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追热点|培育新质生产力,壮大新兴产业!代表委员纷纷就推动青岛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024-02-01 20:4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2824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陈亚梅

产业是发展的基石。新兴产业的科学布局与健康发展,又是高质量发展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工作报告里指出,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就如果铸就新质生产力、壮大新兴产业,为青岛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积极建言献策。

王涛代表:

铸就新质生产力,为新型工业化发展融智赋能

王涛代表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青岛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涛代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涵丰富、立意深远,听了之后非常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在部署今年十个方面重点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将“加快建设数字青岛,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上奋力争先”作为其中之一,重点指出要深化“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建设,加快数实融合发展。这赋予了青岛移动更大发展责任和更多发展机遇。“我们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拉高标杆、开拓进取,加快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青岛工业核心领域、关键环节,有效支撑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融智赋能,在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对此王涛代表建议,要持续建强信息基础设施。他说,青岛移动计划2024年新建5G基站3000个,补充“三新”(新扩城区、新建高速、新建住宅)与农村区域的广覆盖,城市小区楼宇的深度覆盖;进一步增强全市千兆光网覆盖,2024年新增10G-PON端口1.6万个,提升千兆用户感知,全市新建千兆小区600个,增加家宽端口10万个,全面提升网络能力。加快建成中国移动(青岛)智算中心,加速AI生态对接,驱动创新企业成长,带动龙头企业加快布局,进而构建起以AI算力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新生态体系。加快建设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进一步提高数字城市首位度。

王涛代表建议,要持续深化产业注智赋能。进一步打造推广5G行业商用案例,精准提供适配中小企业需求的解决方案,助力完成1000家以上企业数字化改造目标。通过生产要素全连接、生产流程全连接、生产场景全连接,带动多产线、多系统互联互通、协同作业,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助力打造制造企业纵向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横向打通行业合作伙伴,实现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发展。

同时,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聚焦《青岛市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产业融合、资源融通、能力共享,发挥5G创新联合体作用,汇聚创新要素、实施联合攻坚,做到以用促研、以研推用,持续协同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助力建设工业赋能场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深入推进“断卡”行动,大力实施“数智乡村”振兴计划,推动数智惠农、强农、兴农,助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水平,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周安斌代表:

让数字技术为文旅产业赋能

周安斌代表

青岛对数字产业的重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数字赋能成为各行各业都在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安斌代表说,今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加快数实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以上,这是特别有引领性的工作部署。他还提出了关于数字技术创新赋能,促进青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周安斌代表表示,自己身处数字创意产业领域,深刻感受到数字技术给产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他希望通过推动数字赋能,在未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创造出更多的可能。而在文化旅游领域,青岛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和自然禀赋,希望能通过数字技术创新赋能,让游客感到青岛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景致相融合。

他说,青岛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和百年城市人文享誉海内外。近些年,当中国旅游从观光游逐步转型为休闲度假游后,青岛全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城市完善优质的业态及服务配套,持续推动着城市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人、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引发的新产业革命,加速了文旅产业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科技赋能文旅,开创了很多引领时尚风潮的新型消费体验方式。

此外,青岛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学院等中国最顶级的海洋院校,拥有中科院海洋所、国家海洋实验室等一大批海洋科研机构,拥有中国30%的涉海领域两院院士,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这些都是青岛最独特、最宝贵的海洋科技资源禀赋,需要进一步挖掘这些禀赋资源在文旅产业中能发挥的作用。

为此,周安斌代表建议,青岛要大力发展数字文旅产品及服务体系,丰富城市文旅高质量内容供给。要抓住《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政策的红利,以文化科技融合为支撑,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持续打造文化科技融合催生的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场景,丰富主客共享的城市文化休闲产品供给。

青岛还应大力发展“以海洋科技为核心,以海洋文化为内涵,以海洋旅游为业态”独具青岛特色的海洋科技文化旅游。树立青岛海洋科技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好青岛独具优势的海洋科技文化旅游,为实现青岛“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为实现“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发展规划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逄增伦代表:

发展智能感知产业,助力数字青岛建设

逄增伦代表

加快数字青岛的建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今年重点部署的十大工作之一,不可为不重视。而数字青岛的建设更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很多产业更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特性。青岛浩海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逄增伦代表关注到这一领域的智能感知产业,并对这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逄增伦代表介绍,《数字青岛2023年行动方案》中提出实施数字基础设施韧性变革创新工程,包含高速信息基础设施、韧性融合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物联感知基础设施作为高速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承担着为数字政府场景、数字社会服务等变革创新提供应用支撑的作用。青岛应抢抓智能感知产业迎风口、前景好的发展机遇,推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的高质量发展。

逄增伦代表介绍,青岛市智能感知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2023年成立了青岛市智能感知产业协会,拥有会员几十余家,但当前产业还面临诸多挑战。对此,他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协会的组织及协调作用,进而推进青岛市智能感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逄增伦代表建议,应优先面向本地企业开放智能感知应用场景。积极构建数字经济下的智能感知应用场景,优先面向本地企业,并向其提供开放的平台。鼓励本地企业参与应用场景的设计和优化,更好地满足本地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他认为,在激发本地企业在智能感知领域创新活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建立一个紧密合作的生态系统,推动本地智能感知产业良好发展,加速本地企业在智能感知领域的技术应用和市场拓展,实现产业的双赢发展。

他建议,要深化开放合作,推动产学研协作。要强化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紧密协作,建立更加开放的合作平台。通过促使产业需求与学术研究相互交融,推动智能感知前沿科研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通过建立灵活、高效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逄增伦代表还建议,应围绕产业所需进一步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创新平台体系。要强化重大前沿基础研究,推进终端产品、集成系统与基础技术协同创新。要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集聚科创资源,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以创新驱动实现产业升级。

未来,他认为应以培育智能感知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产业整体升级。要以视觉智能、物联感知为突破口,打造产业链协同、特色明显、开放合作的千亿级智能感知产业生态圈。要强化创新要素支撑,抢占未来技术新赛道,推进未来产业创新平台和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智能感知产业迭代升级。并以此为基础,推进城市公共设施集成化智能化改造,建立覆盖“空天地人车”的全域智能感知体系。

秦军委员:

促进重要科研资源与产业深度融合,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

秦军委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产业主体中,民营中小企业占比90%以上,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来年,青岛市弃分发挥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等重要科研资源作用,与民营企业深度融合创新,但在形成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对此,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秦军委员带来了促进重要科研资源与产业深度融合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提案。

“人是一切的核心,让企业主和专家‘牵手’,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是促进成果转化的关键一步。”秦军委员说。

秦军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发挥青岛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促进校企牵手。青岛在发展工业互联网方面起步早、有积累,已形成先发优势,累计上线工业互联网平台53家,其中国家级双跨平台2家,国家级特专平台14家,省级以上平台30余家。

“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生态开放、发布及时、匹配精准、运营低成本等特点,十分适合成为新技术供需双方之间的桥梁;并且经过两年的实践,通过建设‘云上研发中心’方式开展创新活动,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明显,已经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秦军委员说,鼓励建设校企结对服务平台并成立市场化运营组织,为专家和中小企业提供信息交流、撮合对接、跟踪转化等一站式服务。

优化对中小企业的人才政策,鼓励校企牵手,这也是秦军委员提案中的建议。他认为,对中小企业优化人才政策,鼓励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的专家与中小企业结成对子,建立“朋友式”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平时的交流和研讨,摩擦出创新的火花。对成功结对的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对产生良好效果的给予表彰奖励,以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开展合作。

同时,秦军委员建议,改革科研评价标准,激发校企牵手动力。他建议引导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主动开放专家资源,鼓励其与中小企业达成合作,且不再以课题额度为唯一评价尺度,增加对深入企业、参与交流研讨、解决实际问题、企业评价等维度的考核。通过调整考核,让专家们更注重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推动产业升级。

