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年轻人比中老年人更容易被骗!80后90后竟成电诈最易受骗人群

2023-09-15 16:4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阅读 (164841) 扫描到手机

“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

“211女硕士遭遇杀猪盘两周被骗138万”

……

近来,人们对电信诈骗越发关注

9月15日,

211女硕士遭杀猪盘两周被骗138万

一度冲上热搜前三。

雪儿的经历时隔一年,

再度闯入人们的视线。

而数日前,“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事件也引发关注。

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当事人张先生表示,2022年,他因找工作被骗至缅甸东南部的妙瓦底地区某诈骗园区,失去人身自由一年多:

诈骗园区为全封闭模式,内部分工明确;被骗者边“培训”边上岗,在“实践”中,他们会伪装成女性,与欧美男性聊天套近乎,逐渐引导投资;泄露诈骗信息或逃跑都会遭到殴打……

张先生已于5日回国。9月11日,张先生向所有关心他的人表示感谢,并呼吁有关部门加大对不法跨国招聘中介的打击力度,广泛宣传各类跨国招聘陷阱。“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避免上当受骗,希望自己以后能做一些科普宣传的工作。”

电诈大数据:

80后90后成最易受骗人群,占受骗总人数61.8%

近日有报道称,湖北省的电诈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根据数据分析,80后和90后是最容易受骗的年轻群体。其中,90后受骗比例最高,占总受骗人数的29.5%,其次是80后,占比为32.3%。与此同时,“00后”的受骗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这一年龄段的人通常是在校学生,对于社会经验和防骗意识还比较缺乏,容易上当受骗。

受骗者年龄结构的变化与地域发展水平也有一定关系。湖北省电诈案件发生较多的地区一般经济较为发达。一方面,这些地区居民收入相对较高,有较多的闲钱,对购物和投资理财有较强的需求和意愿;另一方面,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针对那些“高价值”目标进行精准诈骗,使受害人难以防范。

在电诈犯罪形式方面,刷单返利类、虚假投资理财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虚假征信类、贷款和代办信用卡类诈骗占比较高。与去年同期相比,刷单返利类和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占比有显著上升。

年轻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更容易成为电诈的受害者。年轻人虽然受过良好教育,但面对日益升级的网络骗局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警惕和辨识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防骗教育,同时加大打击电诈犯罪的力度,保护广大市民的财产安全。

为啥年轻人反而更“好骗”?

湖北省公安厅调查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湖北各级公安机关受理的电信诈骗案件中,“90后”受骗者占比29.5%、“80后”占比32.3%,两者相加占比高达61.8%,成为电信诈骗最大受害群体。

主要有三个原因

受访民警告诉记者,“80后”“90后”群体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接触网络时间较早,信息获取渠道丰富,对电信诈骗手法有一定了解。但在面对精心设计、不断迭代升级的网络骗局时,仍缺乏足够的警惕和辨识能力。

——部分年轻人希望快速赚钱导致受骗。“近年来,刷单返利、虚假理财类诈骗占比明显上升,许多受害者都是年轻人。”湖北省公安厅反诈中心民警李堃说。发现受骗后,部分年轻受害者低估犯罪分子并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能够返本抽身,结果大概率越陷越深。

——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针对性利用。民警告诉记者,年轻人上网频繁,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上留下了大量上网浏览记录、通话记录等使用痕迹,一旦感染木马病毒,不法分子就能窃取使用者手机内的个人信息。电诈分子根据个人信息设计有针对性的话术剧本,更容易击破受害者的心理防线。

孝感市公安局新型犯罪侦查支队民警王文波说,在警方近期侦破的一个案件中,电诈犯罪嫌疑人通过解读个人信息推断出受害人收养了一个孩子,遂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冒充公安部门的电诈话术,“开口就称受害人收养手续不全,涉嫌人口买卖,一下子就把人唬住了”。

——频繁更新换代的诈骗手法更具迷惑性。反诈民警分析发现,随着全民反诈意识增强,电诈分子编写诈骗话术的能力也在升级,仅“裸聊诈骗”,警方就发现了至少7种诈骗技法。“近年来,电诈犯罪呈现标准化、系统化、流程化的新趋势,对年轻群体的诱惑性、迷惑性更强。”王文波说。

为什么被骗?原来骗子专攻这些心理

需要注意的是,大到数百万,小至几十块,类似张千的骗局总有发生。

有些人带着赌性心理,侥幸自身不会成为最后一波,甚至还想着收割后来者,但结果往往 “颗粒无收”;还有些喜欢耍小聪明的人,不关注任何反诈宣传,自信认为自己不会笨到被骗,但往往身处其中而不自知;还有一些人喜欢钻空子,喜欢在网络上“薅羊毛”,认为足不出户就能“日赚斗金”,但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进去。

