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中的诸城村名

2023-02-24 15:07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82690) 扫描到手机

一个城市的地名都是内容丰富多彩的。它包括了许多自然地理方面的山河湖泊、岭埠沼泽的名称;还包括许多人居设施的名称,例如:村落名、街巷名、商铺名、企业名、庵观塔庙名、楼馆亭阁名等等。村名是地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诸城而言,无论是城里,还是关外,都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庄。从城周的新华、大华、连丰、基建、建国、繁荣、范家庄、刘家庄、鞠家村,到乡间的朱解、解留、常山店子、山东头,拐庄、马庄、乔庄、老庄、柳林、仉林、吉林、桃林,大村、玉带村、郝家村、郭家村。

我们的家乡实际上就是那一个个炊烟袅袅,老树婆娑、鸡犬穿篱的小村子。村名是我们对乡村的记忆和依恋,村名凝结着我们甜蜜的回忆和挥之不去的乡愁。

村名有时出现在街巷的标牌上,有时会出现在乡梦的呓语中,有时会出现在各种文件、方志的字里行间,有时会出现在父老乡亲言谈话语里。然而,我们许多村名在书面上和在口语上是有点儿差异的。口语上的诸城地名,实际上是乡音中的诸城地名,更多了一种亲切感。它从父老乡亲的话语里缓缓流出,荡漾着我们几代人,甚至是祖祖辈辈的喜怒哀乐。

(一)诸城村名中几个常见词汇的口语说法。

在诸城村名中,“家”“戈”“疃”“村”“屯”“庄”是出现频率较多的词语。

在诸城村庄中,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很多。以姓氏命名的村庄主要有两种。一类是以立村人的姓氏、村中大姓的姓氏、村中田产所属人的姓氏命名的单纯性村名,例如龙都街道的谭家庄、王家庄子、刘家庄、曹家庄子,舜王街道的万家庄、李家庄子、莫家庄,相州镇的马家屯、李家庄、封家庄等等;一类是以姓氏加上自然地理因素或者是人文遗址因素而形成的复合型村名,例如:密州街道的王家铁沟、杨家岭、王家我乐、东范家岭,辛兴镇的匡家沙岭、丁家朱庙、范家朱庙,皇华镇的周家柏戈庄、韩家沟、叶家沟、解家河子等等。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诸城当地村名中的“家”字,不读jia音,而是读ji,如“记”或“吉”音。例如:枳沟镇的王家岭读作“王记岭”,蒋家庄读作“蒋记庄”,贾悦镇的丁家庄读作“丁记庄”,范家楼子读作“范记楼子”。林家村镇的林家村读作“林记村”,管家大村,读作“管记大村”。相州镇的惠吉林,原来是学究惠氏的林地(茔地),写作“惠家林”,由于诸城口语读“家”音如“记”或者是“吉”,故而写作“惠吉林”。舜王街道的金鸡埠,实际上是由金氏倚潍滨岭埠立村的“金家埠”,诸城口语读作“金吉埠”。民间附会金鸡栖息于此,就谐音写作了“金鸡埠”。

要是你到皇华镇柏戈庄(俗读作“北古庄”)一带问路。通常是这么一个对话。“大爷,俺上北古庄,怎么走啊?”“安阳来,一溜下活(下河)北古庄。你上哪过(个)北古庄,王记?周记?寒是范吉?那批子(那边)寒有一个赵记。”这儿说的“王记”“周记”“范吉”“赵记”说的就是“王家柏戈庄”“周家柏戈庄”“范家柏戈庄”“赵家柏戈庄”。吕标镇的父老乡亲口语中的“某家庄”,往往不带“家”。比如说,谭家庄直接叫“谭庄”,王家店子直接叫“王店子”,邱家七吉直接叫“邱七吉”。其他的如王家庄子、毛家化村、臧家庄子、焦家庄子、王家七吉通常是说成“王庄子”“毛化村”“臧庄子”“焦庄子”“王七吉”。这种情况有时候在其他的乡镇也能听到或者见到。例如枳沟镇的侯家屯,老百姓一般径呼作“侯屯”。有一次自昌城镇的东北角过巴山潍水。看到路边的电线杆子上依次写着“王巴山”“孙巴山”。等到了乔家巴山,村口的蓝色垃圾桶上用白粉刷赫然写着“乔巴山”三个大字,我不禁是掩口而笑。

