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丨不能让AI代写喧宾夺主

2023-12-16 06:4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567972) 扫描到手机

时值年末,正是各类年度总结任务集中涌来之时,也催热了AI代写业务。据媒体日前报道,在某购物平台上搜索“年终总结AI”等关键词,有诸多相关产品,有的店铺月销量甚至达到6万单以上。AI代写的年终总结,能用吗?对这样一款产品,网友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憋不出”的年终总结,有了便捷的实现途径并无不可;也有人认为,缺乏思考、不走心的总结没有意义;还有人吐槽,AI代写走红,还是年度总结流于形式、既多且滥的“锅”。从AI画图到代写论文,再到做PPT、写文案,这已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引发争议。大量年终总结由AI来代写,这件事到底好不好?当AI代写再次成为话题,人们在讨论中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大数据时代,干吗非得写总结不可?

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每到年底,很多职场人所烦恼的一件事就是得写年终总结。AI代写年终总结,不只是有质量问题、伦理问题缠绕人心,更有“灵魂拷问”显现在公众视野——AI代写,说到底还是为了在年终总结问题上过关。那么,年终总结就不能作出改变吗?

多年来,无论技术进步有多么耀眼,哪怕是AI技术已经深度改变了生活,但年终总结似乎还在以一成不变的面目示人,即使在无纸化背景下出现的年终总结,在基本规制上还是“原地踏步”。

客观上,写好年终总结是员工的一种责任或义务,从员工那里集中起来的年终总结,既是对个体奖惩的重要依据,也可以颇为直观地显现一个单位一年来的成绩和问题,以及职场生态。理论上,年终总结质量越高,价值越大;反之,如果只是随手“糊糊”,那参考价值就会锐减。

但是,今天的职场,对于员工的考核越发技术化、日常化。一年完成多少项目,完成度和效率、影响如何,“台账”上一目了然。在考核方动动“大数据”就能给一个员工全年表现“画像”的今天,何必还要坚持把写年终总结当成了不得的大事呢?既然凭借强大而日趋完备的考核手段就能相对客观公正地给一个员工以评价,依然抱着“年终总结”不放手就是一种可笑的行为。

当然,一些人可能觉得仅有单位对自己的评价,而没有自己的主动表达,可能有所欠缺,或者说不够全面。毕竟考核涉及切身利益,万一有亮点被考核者忽略,那就很可惜。但老实说,考核本身就应该建立在日常考评的基础上,假使年终的考核定论缺乏公允性,那最能说明的其实是考核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而不是依然依赖年终总结。

某种意义上,AI代写年终总结也发出启示,AI技术可以活学活用到考核机制中,增强考核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考核技术是值得与时俱进的,把年终总结视为不可丢弃的“法宝”,说明一些管理者身上还缺少改革考核机制的决心。或者说,个别单位还存在着人为因素影响考核结果的现象——例如避开“技术考核”的不近“人情”之处。对于这种情况,委实有引起警惕的必要。考核考的是人心,别让员工心寒。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

看见AI代写,也看见背后的“写作障碍”

特约评论员 冯赟

AI代画、AI代做PPT、AI代写小说……“AI代X”逐渐成为新时代人手一件的“时尚单品”。临近年底,在打工人被年度报告折磨“头秃”时,AI代写工作总结“横空出世”,引起不少打工人的注意。

不过,年度工作报告作为对一年工作的总结与回顾,本该是自我提升点、不足点、改进点的一次集中审视。使用AI代写快速完成,用规定的字数框定一年的时光,用固定的话术总结一年的辛劳,这不是白费时间和金钱,还什么都没得到吗?

人们使用AI代写工作总结并非不能理解,AI代写低价高效、节省时间,也很适合撰写模板式文稿,让打工人省力又省心。不过,我们也要认识到:AI代写的本质并非“写作”,而是“抄写”。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形成结构、规范的文本。换句话说,由AI代写的文章,虽框架齐全,但也没有实际内容,既不能言之有物,更不能言之有理。

其实,无论是文章写作,还是其他形式的创作,其根本都需要人的思考,展现人的意识对事实的反馈,这是创作的“魂与骨”。正如沈从文所说:一切伟大作品都得有它的特点和个性,努力来创造这个特点或个性,是作者的责任和权利。连言之有物都无法亲力亲为的我们,又该如何做到言之有理呢?

