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离世前留下“生命厚礼”,将为5人带来新的希望

2024-03-08 09:3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4834)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滕镜淑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超越了生命本身的界限,它以最无私的方式延续,给予了他人希望与光明。“我是一名党员,去世后我要把器官捐献出去,让更多人能够好好生活在这个世上。”老党员耿中寿去世后,在青岛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和青大附院器官捐献协调员双方共同见证下,在青大附院完成了器官捐献,本次捐献将挽救3名濒危病人的生命,让2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他捐出的器官将让5人重获新生。

(家人供图)

脑干出血严重,儿子为其了心愿

耿中寿的儿子耿绍彦告诉记者,3月2日,父亲在家中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往城阳区当地一家医院,由于病情严重,后被紧急转往青大附院崂山院区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当时医生跟我们说父亲的情况非常不乐观,脑干出血严重,家属要做好心理准备。”耿绍彦回忆当时的情景,脑子一片空白,想着身体硬朗的父亲突然倒下,难过的泪水再也止不住。

这样的结果让家人心如刀绞,悲痛欲绝。在这悲痛的时刻,还能再为父亲做些什么?

家人想到了父亲生前的一个愿望。他曾在看到器官捐献的宣传新闻时,向家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一天,我能够通过捐献器官帮助需要的人,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愿望,在他的家人心中留下了印象。家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尊重他的意愿,让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尽管我们万般不舍,但我理解和支持父亲的决定。他是个普通人,但在我的心里,他非常伟大。”耿绍彦泣不成声地说,“父亲走了,他给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的愿望也实现了,我相信他在天上也会很高兴!”

(耿中寿生前照片,家人供图)

是邻里的“老好人”也是家人的“主心骨”

回忆起父亲,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对他的评价就是“老好人”,“热心肠”,据儿子介绍,父亲是一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村里担任干部多年,平时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在村里享有很高的威望。“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虽然我们生来平凡,但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事情,也算是不枉一生。”

“平常谁家有个烦心事,都会过来找父亲帮忙解决,不管是邻里矛盾还是家庭琐事,父亲都不遗余力地帮忙。”在耿绍彦心中,父亲是家里主心骨,耿直的性格,平日少言少语,但永远用心做事。“他的话很少,但总是默默的做很多”耿绍彦说,亲朋好友中谁家有红白喜事,父亲总是第一个到场帮衬,在路边看到乞讨人员,父亲也会尽绵薄之力。

“父亲每天都会看新闻联播。”回忆起父亲的点滴,耿绍彦哽咽起来,在父亲住进重症监

护室的那几天,他也会准时打开电视,播放新闻联播。“只不过身边再也没有父亲的身影了。”他说,“以前我挺怕死的,但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反而看开了,等到时机成熟,我也去登记志愿捐献器官,我也会把父亲的事迹和精神再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完成捐献,将为5人带来新的希望

暗下去的是长度,亮起来的是宽度。耿中寿去世后,按照国家人体器官捐献规范和流程,医院启动了器官捐献工作程序。医护人员集体向捐献者默哀致敬,在青岛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和青大附院器官捐献协调员双方共同见证下,他在青大附院成功完成了器官捐献。此次耿中寿捐献了1个肝脏、2个肾脏和1对角膜。所捐器官最终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给有需要的患者,本次捐献将挽救3名濒危病人的生命,让2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捐献者生命将以器官存活的形式而延续,开启新的生命历程。

像耿中寿这样有着大爱的人和家庭越来越多,他们用另外一种方式将光明与生命延续,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照亮人间,凝聚无私大爱,这种高尚的人道奉献精神将备受世人的崇敬与赞扬。

近年来,器官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医疗手段在我国获得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器官移植者带着捐献者的大爱迎接了崭新生活。器官捐献成为阳光下的生命接力,引领了社会文明新风尚,彰显了人性光辉及人间大爱。

青岛市在2010年成为全国首批器官捐献试点城市,青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发展快速,在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科学公正、符合伦理的公民逝世后无偿捐献体系,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在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中,一位位器官捐献者的大爱故事陆续从青岛传遍全国。特别是“九月天使”公益品牌的诞生,引领器官捐献由一群人到一种社会风尚,成为青岛城市大爱的象征。目前,青岛市累计登记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6万余人,已实现遗体捐献1283例,角膜捐献2141例,器官捐献1304例,捐献登记志愿者数量和捐献数量均为全省第一、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