诸城村名中含“戈”字的村庄一共有53个。但是这个“戈”字的具体含义不同,在诸城当地的口语中读法也是不一样。龙都街道的沙戈庄、孔戈庄、邓戈庄,舜王街道的涝戈庄、苗戈庄、程戈庄,贾悦镇的堂棣戈庄、赵戈庄,石桥子镇的乔戈庄、褚戈庄,这些村庄在清道光《诸城县续志》疆域考中依次写作:沙哥庄、孔哥庄、邓哥庄、涝哥庄、苗哥庄、唐棣哥庄、乔哥庄、褚哥庄。然而它们在诸城乡民的口语中不读“哥”和“戈”音,而是读三声的gu,如“古”字音。孔戈庄读作“孔古庄”,沙戈庄读作“沙古庄”,苗戈庄读作“苗古庄”,褚戈庄读作“褚古庄”。枳沟镇有前戈庄、东戈庄、后戈庄。这三个庄在古代是葛氏的聚居地,立村之初称“葛庄”,到了明清时期,葛氏迁走,张氏、牛氏、曹氏迁来又立了三个新村,村庄依旧叫葛庄,但是加上了自己姓氏,分别叫张家葛庄、牛家葛庄、曹家葛庄。新中国成立初期,又以地理位置分别改称“前葛庄”“东葛庄”“后葛庄”,今天则简写成前、东、后三个戈庄。诸城乡俗,读“葛”作三声的ga音,如“玍”字音。所以这三个村名分别读作“前玍庄”“东玍庄”“后玍庄”。诸城市和坊子区的交界处有南戈庄、北戈庄两个村,南戈庄属诸城市,北戈庄属坊子区。这两个村庄旧时属于高密县第八区,后来全部划归诸城市。明初郭氏在此立村,后来扩大成了南北两村,即南郭庄和北郭庄。新中国成立后始简写成“南戈庄”“北戈庄”,但是在人们的口语中一直读作“南郭庄”和“北郭庄”。

疃字的含义和村、庄差不多,经常用作村名。在诸城口语中,疃字一般读作三声的tan,如“坦”字音。例如,密州街道的黄疃、贾悦镇的孟疃,通常是作“黄坦”“孟坦”。诸城当地有个俗语“当庄当疃”、或作“本庄本疃”,也说成“当庄当坦”“本庄本坦”。昌城镇的中疃子,清初为诸城望族仁和钟氏所立,村名起初就叫“钟疃”。可是诸城乡间口音读作“钟坦”,乍一听就是“钟瘫”,瘫可不是什么好字眼儿。俗话说得好:“将军也怕犯地名”于是就来了一个谐音简化,改成了“中疃子”,读作“中坦子”。当然“疃”字不一定全乎读作“坦”。比如说舜王街道的东疃,“疃”字就读本音“tuan”,可是末尾加上了一个儿化音,老百姓称之为“东疃儿”。

(二)诸城村名中自然地理要素的口语说法。(埠,洼,河)

以自然地地貌特征命名,是诸城村名的一种重要的命名方式。在诸城村名中以沟、岭、埠、洼、崖、山、沙岭、沙窝、窝落命名的村名有很多。然而诸城口语中的岭、沟、洼、埠、崖的读法和普通话是有一定差异的。现举例分说一下。

“沟”“岭”“埠”这三个字的读音诸城口语和普通话是相同的,但是具体到村名的读法中,还是有点儿差别。通常来说,隆起于地平面,且绵延不绝者为岭、为埠,低于地平面,且绵延不绝者为沟为谷,临水的高地为岸为崖,地势卑湿者为泊为洼。依岭而建的村庄为某某岭,依埠而建者为某某埠,依崖而建者为某某崖,依沟为居者为某某沟,村处涝洼地带者为某某泊或某某洼。岭、沟这两个字在村名中,如果不是出现末尾,例如龙都街道的岭后村,贾悦镇的岭南头和岭前坡(又名小下坡),诸城口语读音和普通话相同。如果出现在末尾叫某某岭和某某沟的时候,这个岭和沟有时候会作儿化音,读如“岭儿”和“沟儿”。比如舜王街道的雷家岭、魏家岭、营马岭、大夹沟、马厂沟,枳沟镇的杨家岭、徐家沟,贾悦镇的金沟、金沙沟,桃林镇的千秋岭,龙都街道的库沟、下黑龙沟,石桥子镇的吴家沟,相州镇的封家岭等等,通常是末尾作儿化音,读作“雷家岭儿”“魏家岭儿”“营马岭儿”“大夹沟儿”“水清沟儿”“徐家沟儿”“马厂沟儿”“金沟儿”“金沙沟儿”“千秋岭儿”“库沟儿”“下黑龙沟儿”“吴家沟儿”“封家岭儿”。

