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7张照片记录18年春节,半岛老读者家庭的幸福密码!两个场景感触最深……

2024-01-19 22:0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0979)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王洪智 刘文

2006年到2016年,家住城阳的张延东坚持用相机记录自己家的春节故事。一年又一年,这一习惯他坚持了18年。如今,他送给家人这些珍贵的礼物贴到家中的两面照片墙上,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照片却是岁月最好的见证师。一张张照片背后记录了岁月中一个个珍贵的瞬间,承载着亲情和幸福,3127张记录了“春节时光”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坚持18年老习惯拍“春节”

全家福留下永恒的回忆

在市民张延东的家中,两面墙上的一张张照片,定格了一家人过去18年的春节时光。“时间过得太快了,一晃18年过去了,拍摄照片太多了,搬到新家后,我特地做了两面相片墙,这些照片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一少部分,电脑里还有很多。”张延东一边带着6岁的女儿看照片,一边向记者说道。

说起坚持18年拍摄春节过年,张延东打开了话匣子。“我从小对摄影很感兴趣,我之前在部队当兵8年,没有回家和家人过一个春节。2005年退伍后,成家有孩子,一是为了记录孩子的成长,再就是为了弥补一下这些年没有回家陪家人过年的缺憾,所以我就萌发了一个想法给家人拍照,随后他买了一台佳能数码相机,有了相机,这个习惯也就坚持了下来,记录下家庭每年过春节的场景。于是,我就从2006年的春节开始拍摄春节。”张延东说。

记者看到,照片墙上既有单人照,也有大合照,既有贴春联、放鞭炮的忙年场景,也有下水饺、一家人吃年夜饭的欢聚时刻。“我用新相机拍摄的第一张照片是自己的孩子,我用相机拍的第一个年,就是我儿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他躺在我们的炕上,拿着一个玩具。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是2018年女儿出生后,我们一家四口在我爸妈现在住的老房子门前拍的照片。当时我家老二出生不到两个月,回家过春节,她包在被子里面,那是女儿跟老房子的第一张照片,也是我们一家四口第一次集体的合影。”张延东说。

留影成传统春节照片3127张

老人由不解变支持

拍全家福已经成为张延东一家人每年特有的仪式。记者看到,在张延东的电脑里,有2006至2023年春节资料文件夹,记者注意到,电脑上除了照片还有不少视频。“这是几年下来,我拍的春节主题的照片有数千张了。这几年数码相机性能提高了,我就不断拍一些视频,我通过照片视频混剪的方法,把18年的春节素材剪辑成一个1个小时的视频。”张延东说。“我专门数了一下,18年来我拍摄的照片就有3000多张,年龄增长了衣着改变了,看到这些照片就会回忆以前,这些视频和照片就是一部记录时代变迁的影像史。”

“有一年的视频我剪了半个小时,一开始我哥说每年制作的视频不用剪太长了,挑几个主要的场景就行,但是我觉着能记录下来的就记录下来,要是剪辑得短,以后可能会觉着遗憾。这些都是我们珍贵的财富。照片是记忆细节的仓库,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在维护记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创造新的美好记忆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珍重当下的生活。”张延东说。

“我父母年龄大了,可能对新鲜的事业不大容易接受。一开始的那几年,大年三十我拿着相机围着他们拍,他们还说我不去忙着干活准备过年。后来他们看到我拍摄的作品,慢慢地也改变观点,也觉得很有意义。前段时间我爸还给我点评,说拍得不错,让我今年继续。”张延东告诉记者,一家人只是普通人家,过好普通人的生活,这些资料都保存在电脑上,没有在网上对外发布。

年夜饭越拍越丰盛

生活越拍越幸福

珍贵的家庭合影,记载着一个家庭幸福的合影。“这些年过年,我媳妇还有孩子和我哥、嫂子、侄女他们都是回到爸妈现在住的老房子里,和我爸妈一起过年。为的是团团圆圆。我们成人成家,平日里各过各的,但是春节必须坐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通过这些年的照片视频,我也明显感觉到了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是年夜饭的质量,从一开始简单的虾鱼肉,到后来国外的或者国内新兴的食材和做法,慢慢出现在了饭桌上。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居住环境的提高。”张延东说。

原来的年夜饭

记者通过张延东拍摄的照片看到,原本一家人的年夜饭只有8个普通的菜,后来菜品慢慢丰富,桌上的鱼越来越大,还出现了“之前并不常吃”的烤羊排、鲍鱼、海参甚至帝王蟹等。一开始的时候,照片里的老家是一处很简陋的平房,后来庭院得到重建美化。原本的钢筋木头窗户变成了铝合金窗户,原本的“大肚子”电视变成了液晶大屏,老家具变成了新家具……

年夜饭越来越好

“孩子一年比一年大,老人年纪也越来越大。每年母亲下水饺是我必拍的,照片上妈妈的白发一年比一年多,每次看到我都很感慨。之前过年包饺子的时候,照片上都是大人,偶有一年开始,儿子的身影开始出现,他开始帮着大人包饺子,这也让我感觉到他长大了,我特别珍惜这和和睦睦的氛围。”