事实上,不仅是多地警方,目前不论是线上线下各家平台还是媒体,都对反诈进行了多轮提醒,不论是小区里的反诈横幅、公园里的反诈标语,还是外卖上的反诈小提示,各系列反诈视频和反诈海报屡见不鲜,不过,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被骗?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北京反诈”近日对此进行了心理分析,即“易受骗体质”,其中就提到,“过于自信的人”“涉世不深的人”“缺乏辨别能力的人”这三类人群更易上当受骗。

其中,“过于自信的人”都是喜欢耍小聪明,忽视反诈提醒,自信地认为自己不会笨到被骗,一般典型案类包括网络贷款诈骗、刷单诈骗、投资理财诈骗、“杀猪盘”诈骗、网购退款诈骗等。

“涉世不深的人”则主要是一些还未走出校门,或者刚刚步入社会,无法分辨复杂社会真假的年轻人。有时一通电话就能逼得他们嚎啕大哭,然后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的清白,直至钱款被转走。此类典型案类包括冒充公检法诈骗、注销校园贷诈骗、冒充熟人类诈骗等。

而“缺乏辨别能力的人”则以年长者居多,他们经历丰富但部分却逐渐与网络信息时代脱节,轻易相信其他说客,执意在一些虚假投资平台进行投资,甚至还有些人热衷于购买保健品,连子女都无法劝阻,最后耗尽毕生积蓄。此类典型案类包括投资理财诈骗、保健品诈骗等。

互联网为大众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伴生了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项诈骗的完成,涉及诈骗团伙和受骗个人,还可能涉及互联网和电信平台、转账渠道,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诈骗团伙和受骗个人,诈骗团伙就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比如贪念、恐惧、不谨慎等。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同样称,易受骗人群一般有这些类型,一类是自身工作及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对日常信息的关注,如大学生、全职宝妈群体,另一类是抱有侥幸甚至“赌徒”心理的高风险偏好男性,属于“过于自信的人”,期望在某个时点“见好就收”,殊不知落入不法分子精心设置的陷阱。

避免踩雷:骗子也有套路可寻

下药要对症。除了受害者的易受骗体质外,实际上,诈骗分子的手段也有其套路可寻。

3月9日,肖飒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例如,资金盘又称庞氏骗局,这类项目通常向投资者承诺高额回报,但实际上回报是通过招募新成员、吸收新资金来实现,而非通过经营实体项目、实际投资获得收益,最后必然窟窿越来越大导致爆雷。

一般来说,这类“盘子”项目为了吸引投资者加入其中,有着明显的特征和套路。一方面是高收益、高回报。此类项目往往会基于投资者高收益回报,诱导投资者投入更多资产,或者拉入更多投资者参与其中。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使用大量金融术语或者仿冒高端产品、公司进行虚假宣传。为了凸显可信度,此类项目往往会在外皮上进行包装,使自己对普通民众而言显得“高大上”,从而引诱不知情民众加入其中。

此外同时鼓励拉新。为了扩大自己的集资数额,该类项目往往会以各种手段鼓励老用户推荐新用户进入项目,并根据推荐用户的数量给予老用户一定的回报。但最后为了防止用户得到回报后立刻提现,此类项目往往会对提现进行限制,只允许符合特定条件的用户提出现金。

诈骗套路环环相扣,如何增强消费者心理防线可见尤为重要。于百程认为,对于诈骗防范,个人最核心的还是做到谨慎和多方求证。人都有弱点和知识盲区,在遇到疑问时,多留个心眼。不了解的事情不要急着参与,有疑问可通过官网渠道沟通求证,可下载反诈App进行诈骗监测,另外,个人平时还是多主动了解金融等防骗知识,保护好个人账户等敏感信息。

苏筱芮则指出,后续还是应加大对此类诈骗案件的披露,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方式立体化开展反诈宣传工作,同时也可在征得受骗者同意的基础上,以受骗者第一视角揭露骗局的前中后流程以及受骗者的心理和行为驱动变化路径,使得群众深刻认识到诈骗手段的迷惑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

民警提醒:多个心眼

“许多受害人都有贪图小便宜的心理,有人面对利益诱惑虽然心存疑虑,但会自发说服自己。”湖北省枝江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周涛说,年轻群体正处于物质、精神需求高速增长期,面对诱惑时,一定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民警告诉记者,除了建立心理防线,保护好个人信息同样重要。现阶段,诈骗分子往往通过建立虚假网站、生成虚假链接等形式来“钓鱼”,其中不少都披着网络赌博、网络约会等“外衣”。不法分子在网站中植入木马病毒,只要受害者注册登录甚至简单浏览,病毒就能植入电子设备盗窃个人信息。

受访民警表示,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形式,公安机关也在全力升级应对手段。“80后”“90后”需避免过于自信、疏于防范,遇到陌生人提出的网上转账、刷单返利等情况时多个心眼。


半岛新闻客户端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央视网、界面新闻、光明网、半月谈、平安湖北、北京商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