非常非常饥饿的大白鲨或者虎鲨才是凶猛的。对人类比较自来熟的是海龟,只要我们遵守潜水员基本的“海洋公德”,不触碰海洋生物,海龟往往愿意慷慨地允许我们与之同游。它的桨状肢不紧不慢地划着水,带领我们畅游珊瑚礁。

气泡珊瑚上,荧光点点,仔细看,半透明的虾虎鱼正栖息于此,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鱼;珊瑚礁的缝隙里,不时有豆点裸胸鳝探出头来,露出尖牙;《海底总动员》的大明星,小丑鱼尼莫游弋于海葵舞动的触手间,不远处的洞穴中,一条绿鹦嘴鱼正用泡泡保护层把自己封印起来,好像是在祈祷不会被陌生的潜水员发现自己。亲身融入这个未知的世界,远比观看任何制作精良的海洋电影都要精彩得多。小至3厘米长的虾虎鱼,大至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鲨,生命萦绕涌动于这座繁华的珊瑚城之间。

万千游鱼成“风暴”

记者钻进“风暴眼”

海洋拥有天空所有的气象,从晴天到风暴,只在片刻间。一场银色的龙卷风席卷而来,借着洋流在水中旋转,甚至可以看见风暴眼。这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鱼群龙卷风”,也就是深海鱼风暴。眼前的鱼,就像短粗的鲅鱼,纺锤形的扁平身体被银鳞包裹,小的有手掌大小,大的有小臂那么大,这就是当地特有的“杰克鱼”,这场风暴就是杰克鱼风暴。

要见到鱼风暴并不容易,跟当时的下潜深度、海流流速、气温、云层厚度等等都有关系,而光照程度直接决定了海水能见度,否则即使这庞大的鱼群在你眼前,你也只能在混沌中看到一个匆匆的阴影。眼看着头顶这一片大鱼群漩涡,记者在底下都不敢大口喘气,生怕呼出的气泡惊扰了它们。

游进鱼风暴的中央

杰克鱼喜欢以集群的方式活动,这样更有利于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它们身上的听觉系统也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到周围的水压变化。如果其中一条鱼发现了潜在的危险,它就会通过行为或释放信息素来告知整个群体。所以当人类靠近这个鱼漩涡,就像手指突然插进鱼缸里,动静稍大就会让鱼群退散。另外,如果潜水员激动着找鱼而大幅度上升过快,自己会有生命危险。我的两位潜伴此时在远远地慢慢靠近鱼群,他们在跟圆筒形鱼风暴的外壁合影,而我和潜导停在鱼群下面几米的位置,静静观赏庞大的鱼群遮天蔽日地旋转,心里又总有一股冲动想要靠近。

鱼群铺天盖地,把记者绕成心形

记者默默把相机开机递给潜导,潜导默契地接过就大概知道我要干什么了。前上方银色的鱼因为扎堆儿太密集了,就像一口黑色炒锅倒扣悬浮着。从底下慢慢接近这炒锅的中心位置,然后用呼吸微微调节身体高度,丝毫不敢有多余的调装备的动作。此时身体就是最重要的装备,一点点地升上去,速度极缓,缓到灵敏的鱼群都好像没有察觉到进来什么奇怪的生物。先是头,然后脖子,慢慢到躯体四肢,鱼群似乎也在试着接纳我,不但没有散开,反而以记者为中心绕着打转。当一个人从头到脚都被数以万计的鱼群包围着绕圈,那种感觉难以用语言描述。

很多奇妙的鱼一闪而过来不及拍照,潜水最美好的画面都在脑海里

好像这辈子就是为了大海而生的,有人进入深海会有恐惧和窒息感,而记者天生亢奋,总想钻来钻去,深远黝黑的地方好像总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召唤。鱼群也是,见了人都没有躲开,反而奇妙地把我包裹起来,好像形成一个令人安心的茧,而我就在茧的中央舒适地被它们拥抱着。好像过了很久,又好像仅是一瞬,时间的概念都在这庞大的鱼之网络里不存在了。

缓缓地下降,就像缓缓地升上去一样,记者丝毫没有影响鱼群的形状。一直垂直降到鱼漩涡的最底层在头顶五米以上的位置,才慢慢踢脚蹼离开。登船后,当地潜导与我热烈拥抱,默默致敬这一场难忘的旅程。

