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医疗资源下沉 让群众“近”享健康服务

2023-11-30 21:5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3162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医疗直接关系公众健康,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市南区坚持“全面发展、突出重点、抓好试点、打造亮点”的总基调,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推动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造医疗健康“市南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服务。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资源供给力

市民侯先生的母亲去年确诊腰椎疾病,一年内做了两次手术,但病情仍未好转。经人推荐,侯先生带着母亲来到福清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馆,寻求中医的帮助。

“张凤茹主任妙手回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让我母亲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侯先生说。

市南区坚持深入发掘中医药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青岛市中医药“揭榜挂帅”项目,建设“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中心”“中药集中调剂配煎中心”,加大中医药特色疗法的挖掘和推广力度,多渠道引入多名老中医下沉坐诊,带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加强与民营中医特色机构的深度合作,建设中医药文化一条街、中医药特色馆、里院国医馆,打造一批市南中医药特色服务品牌。建设区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遴选、推广5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10个中医治未病方案,实现治未病科全覆盖和治未病全科化。

推动医疗事业健康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2023年,市南区持续推进医疗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市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市民健康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等惠民工程。八大峡街道观音峡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康复科正在施工,预计11月底完工;延安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馆项目9月底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巢湖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址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力争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些不断延伸的基础设施大大提升了基层诊疗水平和医疗健康服务水平,让群众看病就医的体验更舒适。

惠及更多受众群体,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

为进一步为民办好事、实事,呵护全区妇女儿童健康,增进民生福祉,市南区积极推进在校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项目,自今年9月9日至今,10个儿童预防接种门诊面向辖区16个学校初一女生进行HPV疫苗接种,共接种1649人。聚焦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完成无创DNA、羊穿基因检测420人,完成耳聋基因、叶酸基因检测898人、完成先心病筛查284人。

除了医疗资源面向妇幼群体倾斜外,市南区还积极推进婴幼儿托育服务,不断扩大普惠、优质的托育服务供给,目前全区已注册托育机构30家,托位数1746个,其中已备案托育机构22家,建成市级示范托育机构3家。

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计,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占门诊就诊量60%以上——这也是市南区率先从慢性病开展“1+1+1”家庭医生服务的决策依据之一,目的在于让慢性病群体享受专家级的规范、系统、延续的健康服务。

市南区卫生健康局与青大附院合作,拓展慢病管理高需科室专家团队名医工作室建设,分别在辖区内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糖尿病规范诊疗中心,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群众就医体验感。“我们的服务辐射周边2万余人,目前已经有500多名糖尿病患者纳入慢病管理。”河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顾枫介绍,“1+1+1”家庭医生服务开展以来,门诊量和门诊统筹签约人数都有大幅提升。

据了解,市南区推广“三高一慢”健康服务,今年以来,完成“三高一慢”六病筛查15562人次、三高易患人群指尖血普查32639人次、三高易患人群空腹血糖普查15557人次,慢阻肺筛查完成81774人次,肺功能检测完成8354人次。将筛查到的“三高一慢”人群纳入健康管理,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和健康指导。

打通“最后一公里”,提升医疗健康服务可及性

今年,市南区医疗健康集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健康集团)成立。青岛市首个“1+1+1”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市南区河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青大附院王颜刚专家团队名医工作室同步“落户”,市南区全域形成以青大附院—市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线的新型服务模式。目前青大附院多位高级职称、博士专家已经分别加入河南路社区、巢湖路社区、福清路社区和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确定了定期巡诊和定期基层坐诊计划,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质量的专家诊疗服务。

医院—社区—家门,在市南区的不懈努力下,医疗健康服务与患者的距离正在逐渐拉近。

专家社区坐诊,开通医患“直通车”。市南区开展“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组织辖区内三级医疗机构专家与基层医疗机构医生一起进社区开展大型义诊,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免费享受三级医院专家诊疗服务。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义诊咨询活动410余场,邀请32位三甲医院专家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93次,服务辖区居民9735人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

专家到了社区,“专家号”也到了社区。在市南区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大附院“知名专家号源直挂”服务已落地,目前青大附院18位专家常态化坐诊,1600余个专家号源下沉到基层机构,有效缓解部分居民挂号难问题。两个月来,到基层就诊、签约患者明显增多,居民看病就医的便利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极大方便了群众,增加了居民对基层医疗的信任,也激发了居民选择基层就诊的热情。

家庭医生上门,医患“长联系”。市南区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国家卫健委“家医专区”试点工作,构建网格化签约服务模式,让群众享受多样化的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使医疗健康服务更系统连续。河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刘鹏介绍了市南区打造的青岛市首个“1+1+1”家庭医生团队:“居民不必去医院挂号,可以来我们社区享受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家医签约服务29万余人,覆盖率达59.91%。

建设“共管病房”,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服务新模式

这是市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普通的一天:在综合内科,青大附院急诊内科主任于涛和市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任李瑛正在共同查房;手术室内,青大附院血管外科主任刘军军正在进行当天的第二场手术,助手来自市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共管病房”自7月27日正式运行以来,获得医患双方认可,截至目前,该院共接收青大附院下转患者132人次,手术60台,该院上转青大附院患者17人次。

“共管病房”,即青大附院与市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在综合内科、综合外科、康复医学科和周围血管病科,实行“双主任制”,两院医务人员联合参与患者日常的查房、诊治过程,是对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次深入探索。这也是青岛市的首批“共管病房”。从患者角度,可以更直白地理解为在二级医院就可以享受到三级医院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在我们医院,血管病以中西医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是短板,在两院合作中,刘军军主任将静脉曲张微创手术项目带到我院。”市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周围血管病科高岩主任说道。而对患者来说,如果在青大附院预约刘军军主任的静脉曲张微创手术,大约需要等待两个多月,对青大附院来说,也迫切需要缓解一二级手术积压的难题。

城市中,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需要渠道下沉一二级手术,而对二级医院来说,他们正好“接得住”,双方的合作,放大了彼此的优势,契合度极高,高岩和刘军军都直言“相见恨晚”。市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刘军军手术日,专门开了两个手术间,以满足更多患者需求。“我父亲在上周三看了门诊,没想到这周五就能安排上手术了。”一位患者家属说道。从两个月缩短到一周,患者等待的时间短了,满意度高了。

“共管病房签约一个多月,我们已经开展20多台手术,以往40张病床住不满,现在已经满负荷运转,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高岩说。

“共管病房既为市南区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为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工作形成以市带区、区社一体、多元化的‘区域协同’迈出重要一步,也将对市南区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整优化市南区医疗资源结构布局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市南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鹏说。

解决群众就医过程不方便、不放心、不满意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市南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维护就医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落脚点”,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群众就医体验感和满意度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