“照片和视频都是形式,其实背后是一家人的相亲相爱,从照片上能看出薪火相传,让我更爱家庭更爱老人孩子。”张延东说。

保存家庭幸福数字密码

两个场景感触最深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最悠久的节日,不仅是全球华人共庆的佳节,更是我们一年中最具仪式感的时刻。”张延东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对春节有深深的情结,每到过年的时候,全家人都喜气洋洋地忙碌着,邻居朋友们也是礼尚往来,“我爸炒花生,赶年集,贴对联,接鞭炮,我和我哥穿新衣服,放鞭炮,出去拜年,这些场景至今是忘不掉的。这种对年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张延东说。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过年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然而对年的这种期盼和热爱,张延东没有变。“在数字化社会的今天,流量为王的当下,是一个容易忘却的年代,我们应该保存好自己人生和家庭成长的数据,它们是我们家庭幸福的数字密码,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是我们用心经营美好生活的见证。”张延东说。

“拍了这么多年的春节,有两个场景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一个是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们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着吃着,饭桌上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已经有9个人了。另一个是每年的大年初一,我都会在老房子的门口,跟我的儿子合一次影,从1岁拍到了18岁,眼看着他越来越大,长大成人。”张延东说。

已经用了三台相机

儿子今年接力拍摄

随着技术的发展,相机的性能也慢慢地提高,自2006年购买第一台相机,张延东现在已经用到第三台相机。“现在的相机是佳能5D4,我的相机就是我的搭档,我很感谢它们给我的帮助。我对象相机也非常地爱护,就像爱护我的孩子一样。”张延东说,自己拍照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了把照片拍好,他平时以自学为主,因为工作比较忙,只能挤出时间学习,“后来自媒体多了,进入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我就在网上自学。我还要感谢很多一起拍照的朋友,他们是专业搞摄影的,在专业技术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张延东说。

"每年春节都是不歇着地拍,而且都是我自己拍,所以我自己的照片和镜头很少。为了支持我的拍摄春,让我也多出出镜,2020年哥哥赞助了一台三脚架。今年我给儿子布置了一个任务,告诉他以后春节拍照任务要交给他了,希望他把这个传承下去,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儿子也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张延东说,他之前就告诉儿子,要学会拍照,这会让他自信,给他以后的成长发展带来好处,今年儿子给他们班级的运动会拍了一次,拍摄得效果不错,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自从我有了相机以后,我突然发现,拍照留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首先,每当我们拍照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比较愉悦的,也是一个欢庆的时刻。在我看来,过去的照片和视频像一瓶美酒一样,越放越醇,越品越香,当我们每次品的时候,味道值得我们怀念、保存和拍摄。”张延东说,每当有空的时候,他就会看看这些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越看越有意义,“孩子比较小,可能认知上,没有我们大人理解得深。对他们来说,拍摄春节可能就是好玩,随着年龄慢慢长大,他们也会感受到更多。

照片像一座桥梁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如今,张延东一家人也专门建设了微信群,大家平时在微信群交流感情,分享美食美景,增加了整个家庭的凝聚力,龙年春节马上到了,今年会继续留住这美好的时光,张延东他们这个大家庭和岛城千家万户一样,生活会越来越好。

“兼职”公司摄影师

探索植物美学拍摄

“我有了相机后,不但给家里用,还给我的公司用,因为我本身是搞绿化的,每年我会进行树的景观记录,像给孩子拍一样,见证树的成长。而且每年,我们公司有个习惯,上班第一天,大家和员工一起拍照一张合影,我也是给公司拍了,从入职一直拍到现在。”张延东说,拍摄让他变得越来越自信,“从一开始不敢拍、不会拍,特别是当着很多领导或者年会的时候,也有胆怯害怕,担心拍不好。后来慢慢通过锻炼,我找到了自信,我也从一个不会说话不敢说话的人,变成会说敢说的人,让我成长了。”张延东说。

多年的拍摄,也让张延东对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现在我的拍摄增加了一个新方向,就是植物美学。我本身事干园艺的。植物的成长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美,美的方式、美的表达、美的语言都不尽相同,我现在重点研究这一块。前期,我把一些相关作品给摄影中国供稿,也会用来参加集团、社区等组织的摄影比赛,受到大家的欢迎。”

照片屡现半岛报箱

全家都是“老读者”

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在张延东拍摄的照片中,半岛都市报报箱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我们家是半岛都市报的忠实读者,从我2005年退伍回来,就从当地发行站订了报纸,报箱就在我们的老家平房的大门边上。”张延东说,自己在部队时就养成读报的习惯,跟妻子结婚后,他读报的习惯也影响到了妻子,因为离着父母近,他们经常去父母那里拿半岛都市报看。

除了父母、妻子,张延东发现,在家人的熏陶下,年幼的儿子也对报纸有了兴趣,于是他们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并陪伴他一起读报纸。之后,张延东先后换过两次房,小区安装了统一的信箱,虽然不在是半岛定制的报箱,但是一家人的看报习惯没有变。

“看报纸能够发散思维,更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张延东告诉记者,自己有6个大文件夹,其中挑选存放了半岛都市报多年来的相关报道。张延东的儿子正在上高中,学习之余从半岛都市报上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受日积月累读书看报的影响,张延东的儿子作文成绩一直很好,基本上都在班级前三。

在张延东看来,读书看报已经成为家风,他将像坚持拍摄春节一样,把“看半岛”也坚持下去,让半岛都市报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原来的老房子

房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