写作,似乎正在成为一个“痛点”。不少网友经常感慨:提笔忘字、打字忘词、张口忘句;网络缩略语、流行词“信手拈来”,诗词名句、专业术语却“力不从心”。甚至有些公司发布的公关文章也存在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等问题。AI代写产业的兴盛,折射出的是现代人对写作的窘迫态度。

从公文、报告再到小说、论文,越来越多的文体被AI所攻克,却似乎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七步成诗、出口成章、倚马可待,这样的场景似乎已一去不复返。

写作能力,不仅仅是人们对于句型字意的把握,更是对沟通能力、逻辑能力、阅读能力的整体考察。使用AI辅助写作本无可厚非,但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没有AI的时代,平凡的人也能创作无数佳作,他们所依靠的永远是真实的生活、感悟与双手。

(作者为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

“人工智能”不是“人工失能”

特约评论员 宋守山

快年底了,各种总结多了起来。本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查找不足,以图精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总有人觉得这是一种负担。此前可能会找别人代写,甚至去抄别人一份,但代写的总会有雷同,且质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于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一种新的业务出来了,一些商家开始在网上从事AI代写服务,据说生意还真是不错。可我想说的是,AI代写的年终总结还是“总结”吗?

AI是“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如果使用AI去替代人类完成“年终总结”,这不仅偏离了“年终总结”的初衷,起不到任何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使工作变得更加忙乱,也让人类越来越不智能,甚至失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发展科技的目的是为了解放人类的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也可以视为一种“科技向善”。科技解放生产力当然意味着人类可以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使工作成果更完美,这当然也包括替代人类完成一些工作。但凡事有可为,有可不为。

AI作为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项数字技术,的确在很多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效果,比如AI技术在数据的处理上就有着先天的过人之处,近期的新闻上也报道出来,AI对大量科研文献数据的处理,在一些疾病的研究上就取得了重要突破。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工作中,AI起到的仅是提升人类生产效率的作用,而不是代替人类完成工作,本质上还是人类的一种“工具”,对内容的判断、筛选以及研究还是需要人来进行。

当然,AI代写年终总结这件事引发讨论的本质是我们究竟该如何去面对科技进步,以及该以何种心态去利用新的技术。其实,AI技术不仅可以代写年终总结,还可以代写论文,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在理论上人工智能可能会实现自我进化,甚至会拥有意识。若真如此,难道我们仅仅满足于人工智能完成某些本该属于人类自己的工作,而不去思考基于此如何规范技术伦理,进而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呢?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

互动留言

@光明时评:

大量年终总结由AI来代写,这件事到底好不好?其实,这仍旧是“人工智能会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这一命题的变种,背后反映的是人们面对新技术、新应用时的担忧和不确定。但说到底,我们的目标是利用AI赋能人类,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发展,而不是因为这种不确定而直接向AI说“不”。

@新京:

对职场人而言,从自身长远发展计,不让AI喧宾夺主,踏踏实实完成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也在职场走得更稳更扎实。

@南都:

在AI还达不到可以替代人的当下,完全不能寄希望于AI。AI可能会开拓思路,补充不曾掌握的知识,但是在最终结果呈现方面,一定离不开个人的思想。另外在科研论文等领域,暂不论是否需要对AI的部分功能和权限进行限制,如果使用者过度依赖AI完成作业,只会降低自己在科研能力培养阶段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分析能力。

@北京日报:

人工智能浪潮正在袭来,引发担忧在所难免。但转念一想,这种普遍担忧与审慎态度本身,正是人类优于算法的优势所在。“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对于AI这样的先进产品,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可充分发挥其优点、享受其便利与高效,但也要清醒地划定边界。就像虽然没有必要把使用AI与惰性画上等号,但这种审慎态度,一定会让我们更理性地拥抱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