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用一张白纸讲述语言暴力,山东这位女教师火了!网友:好老师影响一生

2023-03-25 17:0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77048) 扫描到手机

近日,关于山东一位女教师的视频在各个网络平台被点赞。

视频中,这位女教师用揉纸团的方式教育孩子们:夸赞的话可以脱口而出,诋毁的话要三思而后行,已经发生的伤害无法完全弥补,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人。

老师用一张白纸讲述语言暴力

视频截图:新华网抖音账号

这段视频最早由抖音用户“是靖靖”发布,被新华网等官方媒体账号转发后,受到广泛关注,网友纷纷留言点赞“愿这样的老师多一点!”“我们需要这样的老师和教育”……

同时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人民日报微博截图

“这位老师的教育方式满满的正能量,优秀!”“拒绝语言暴力!”

说出口即伤害

3月23日,四川成都。男孩因名字带“坤”被起绰号“鸡哥”,同学在他课本上以及课桌上都写着“鸡你太美”这些调侃的词语,还经常追着他骂“娘炮”。他产生了抑郁厌学,自伤自残的情绪。

公开资料显示,“鸡你太美”,是一句网络流行语,为2016年11月29日SWIN-S发布的歌曲《只因你太美》的空耳,出自于蔡徐坤在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之中的自我介绍表演。原歌词为“只因你太美”,网友们把“只因”听成了“鸡”。之后被部分网友用来恶意嘲讽蔡徐坤为代表的流量明星,并用这段音乐制作鬼畜恶搞视频,上传到网络上的各个平台,逐渐成为网络热梗。

针对上述男孩被欺凌事件,一位精神科医生呼吁,重视学校和家庭教育,别让校园软暴力,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学生受欺凌后老师这样做

央视新闻微博截图

无独有偶,近日,广东一心理老师发帖称,学校一女生被某男生当众取笑、造谣,却被父母告知“别惹他”。处理时,老师先是肯定了女生寻求帮助的做法;随后联系班主任,对男孩加以教育。此外,又组织班会,通过“贴标签”“撕标签”的实验,教育全班同学如何远离霸凌、拒绝霸凌。

网友纷纷表示:“这个方法建议推广!”“这才是最应该教的东西!”“拒绝校园霸凌,年龄不是犯罪的保护伞!!”

部分学校缺乏法治教育

近日,“海南省一名13岁女孩遭到校园霸凌”一事引发关注。

此前报道:《半岛聚焦丨13岁女孩遭霸凌,最新官方通报:校长被免职》

很多网友都关心几个问题:作为同学的宋某和林某,为何纠集多名未成年人于不同时间对对方实施殴打?校方又是否知情?

调查组在通报中称,对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该县已启动问责调查程序,对严重失职失责的学校校长予以免职,其他相关人员责任处理结果后续将及时向社会通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称,从本质上讲,此次事件中的七名同学都是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应该纳入法治轨道来加以处理。

在熊丙奇看来,治理校园的欺凌现象,要着重于依法治教,包括在发生欺凌事件之后,必须要纳入法律程序来处理,依法追究相关各方的责任,包括对学校校长的问责,其实也要依法依规。

“现在有的时候,一旦发生欺凌事件,有些地方为了尽快地摆脱责任就可能去处分有关的校长或者是副校长”,熊丙奇认为,但在这过程中,他们究竟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可能并没有得到清晰的认定,这就可能导致有的学校发生校园欺凌事件之后,担心被处罚随后就掩盖。

大部分欺凌事件,只要有人制止,很快就会结束

“我们调查显示,过半数以上的欺凌事件,只要有人制止,很快就会结束了。但事实上,霸凌事件中有人制止的比例只有19%。”中国犯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顾问张荆说。

张荆向记者介绍,根据2021年3月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女孩林某的健康情况也应进一步监测。

澎湃社论:

治理“软暴力”欺凌,一样重要

3月22日,湖南省教育厅印发《湖南省教育系统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明确“五种行为”构成欺凌,除了直接的暴力伤害、恐吓,还明确起侮辱性绰号、恶意排斥、孤立他人、通过网络诽谤他人等“软暴力”也构成欺凌

我们经常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孩子没有什么坏心思”,但是,也正是因为孩子还在价值观的构建期,更要及时告知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否则,未成年人可能把足以造成身心伤害的行为当成玩笑,把欺凌、孤立等同于游戏。在之前将殴打、推撞、拉扯等暴力行为定性为欺凌之后,更要把“软暴力”欺凌纳入治理的议程中,让孩子尽早明善恶、识是非,了解孤立、排斥、诽谤行为的严重危害。

成都有个男孩,仅仅因为名字里有个“坤”字,结果被同学集体玩梗儿,嘲笑他是“鸡哥”,遭到孤立,导致孩子自残、抑郁的严重后果。徐州市的初二女生袅袅(化名),遭遇网络欺凌近一年时间,同学把她的照片做成表情包,导致她一去饭堂就会被大家认出来。这样的“玩笑”其实一点不好玩。但是,因为被包裹在同学开玩笑、网络无厘头的伪装之下,学校、老师、家长往往不够重视,没将之提升到校园欺凌的高度上严肃对待,等出了大问题,可能就是孩子一生的阴影了。

近年,反校园欺凌的国家治理走上了快车道,角落里哭泣的孩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温暖的法律之手为他们撑起了晴空。从2017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共同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到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写入防范学生欺凌条款,全社会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也在升级、深化。

我们会发现,那些让人心痛的极端的校园暴力案件,很多源于同学间不起眼的攀比、抱团、抢零食、“开玩笑”,最后一步步升级成为残酷青春物语。治理校园欺凌,不能全依靠《刑法》,还得依靠“教育法”,别等悲剧发生了再处罚,此时再抓几个、判几个,来不及了。而是要从教育层面,尽早让孩子懂得玩笑和欺凌的边界,排斥与抱团的区别,将反霸凌纳入日常的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当中,让孩子在日常交往当中就知道那根红线

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这一次湖南省教育厅明确将恶意排斥、孤立他人、网络诽谤等“软暴力”纳入反校园欺凌的专项治理,是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升级,对于孩子保护的升级,也是以实际行动回应公众有关校园安全的诉求。

谁家的孩子不是心头肉?谁忍见稚嫩的面庞变得狰狞?对于校园欺凌应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对于“软暴力”欺凌要做到见微知著,一并纳入治理行动中。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 来源:新华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央视网、澎湃新闻、抖音、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