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没开玩笑新疆真的产海鲜!“虾兵蟹将”发全国,江浙沪地区不包邮!

2023-09-05 22:3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2721) 扫描到手机

日前

#新疆欢迎大家来吃海鲜#

#没开玩笑新疆真的产海鲜#

等消息登上微博热搜榜

有网友表示:去新疆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新疆“海鲜”大丰收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陆

被称作“离海最远的地方”

然而

近期,新疆海鲜陆续丰收

销往全国市场

以及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

这些产自新疆的“虾兵蟹将”

大受欢迎

麦盖提县

澳洲淡水龙虾繁育基地

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陆续上市

成为水产市场“新宠”

池塘里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长势良好。麦盖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澳洲淡水龙虾又名红螯螯虾

龙虾个体较大

一般重100—200克

而且这些龙虾是从山东省引进的

山东人还帮当地培训了480名学员

麦盖提县澳洲淡水龙虾养殖示范基地

说到吃虾

不得不提到罗氏沼虾

近日

察布查尔县坎乡库勒特克其村

一公司稻蟹养殖基地内

养殖户们正忙着捕捞罗氏沼虾

为群众的餐桌带来新鲜美味

来源: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罗氏沼虾原产于东南亚

因其对水质、饲料、气候等

饲养条件的高要求

被誉为“淡水虾王”

坎乡库勒特克其村

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水质

为其提供了理想的养殖条件

来源: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同样受欢迎的还有南美白对虾

近日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羊毛工镇协标工村

养殖户们正忙着捕虾上市销售

起网、分拣、称重、打包

被打捞上来的南美白对虾

在网里活蹦乱跳

个大肉肥、色泽鲜亮的虾刚捕捞上岸

便被前来购买的客人抢购一空

来源:米东区融媒体中心

“秋风起,蟹脚痒”

8月中旬

博湖县博斯腾湖西南小湖区

螃蟹迎来丰收季

相比往年

今年出产的螃蟹个头更大

肉质也更加鲜美

新疆的尼勒克县

却是冷水鱼养殖的优势地

此地基本没有酷暑

环绕天山的喀什河

流淌着天山冰川雪水

水深6米以下的水温

常年保持在10℃以下

这为冷水鱼的生长

创造了优质的自然条件

  2022年11月1日,160万粒三文鱼鱼卵从丹麦漂洋过海,抵达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进入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的繁育中心进行孵化。160万粒鱼卵在2024年年底可以产出3000吨左右的商品鱼,将提升尼勒克县冷水鱼产值,助力尼勒克县渔业发展。

  尼勒克县优质的冰川活水滋养出的三文鱼口感鲜香、甜美,具有“鲜、嫩、润、滑”的特点,不仅让离海最远的新疆人吃上了新鲜的三文鱼,还“跃”出天山走向了全国各地。

在人们印象中

贫瘠而荒凉的戈壁荒漠

如今养殖出了

鲜活美味的海鲜

三文鱼丰收(资料图片)。来源:尼勒克县融媒体中心

内陆量产“海鲜”

网友们也乐开了花

“一觉醒来

江浙沪成为偏远地区了”

“新疆产的海鲜

是不是应该叫‘新鲜’?”

作为靠海吃海的青岛人,小编并不羡慕,因为我们拥有“蓝色粮仓”。

青岛的耕海牧渔记

“收鱼喽——”广播里传来一声号令,划破了海面的宁静。随着“哒哒哒”的马达声,养殖工船尾部的起重臂旋转起来,将一根长泵递出,伸入“深蓝1号”深海养殖网箱。转瞬间,一条条闪着银光的三文鱼,就被“吸”上了工船。

“三文鱼”是大型鲑鳟鱼类的统称,主要生长在高纬度寒冷水域。以往,国产三文鱼只占国内消费量的一成,其他都要靠进口。三文鱼价格自然居高不下,在餐桌上格外“金贵”,往往只能“按片取食”。

为打开我国深远海大规模渔业养殖的突破口,2017年,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与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开始联合研制“深蓝1号”。2020年,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落户黄海冷水团海域,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

“深蓝1号”,是周长180米、高70米、重约1400吨的网箱,可以沉入海中,不受风浪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个足有40个标准游泳池大小的庞然大物还能根据水温来控制升降,使鱼群始终能在最适宜的水温层生长。一个“深蓝1号”,可以同时养殖30万尾三文鱼,年产1500吨。

图为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1号”正在作业。

今年4月至5月,试验区迎来养殖鱼类首次度夏后的丰收,证明在先进装备的加持下,我国也能全周期养殖三文鱼。

深水抗风浪网箱技术日臻成熟,也让“南鱼北养”成为现实。不久前,从福建“包船”而来的大黄鱼、真鲷、鲈鱼,被投入青岛“新家”。“我们测算过,引入8900斤活鱼,2个月后产量就能超过50万斤!可以有效填补禁渔期鲜活鱼类供应不足的短板。”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孟庆胜介绍。

近年来,青岛海洋渔业攻关喜报频传——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投入运营,其“船载舱养”量,超过查干湖一年的捕获量。

“国信1号”

这是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研发、建造,开创诸多国际先例。

这是一座移动的“海洋牧场”,从鱼苗入舱、投喂养殖到起捕、加工、运输,在一艘船上构建起一座渔业养殖加工厂。

“国信1号”在海上航行。 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供图

这是深远海养殖的“中国样本”,将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深远海,从农业传统经营模式转向大规模现代化工业生产。

2022年5月20日,“国信1号”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交付运营,被正式命名为“鲁即渔养60616”。

它的交付,是中国深远海工业化养殖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到1的进阶发展。

俯瞰“国信1号”养殖工船甲板(部分)

这艘海上巨无霸,从设计之初就被寄予厚望。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批准山东省开展“国信1号”养殖工船运营管理试点,此前项目已被农业农村部列入2020年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项目,被山东省科技厅列入2021年深远海设施渔业科技示范工程,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2022年支持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专项。

在对“国信1号”设计建造进行优化升级的基础上,青岛国信集团又启动“国信2号”“国信3号”养殖工船项目,预计于2024年3月交付使用。30万吨级超大型“国信4号”已启动船体功能论证和总体设计,提前储备关键技术,探索亲本保存、苗种繁育和全周期工业化养殖,预计2023年底前启动建造。

经略海洋,耕海牧渔。

……

作为一个吃货,生活在中国

真是大写的幸福啊!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客户端、新疆日报、光明日报、海报新闻、网信日照、@新疆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