色彩斑斓的海兔

美景来自苛刻环保

涂防晒霜都会罚款

这片热带海域的珊瑚区被誉为“海中亚马逊”,潜游其中,如同探索奇幻丛林一样,充满着未知与惊喜。诗巴丹这么多年来都保持着世界“海滨潜水”之最、世界五大峭壁潜水之首,能有如此奇妙和圆满的潜水旅程,和当地对于海洋环保近乎苛刻的管理制度也分不开。

护士鲨其实很害羞,见到潜水员就躲开了

首先船只由当地潜导带领登陆,登陆后第一件事就是所有人下船去到岸边办公室内进行检查登记,每个人必须出示世界公认的几家潜水机构颁发的AOW以上级别的水肺潜水员资格证和护照,核对一致后才能放行。对于潜水级别的要求,首先是为了保障每一位潜水员的安全,在这个离岸走几步瞬间跌进六百米悬崖的潜水点,深度大,有时流速也大,并不适合资历尚浅的潜水员;另外严格控制潜水级别也是对海洋生物的保护。潜水水平不够有可能会面临3000美元的罚款,所以很多潜水员也会望而却步。

小尼莫在珊瑚中露出脑袋

罚款的项目除了公认的潜水道德规范不能触碰海洋生物,还有不能踢动搅拌泥沙,脚蹼不能踢到珊瑚。一次潜水40多分钟一直保持良好的中性浮力这对资历尚浅的潜水员来说确实是个挑战,很多人一下去控制不好都是从踢沙“推土机”慢慢调整过来的,而诗巴丹不给调整的机会,被当地潜导拍到踢沙就会上来交三千美元罚款。因为即使是泥沙里,也藏着细小的海洋生物,不能影响它们的生活环境。另外,潜水手套也不被允许佩戴,怕的就是潜水员触碰珊瑚,所以必须一直保持很好的中性浮力,否则珊瑚扎手还罚款,肉疼心也疼。

遇上海龟,跟它打个招呼

还有就是防晒霜,上岛不允许携带和涂抹对海洋不友好的防晒霜,因为防晒霜中的化学成分已被确定对珊瑚健康构成威胁。海洋环保领域有“一滴防晒霜,杀死一片珊瑚”的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研究表明,防晒霜中二苯酮-3会导致珊瑚白化,甚至改变珊瑚的DNA、削弱它们对疾病的免疫力,最终加速珊瑚的死亡。所以每一位潜水员几天风吹浪打日晒下来,大家的脸色都像从西藏骑行回来。

最后是控制上岛人数,每天最多120个潜水员上岛,我们每个人都是提前半个月递交上岛的预约申请并且交上全款,哪怕第一天就适应不了水流环境而放弃也不会有任何的退款。上岛后还控制潜水的次数,岛上总共有12个潜点,在当地潜导的带领下,每人在岛上每天最多进行两次潜水。

潜水技术青岛练就

保护海洋人人有责

记者于2016年考了第一张潜水证后,除了出去潜水,2018年起在青岛加入了家乡的海洋环保公益志愿者团队。大家来自各行各业,通过洁净海滩、海床清洁、宣传讲座等形式致力于让海域变得更加清洁。这些活动之中,海床清洁就是潜水深入海底,捡拾海床表面的垃圾,在这项长期的公益活动中,每一个潜水员不仅洁净了家乡的海洋环境,也提高了自己的潜水技术和能力。达到诗巴丹的潜水技术要求也得益于这几年的日常清洁海床的训练。

迎面而来的杰克鱼

青岛海床的底质结构泥沙层较厚,这就非常考验潜水员保持身体平衡状态的能力。因为脚蹼稍微触碰海床就会扬起沙子,使得本来就潜行在能见度低的海底的人更加有腾云驾雾之感,甚至会影响身边潜伴的视线,让大家都无法看清海底垃圾的位置。所以在海底捡垃圾的时候,每个潜水员都是尽量靠调整呼吸来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脸都几乎贴到了海床泥沙上去搜寻。经过几年这种搜寻训练,对自身中性浮力的调节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对于诗巴丹不能踢到沙子否则罚款的规定也就没有那么惊慌,这对青岛公益潜水员来说只是日常而已。其实在青岛泥沙地里捡垃圾对潜水技术的要求非常高,甚至有人专门考取了“打击海洋垃圾专长潜水员”资格证来把这项事情做好。

