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探访丨青岛部分海底捞停跳“科目三”,本地其他餐饮店却有些不淡定了……

2023-12-08 20:2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365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仲维莉

最近一段时间,在部分海底捞门店,只需要对服务员说“我要科目三”,就会有服务员为你来上一段魔性的舞蹈:摇花手、扭腰、摆胯,还有半崴不崴的脚,配合节奏鲜明的音乐。有人趋之若鹜,有人嗤之以鼻。科目三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能令餐饮行业蠢蠢欲动?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发现青岛部分门店已经停跳“科目三”,但是有些餐饮店为招揽顾客开始让店员表演舞蹈。

网络截图

海底捞“科目三”有人高兴有人烦

近日,“海底捞科目三”在短视频平台爆火。一边吃火锅,一边还能观看免费的舞蹈表演,渐渐地,“不是男模点不起,是海底捞科目三更有性价比”的梗在网上传开来,去海底捞点“科目三”的人也越来越多。多个相关话题也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大讨论。有杭州妈妈发帖,吐槽了自己和家人去海底捞吃饭的经历,表示让自己很不适。

不少人听到“科目三”的第一反应就是驾驶证考试,但海底捞“科目三”却指随着音乐扭动的舞蹈。这一说法的具体源头已难考据,一个被很多人认同的解释是这一叫法来源于广西。每一个广西人都会经历一场考试,“科目一”的内容是唱山歌,“科目二”的内容是嗦米粉,“科目三”是一套丝滑的舞蹈动作。

青岛部分海底捞门店叫停“科目三”

前段时间,在青岛海底捞门店确实也能看到“科目三”表演。海底捞忠实顾客王小姐坦承喜欢海底捞是因为服务确实很好,不仅够热情,其中还包含美甲护手甚至送各种礼物,让顾客觉得真的有在做“上帝”的感觉。但她同时也提到“科目三”的确是让人有一点点尴尬。“有一次在李村万达海底捞吃饭,坐下之后隔壁的几个学生就点了这个项目,小哥哥面无表情地提着音响走过来,崴着脚跳完,让人竟然感觉有一点点心酸,学生们当然是很开心,但是另外桌子上有几个老人就反应觉得吵得很。”王小姐给记者讲了一段自己的经历。

记者采访了岛城几个海底捞门店,其中城阳万象汇门店的店员告诉记者,他们店已经不安排店员跳“科目三”了,“因为近期舆论太多,总部也没有强求一定要学这个舞蹈,部分客人还是希望有个安静舒适的就餐环境,所以综上考虑我们还是决定取消”。

当记者问到会跳“科目三”的小哥哥是否真如网上所传能达到上万元工资时,海底捞店员并没有正面回答提问,“海底捞一直鼓励门店伙伴结合自身特长和顾客需求进行各类创新,并设立了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门店岗位实行计件薪酬多劳多得。此外,我们还会不定期举行‘变脸师’‘捞面师’等岗位之星评选,不断精进各岗位业务能力。能够获得顾客认可的员工,公司也会进行相应的激励,当然会跳‘科目三’舞蹈的员工工资上肯定会有所体现的。”

有餐饮店蹭流量也推出舞蹈

正当海底捞准备急流勇退的时候,记者发现另外一些饭店却在紧跟流量密码,召集员工学舞也想蹭一波流量红利。延安三路的某韩料店,店员也可以表演“科目三”。

记者在用餐的时候询问是否可以跳“科目三”,老板很高兴地应允,转身一个小姐姐就拿着手提音箱来跳了一段。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家是韩料店,跳“科目三”其实有些奇怪,但谁让这个是流量密码呢。

无独有偶,记者发现台东的几家大排档也从吉他弹唱转变成了跳舞。据一位饭店老板介绍,顾客喜欢看什么就上什么,跟着热点走准没错。而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年轻的舞者,他表示只学了三天,“我扭的不好,动作也不标准,现学现卖。毕竟这就是个氛围,氛围到了就行,你看‘科目三’的音乐一响,大家这不都兴奋了起来。”

饭店不好好做饭,反而都开始跳舞,确实有点匪夷所思。可能每个人对用餐的定义不同,有的是为了填饱肚子,有的是为了气氛和朋友一起热闹开心,记者采访了一位有多年餐饮经营经验的周先生,他认为做餐饮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垂直客户,不应该一味追赶热点,最后只能做成四不像,只是为了赚快钱,不利于品牌长期发展。

>>>记者手记

餐饮店光靠扭

留不住顾客

回顾这一年的短视频商战,似乎都是关于颜值的战役。春天,有椰树和维达。夏天,是望山楂和书亦的高端局。到了年末,海底捞以“科目三”突出重围,牢牢地收割了一批流量,赚得盆满钵满。

对此,有媒体评论称,站在顾客的角度来说,花一样的钱,还有节目看,体验感当然再好不过了;站在品牌角度来看,这属于热点营销手段,因为最近“科目三”在网上十分火爆。但需要明白的是,这种只属于短期热点行为,过几天之后,这样的舞蹈或许就会过时,所以这样的营销手段并不长久,只有好好地把本职工作做好,例如菜品口味,卫生以及服务,才是餐饮业应该努力的方向。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这条路是对的;为顾客带来个性化体验,这个方向也是对的。但是,切莫玩得过嗨而跑偏了,跳得过于热切而低俗了。在抓住热点的同时,更要提升自身品牌给顾客带来的价值。把服务和顾客利益放在首位,从品牌理念出发,做到价格最实惠、体验感最佳,才更可能获得可持续的长久发展。正如一位海底捞员工说的:“其实我觉得与食品无关的表演行为不应该出现在餐饮店。流量是互联网的狂欢,是网红的削尖脑袋,与我无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