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 擦亮温暖底色

2024-02-06 12:40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46584) 扫描到手机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从就业到医疗、从教育到养老,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百姓的日子里有至味清欢,也有“急难愁盼”。民生保障,一头连着百姓生计冷暖,一头彰显国事之大,稳稳地护卫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生活。

“国家账本”里的民生温度

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被称为“国家账本”。历年“国家账本”里,民生保障始终处于第一位序。刚刚收官的2023年,“国家账本”上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继续加大,预算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的投入占比很大,其中最大的一项是教育。从2018年到2023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中的教育支出从3万多亿元增长到4万多亿元,2023年以占比15.3%的份额列各项支出之首。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首次超过10万亿元,增长3.6%,为基层“三保”提供有力支撑;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进一步减轻“一老一小”支出负担。各级政府直接支持就业创业资金超过2000亿元,126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药品数量为历年来最多,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61.7%。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国家账本”里真金白银的支出,传递出国家财政全力兜牢民生保障的政策力度和民生温度。

“民生答卷”里的“幸福指数”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花在刀刃上的真金白银,一项项落地的民生关切,正不断转化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岁末收官,交卷时刻,各地最受关注的民生答卷纷纷亮相。青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用力,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2023年青岛16件市办实事圆满交卷,16件市办实事涵盖就业、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生活环境、文体休闲等基本民生保障,全方位拉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3年,青岛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8万人,总量居全省首位。青岛围绕基层就业服务、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带动引领、市场供需匹配等关键环节,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全方位提质增效,让千家万户端稳就业“饭碗”。

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青岛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青岛人均预期寿命81.78岁,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前列,达到全球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2024年1月29日上午,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继续占据着重要篇幅,提出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办好15件市办民生实事,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加快建设健康青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上奋力争先。

“急难愁盼”中的“兜底”热度

就业、收入、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 “民生清单”大头考验着城市的民生保障力度,百姓前行路上突发的“急难愁盼”,同样考验着民生的兜底能力。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青岛市财政部门将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摆在优先位置,不断加大支出力度,在资金、政策和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统筹上级转移支付、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等各类资金,做大资金保障“蛋糕”。截至2023年12月,全市共保障低保人员7.8万人、特困人员1.3万人,临时救助2.5万人次,认定低保边缘家庭成员0.6万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0.7亿元。其中,青岛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在全省最高,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

自今年1月1日起,青岛市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实现再提升,七区三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115元,增幅6.7%。受益群体包括城乡特困人员、孤困儿童、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等四类。其中,青岛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在全省最高,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

这是青岛自2020年以来连续7次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传递出滚烫的城市温度。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日常,就是民生保障的着力方向。“国家账本”里的真金白银、“民生答卷”里的厚度温度,困难群众紧急纾困的热度力度,不断擦亮了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