前些年记者曾经在执行清洁海床任务的时候,见过各种各样的海洋垃圾,比如冬天最常见的是暖宝宝的塑料袋包装,夏天最常见的就是饮料瓶子,另外还有尿不湿、玻璃碎片、废电池等,都是全年常见的垃圾类型。这两年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和游客素质的提高,青岛海底环境已经越来越好,很多多年未见的小鱼也重新回到了前海区域,海底生物群落也在慢慢繁育壮大。作为能够进入海底见证海洋环境变化的潜水员,记者为家乡的变化感到骄傲。

深海的沉船,如今已是小鱼们玩耍的迷宫

青岛海洋生态研究会副理事长孙凯告诉记者,一个人在石老人海滩随意扔下一根吸管,这根吸管就可能随洋流、季风漂往世界各地,它可能被太平洋彼岸的大金枪鱼误食造成死亡,也可能让一只菲律宾的鲸鲨胃溃疡,这就是环保之中的蝴蝶效应。

游荡的微塑料很容易被贻贝、浮游生物等低端食物链生物吃掉,而贻贝、浮游生物又会被食物链上层动物吃掉,微塑料污染物也因此逐渐进入了上层食物链动物体内。食物链的一个特征是“富集”效应,也许在底层生物体内有害物质只占1%,但是到上层就变成了20%。而我们普通人能为环境做的最大贡献,或许就是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看到垃圾能及时捡起放进垃圾桶,也要制止和规劝乱扔垃圾的人。我们生存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维护。在诗巴丹看到的当地人为了保护环境而做出的近乎苛刻的规定,感觉我们的环保之路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未来也依然有很长的路要坚持着走下去。

延伸:

安全是潜水运动首要前提

能够进入海洋深处一探究竟,对于人类来说是一场全新的体验。无论是水下观光还是清洁海床,都需要在专业的潜水机构经过学习培训并且通过考核之后,才能加入到潜水员的队伍中。学会这项技能,相当于拿到了一张水下通行证,全世界的海底将为你开启,并且随着你证书级别的提高和实操技术的增加,能够解锁的潜点也会越来越刺激。而刺激的同时,是安宁。

每次下潜会让你觉得自己就是海洋的一部分,悬浮在水中看着阳光洒落海底带来如丝绸般飘荡的光斑,听着自己的呼吸和气泡的声音,那种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宁。生活中的烦恼、困难,都在水里消散,人类好像回到了最本真的状态。你感受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轻松、轻盈,而能获得这份失重乐趣的途径只有两种,宇航和潜水。比起成为宇航员,还是成为潜水员要容易得多。在水底无重力状态下的自由以及无与伦比的视觉听觉享受,像是醒着的世界里最接近梦境的地方。

潜水独有的快乐确实会令人上瘾。身体失重时,大脑会产生内啡肽、多巴胺这些物质,让人产生愉悦感,而内啡肽也被称之为“快感荷尔蒙”或者“年轻荷尔蒙”,意味它们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另外,多巴胺同时还有消除疲劳,抑制抑郁的作用。一些生理学家认为,人体有一种奖励机制,当一项运动动作带来愉悦的体验,大脑就会下达再次体验的命令。所以潜水只有一次或者无数次,无数的潜水员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从周边城市的海滨潜向世界更深处的悬崖洞穴。

如果你也想成为一名潜水员,一定要多方比较参考,找专业的潜水机构、专业的潜店和专业的教练。就像考驾照一样,为了将来自己和同伴的潜水安全,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就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毕竟手里的装备事关人命。在安全的状态下潜水一定是最关键的前提,而潜水员自己就是安全的第一负责人。同时即使你拿到了第一张潜水证,也不要因为冲动就一个人潜水,无论你有多高的级别,身边一定要有至少一个潜伴互相陪伴。如果万一出现突发情况,潜伴就是你的应急救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