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力量!中电科22所护航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

2023-10-31 17:0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661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10月31日8时许,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位于青岛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下称“中电科22所”),再次担负起护航神舟飞船返回这一艰巨任务,以科技力量守护太空英雄平安回家。

中电科22所团队在东风着陆场

一夜未眠

据了解,我国空间站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神舟飞船从距离地球如此之远的地方精准降落到东风着陆场预定落点,难度堪比“万里中10环”。为能迅速搜索到载人飞船,需要众多力量相互配合,中电科22所就是这股力量中的一环。

“今天凌晨一点,我们随地面分队出发,先抵达待命点,然后奔赴落点。”中电科22所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团队成员张永宏告诉记者,他们的驻扎地离待命点相距较远,所以需要提前出发,10月30日晚他们一夜未眠。

在各项工作都已准备妥当后,张永宏在10月30日前半夜短暂小憩了一会,“没敢睡。”

在本次返回任务中,中电科22所主要肩负定向搜索任务,所用设备主要包括车载定向仪、机载定向仪、模拟信标机、航天员通话电台、直升机搜索引导系统等,全部布设于东风着陆场,分布在搜救回收的各个岗位,实现对返回舱从出“黑障”到着陆场全过程的跟踪定位,为空中、地面搜救力量抵达返回舱提供快速引导,并第一时间建立舱内航天员与机上医监医保人员间的话音通信链路。

10月31日上午8时许,“发现243信号”、“直升机跟踪243信号正常”……“熟悉的调度口令再次响起,我们如释重负,掌声与欢呼声不绝于耳。”张永宏介绍,“发现243信号”口令的发出,说明他们自主研制的定向仪指示准确,捕获到了信标,返回舱冲破“黑障”、顺利打开了降落伞,正在按照正常程序返回。

定向仪作为飞船返回阶段的核心主战装备,犹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紧盯”返回舱,引导搜索力量迅速、准确向落点靠拢,真正实现“舱落机临”,为航天员平安回家保驾护航。

成功完成历次保障任务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刚刚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张永宏所在的团队也马不停蹄地跟随飞船的“脚步”辗转于各个保障点中。“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时,我位于陕西的应急点进行保障。”张永宏介绍,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保障工作结束后,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往酒泉,为神舟十六号飞船返回保障工作做准备。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30年来,中电科22所团队顺利完成了历次返回保障任务,为确保万无一失,中电科22所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团队跟随着陆场系统进行多次搜救试验演练,并不断改进完善技术手段。从神舟一号到现在,凭借“千里眼”一路护航,虽然定向装备都已进入常态化运转,但是面对国家重大项目,张永宏和团队成员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严阵以待。

“当时我的心情很激动,也很骄傲和自豪,激动是见到航天员出差154天平安返回,自豪是我们的设备发挥了作用。”张永宏说。

此次,中电科22所电波观测团队还圆满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电波环境保障任务,依托其拥有的国内唯一的电波环境观测站网,84台套观测设备分别布设在祖国大江南北21个观测站点,持续开展电离层环境加密观测和跟踪分析,预警专家和值班员做好24小时环境应对准备,及时提供预报数据和分析报告,为飞船安全升空、平安返程默默守护。

从火箭发射到飞船返回,从祖国西北边陲到东海之滨,从茫茫大漠到远海大洋,中电科22所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团队构建起一张近中远程结合、海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救引导网络,有力地保障了航天员安全健康返回,走出了一条具有我国自主特色的航天器着陆回收技术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