临水的高地通常叫作“崖”,陡峭的山坡也叫“崖”。诸城称“崖”或者是“崖头”的村庄也不在少数。但是这个“崖”字,在诸城当地不读普通话里面的二声“ya”音,而是读普通话里没有的二声“yai”音。城西南门外临扶淇水,有一处石级砌成的高崖,叫磴子崖,城里住户向西河挑水,往往过此。磴子崖,乡间读如“磴子yai”,有的老太太也会加上一个儿化音,称之为“磴子yai儿”。舜王街道的臧家崖头,是琅邪臧氏临潍水之崖立村,故得名,诸城口语称之为“臧家yai头”。枳沟镇的臧家崖,旧名“崖上庄”,明初崖上臧氏凭潍水之崖立村,诸城口语称之为“臧家yai”。龙都街道的安家崖头,明初安氏自日照安家大村迁此凭扶淇水之崖立村,诸城口语中称之为“安家yai头”。龙都街道的董家崖头,明代中期董氏自诸城东海滨窑头庄迁此凭涓水之崖立村,诸城口语中称之为“董家yai头”。贾悦镇的闸河崖,明代张氏自寿光县迁来凭闸水之崖立村,诸城口语中称之为“闸活yai”。林家村镇的孔家崖头、大脉崖沟、插旗崖,皇华镇的马家崖头、黄崖前、北崖头等村,皆读作“孔家yai头”“大脉yai沟”“黄yai前”“北yai头”。

诸城许多村庄都是先民们临河水而立,所以有很多村名中带“河”字,然而这个“河”字不读二声的普通话“he”,而是读作二声的“huo”,如“活”字音。例如龙都街道的大两河、小两河,百尺河镇的百尺河,贾悦镇的河西村,相州镇的秦家河崖,皇华镇的河北村,都一律读作“大两活”“小两活”“百尺活”“活西村”“秦家活yai”“活北村”。

(三)诸城村名中物产因素的口语说法。(龙,马,松,柏,牛读油,麦坡子)

诸城被誉为“中国龙城”,以龙命名的山川河流以及村落不在少数。山有九龙埠、龙固山、九龙埠,河流有龙湾河、五龙河、黑龙沟河,村庄有密州街道的龙王庙子,龙都街道的大黑龙沟、小黑龙沟、下黑龙沟、孙家黑龙沟、刘家黑龙沟,贾悦镇的龙宿村,石桥子镇的龙石头河村,百尺河镇的龙池子、东龙泉、西龙泉、小龙泉,林家村镇的龙治、大龙湾、东龙湾、西龙湾,皇华镇的龙家庄子、龙湾头,桃林镇的龙门口等等。诸城乡语提到“龙”的时候,一般读二声的ling,如“灵”字音。例如水龙头,叫“水灵头”,浇水的龙口,叫“灵头”。所以诸城这些地名中所的带“龙”字,除了后起的龙都街道、龙城市场、九龙商贸城之外,几乎全部读作“灵”。例如:九龙埠说成“九灵埠”,黑龙沟子说为“黑灵沟子”,白龙山说为“白灵山”,林家村镇的龙治说为“灵治”,皇华镇的龙湾头说为“灵湾头”。贾悦镇前进村旧名“龙尾子”,因为“尾”,俗读“衣”,所以这个村名旧时说为“灵衣子”。诸城境内的龙池子、龙泉、龙家庄子等村名,都无一例外地说成了“灵池子”“灵泉”“灵家庄子”。