“开展技术经纪人实训,提升校企牵手能力。”秦军委员说,要定期开展标杆案例宣传和培训活动,重点对企业技术人员、专家及助理、技术经纪人等开展平台应用和成果转化实操培训,通过案例学习、实地考察、方案研讨、实际操作等步骤提升双方实操能力,为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张吉成委员:

聚集优势领域,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活力

张吉成委员

近年来, 全国各地更加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化产业发展正与国家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全国文化产业发达省市在文化产业,尤其是数字文化等文化新业态方面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上半年,全国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营收比上年同期增长15.0%,快于全部规上文化企业。对此,深度传播集团董事长张吉成委员带来了关于激发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活力的提案。

张吉成委员建议,从战略规划上,聚集文化产业优势领域,打造有青岛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生态。结合青岛的优势特长与发展实际,重点打造影视文化产业、新媒体产业等特色文化产业,引导全市文化企业向重点产业聚集,打造更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同时,可探讨提升数字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

进一步推进“文化+金融”融合发展,以金融“活水”赋能文化产业。金融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3)》中指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以北京为例,开设北京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基地,搭建投资机构与文化企业的对接平台,抓住注册制改革机遇,加快优秀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步伐。截至2023年9 月,北京累计上市文化企业数量 83 家,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上市的文化企业数量比重达20%。

对此,张吉成委员表示,青岛可借鉴北京经验,一是搭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交流协作平台,提供更多“直接对话”的机会;二是打造文化企业上市培训基地,加快优秀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步伐;三是可探索设立文化产业专项投资基金,或成立文化金融专营机构,比如文创银行、电影金融公司、文化保险公司等。

“联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头部企业,加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引入与培养力度。”张吉成委员建议,加大培养复合型人才,结合实际人才需求,联动新闻与传播、信息技术、管理等学院共同培养,培养懂创意、懂专业、懂技术、懂设计、懂运营的复合型人才,既能深耕某1-2个方向,又能培养成为“多面手”。

由于数字文化人才跨学科培养成本较高,为此,张吉成委员建议,针对持续在人才培养与引进上进行投入的企业,相关主管部门应给予补贴,激励更多中小型企业进行人才发展的持续性投入。同时联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组织全国性走访交流,全国性专业征集比赛,进行优秀人才全面发掘及定向引入。

肖迪委员:

加强半导体可控发展,打造产业重要中心

肖迪委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半导体产业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青岛作为我国重要沿海城市、经济中心之一,近年来在半导体行业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这一产业的崛起,不仅推动了青岛的经济增长,更增强了国家在此领域的竞争力。

青岛嘉星晶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迪委员表示,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青岛在半导体行业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随着更多的企业入驻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青岛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重要中心。虽然青岛半导体行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在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发展方面仍然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为此,她带来了关于加强青岛市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发展的提案。

肖迪委员建议,“青岛应发挥龙头企业主导作用,加强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相互支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相互支撑、协同发展。同时,提升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进一步激发行业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带动行业企业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协作共生、互惠共赢;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加快推进以关键材料、设备和软件为核心的半导体芯片产业建设,打造面向全球的芯片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创新平台。”肖迪委员说,加强跨地区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实现必要的基础技术突破,以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锻造“杀手锏”技术,构建青岛特有的半导体产业创新和生态系统。

在新发展阶段,为摆脱半导体芯片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肖迪委员认为,青岛半导体芯片产业需要建立以国内供应链为主体,国际供应链为补充的产业链分工新模式,以增强我市半导体芯片产业链韧性和抗冲击能力。鼓励国内供应链拓展,加大对于国内,尤其是区内供应链采购补政策。

肖迪委员建议,制定并实施针对半导体产业的更多专项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加大半导体技术研发投入,建立更多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支持核心技术突破,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