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醇月饼并非人人适合 中秋节吃月饼避免这些误区

2023-09-27 09:53 上海辟谣平台阅读 (439922)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中秋节吃月饼,避免这些误区

中秋节赏月、品月饼,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现代人对月饼风味的研制日益细致,出现了许多独特的月饼。其实,水果月饼和水果味月饼并不是一回事,无糖月饼也非真的无糖,而添入保健食材的月饼又是怎么回事?

水果月饼主角不是水果

月饼的口味和成分各不同,都必须遵循相应的制作标准。即使是月饼,也有严格的“国家标准”。月饼是这样被定义的一种食品:使用小麦粉等谷物粉或植物粉、油、糖(或不加糖)等为主要原料制成饼皮,包裹各种馅料,经加工而成,在中秋节食用为主的传统节日食品。

按照国家标准,并不是添加了莲子,就能被叫作莲蓉月饼。其对于食材所占比例有严格的规定。比如,莲蓉类月饼中莲子的含量应不低于60%,而莲子含量为100%的才能称为纯莲蓉月饼;栗蓉月饼的馅料中板栗含量不能低于60%;馅料中添加了火腿、香肠等肉制品,含量不得低于5%,才能称为肉馅月饼。

现在市场上有许多芒果味、草莓味、哈密瓜味的月饼,其实它们都不能叫作水果月饼,而只能叫水果味月饼。因为果肉含量超过25%的才能称为水果月饼。而水果味的月饼,主打食材并不是水果,它其实是由冬瓜和食用香精制成的。仔细看配料表就能发现,不少水果味月饼都将冬瓜写在前面。在配料表里,某种食材排列越靠前,说明其占比越多。

不光是水果味月饼,在云腿月饼、五仁月饼、鲜花月饼等配料中都有冬瓜的身影。主要是因为冬瓜价格较低廉,比水果更好保存,且纤维含量高、口感好,无色无味易成形,所以常被用来调制在糕点中。

糖醇月饼并非人人适合

目前,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月饼制作中也推出无糖月饼、低脂月饼等。那么,无糖月饼真的不含糖吗?

包括月饼在内的许多糕点中,糖这种原料的比例占很大成分,从20%至50%不等。添加糖不仅可以带来甜味,还能改变面团的口感,让烘焙的糕点更柔软或酥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无糖月饼并非真的无糖,仅仅是不含传统蔗糖。比如换成麦芽糖浆、果葡糖浆等其他糖浆原料,其实仍含有和蔗糖相同的热量,会升高血糖。

还有些无糖月饼既没有添加蔗糖,也没有添加糖浆,但多半是用糖醇类甜味剂进行替代。按我国食品营养标签法规,产品中糖含量低于0.5%,就可以合法标注为“无糖产品”。传统月饼中的糖添加量非常大,比如一款传统月饼配方里要加30克糖,如果用比白糖甜200倍的甜味剂来替代,只需要加0.2克白糖就可以了,29.8克的重量空缺就由糖醇等甜味剂来替换。

需要注意的是,糖醇类甜味剂在小肠中不易被吸收,因此低热量、少升糖,但进入大肠之后,会升高肠道内的渗透压,促进肠道运动,容易造成腹泻腹痛。每个人对糖醇的耐受性不同,多数人一次摄入20克以上就有引发腹泻的可能性。美国等一些国家规定,在糖醇类食品标签上要标明“过量可致缓泻”的字样来提醒消费者。

专家提醒,消化功能比较弱的人,以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要看清食品标签上的配料表,对含糖醇的月饼严格限量。

保健食材不必“神话”

如今,越来越多的食材加入月饼大家庭。除了肉、鱼、小龙虾、巧克力等食材,一些月饼中还加入了燕窝、海参、鲍鱼、螺旋藻等保健食材。

在范志红看来,保健食材大多只是少量添加,而月饼是偶尔食之的节令食物,这些食材所能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消费者可以尝鲜,但没必要迷信它的保健功能。就算馅料食材本身可能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价值,但加入到高糖、高脂、高热量的月饼中后,是否能起到保健作用也是存疑的。

专家提醒,慢性疾病患者选择月饼时应适当注意食材的组成。高血脂、冠心病患者不适合多吃饱和脂肪和糖过多的奶黄流心月饼、火腿月饼等;有胆结石、胆囊炎问题的人,不适合吃蛋黄莲蓉月饼;有高尿酸问题的人尽量不选择含有海鲜河鲜的月饼;对坚果过敏的人群,也要谨慎选择各种含果仁的月饼。

由于月饼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食用时可用它替代主食和甜食,相应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另外,月饼也可搭配淡茶食用,解腻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