“马”字作名词或者是姓氏讲的时候,诸城乡音和普通话读来是没有区别的,都读三声的ma音。可是讲究到一些风俗习惯或者是具体村名的时候,稍微有点儿差别。每年的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诸城一带称之为“五马日”,这个“马”读作四声的mu,如“木”字音。贾悦镇的朱马院村,相传是朱洪武和马皇后留宿的地方,莒北大姓胡氏聚族于此,已是五六百年了。我五祖母胡氏太夫人的娘家就是这个村。小时候听五祖母和胡家的长辈提到这个村子的时候,通常是说作“朱木砚”。无独有偶,桃林镇的亮马村,是东亮马汉墓的所在地,又是汉代石洛侯黄金印的出土地。老百姓称之为“连木庄”,有的文献上则写作“莲茆庄”。

诸城口语中的“松”字读一声的xing,如“星”字音。诸城口语中的“柏”字读三声的bei,如“北”字音。诸城口语中的“鹤”字读三声或者是四声的huo,如“火”或者是“霍”字音。诸城口语中的“麦”字读四声的mei,如“妹”字音。诸城口语中的“墨”字读四声的mei,如“妹”字音。所以密州街道的大松园和小松园,舜王街道的前松园和后松园,老百姓称之为“大星园”“小星园”“前星园”“后星园”。皇华镇的几个柏戈庄,一律称之为“某某北古庄”。桃林镇的大鹤现和小鹤现,老百姓称之为“大火现”“小火现”。贾悦镇的麦坡子,老百姓称之为“妹坡子”。城东的墨水河,老百姓称之为“妹水活”。贾悦镇的文墨官庄,老百姓称之为“文妹官庄”等等。

(四)诸城部分姓氏在诸城地名中的俗读。

郝姓在诸城当地不读普通话中三声的hao音,读作三声的huo,如“火”字音。比如说皇华镇的前郝戈庄、后郝戈庄,就是读作“前火古庄”“后火古庄”。龙都街道的大郝家村、小郝家村,就是读作“大火家村”“小火家村”。八九十年代,诸城市委机关有一位司机师傅,待人热情、干活麻利,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火师傅”。祝姓在诸城当地一般不读四声音,而是读作三声音,如“嘱”字音。记得我们一位高中同学名叫祝新坤,老师同学们都称呼他“嘱新坤”。梁山伯与祝英台,诸城当地也是读作“梁山伯儿与嘱英台儿”。石桥子镇的祝家楼子,也就顺理成章地读成了“嘱家楼子”。邹姓在诸城当地不读作一声的zou音,而是读作一声的zhou,如“舟”字音。于是林家村镇的邹家沟,诸城俗音中就作“舟家沟”。岳姓的读音和普通话无异,但是在村名中常常读作四声的ya,如“压”字音。例如石桥子镇前岳戈庄、后岳戈庄、贾悦镇的大岳戈庄、桃林镇的岳戈庄,都称作“某压古庄”或“压古庄”。辛兴镇的岳水河,读作“压水河”,附近的东岳水村和西岳水村,也就读作了“东压水”“西压水”。

(五)诸城口语村名举隅。

文章的最末列举一部分诸城村名的口语称呼。括号里标注的文字仅仅是这些村庄口语名的读音,并不是这些村名的规范写法。

密州街道:高乐埠(高涝埠),黄埠岭(黄背岭儿),石岭(石岭儿),朱扶河(注凤活)。

龙都街道:指挥(指古庄),曹强(曹上),洼里(袜儿),岔道口(岔子口),横沟子(浑沟子)。

贾悦镇:贾悦(贾要),徐宋(徐同),恪庄(缺庄),李二庄(裂庄),灌津(灌井),杨柳村(杨沟子)。

昌城镇:大宋(代聪),福胜(伏上)。

相州镇:学究(学够),莲池(莲车)。

舜王街道:九台(苟台)、拙村(掘村)、大潘庄(大派儿庄)、小潘庄(小派儿庄),尚沟河(墒沟活)。

皇华镇:茁山(爪山),白粉子沟(bei番子沟),上六谷(上六沟儿)。

枳沟镇:前孙村(前孙荡)、后孙村(后孙荡)、普庆(普杏)、北老屯(北老村),时家庄(迟家庄),杨家洼(杨家袜儿)。

桃林镇:桃行(滔蒿儿)

林家村镇:大岳峙(大月匙),近枝子(近枝儿)。

石桥子镇:后牛市(后由市)。

作者 王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