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荐丨《中国的奋斗:1600—2000》:400年来中华民族的积极求索与努力抗争,古老的儒家帝国如何蜕变为近代民族国家

2024-04-10 09:5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03017) 扫描到手机

《中国的奋斗:1600—2000》

[美]徐中约   著

朱庆葆   计秋枫  译

后浪丨当代世界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数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等线索,作者细致描摹了近代中国内部社会的动荡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历经艰难险阻,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作者虽身处欧美学界,但通过本书表达的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中国发展进程的看法,这种表达不属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是一种折衷调和的历史观。徐中约先生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和文化的眼光,怀抱对各色历史人物的宽容和善意之心,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同时参考了巨量的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跨学科的手法,努力为读者呈现这部描述近四百年来中华民族挣扎历程的史学著作。

所获奖项:

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编辑推荐:

◎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近代史经典著述

自1970年面世后历经5次修订,此次对内容重新审校、订讹,同时择选珍贵配图,努力为读者呈现一部客观翔实的著作。

◎讲述了400年来中华民族积极求索与努力抗争的历史

400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不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而是中华民族主动上下求索、积极变革,最终有所蜕变的抗争史。

◎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立场客观冷静

参考巨量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公正克制的史观,以跨学科的方式,写就了这部著述。

著者简介:

徐中约(Immanuel C. Y. Hsü,1923—2005)

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史研究杰出学者。194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4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主任、“教授研究讲师”、荣休教授。学问严谨,著有《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外交,1858—1888年》《伊犁危机:中俄外交研究,1871—1881年》等。

译者朱庆葆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江南大学党委书记,专治中国近代史和当代台湾研究,著有《鸦片与近代中国》等。

译者计秋枫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专治中外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著有《欧洲的梦想与现实》等。

审校者茅家琦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所所长,太平天国研究专家。

审校者钱乘旦

英国考文垂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现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

名家推荐:

能摆脱西方汉学的阴影,以英文为媒介,向西方世界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的挣扎历程,以近代之崛起为主线,带出一段跨越文化偏见的历史,徐中约教授在1970年首版的The Rise of Modern China,成为一本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著作。

——郭少棠,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著述……在史学界和凡是开中国近代史相关课程的大学生那里,几乎无人不知。直到今天,在西方大学图书馆里,此书依然有很高的借阅频率,是学界公认的中国近代史的经典著作和教科书。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作者能对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动机,展开一种机智的、暗含幽默感的、富于独到见地的陈述甚至于刻画。黄仁宇擅长于此,而徐中约也以其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风格擅长于此。

——雷达,评论家、研究员

此书的客观性、广涵性、折中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的折中性并非贬义,而是在复杂的历史问题面前不贸然下结论,客观地引述各方意见,让读者自己去求寻可靠答案……不忽视难以把握的历史潜流,不回避尖锐矛盾,坚持正面的从容剖析,让史实说话,是它的又一特点。

——第四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评审委员会

目录:

出版前言    i

中文版序    ⅱ

繁体版序    ⅲ

英文版第六版序    ⅴ

英文版第一版序    ⅶ

近代以为纪元表    ⅷ

货币及度量衡折算表    ⅸ

序  编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概念   2

第一编  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14

第三章  政治和经济体制   32

第四章  社会和思想状况   49

第五章  对外关系   65

第六章  国运逆转:由盛到衰   87

第二编  外患内乱(1800—1864)

第七章  广州贸易体系   98

第八章  鸦片战争   118

第九章  第二次条约安排   137

第十章  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及回民起义   154

第三编  外国帝国主义加剧时期的洋务运动(1861—1895)

第十一章  清朝中兴与洋务运动   180

第十二章  对外关系与宫廷政治,1861—1880 年   205

第十三章  外国侵占中国台湾、新疆等地与安南   218

第十四章  帝国主义加紧扩张:日本侵略朝鲜与“中国的瓜分危机”   231

第四编  维新变革与革命(1898—1912)

第十五章  1898 年的维新运动   248

第十六章  义和团事件,1900 年   269

第十七章  清末新政和立宪派   283

第十八章  晚清的思想、社会和经济变化,1895—1911 年   291

第十九章  历史透视下的清王朝   306

第二十章  革命、共和与军阀割据   313

第五编  主义与抗战(1917—1945)

第二十一章  思想革命,1917—1923 年   340

第二十二章  思潮澎湃和反帝运动中的国家统一   356

第二十三章  国民政府:挑战重重的十年,1928—1937 年   374

第二十四章  全面抗战,1937—1945 年   395

第六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

第二十五章  解放战争,1946—1949 年   422

第二十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十年   440

第二十七章  中苏分裂   457

第二十八章  “国民政府”在台湾的统治   471

第二十九章  中国“重入”国际社会   482

第三十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02

第三十一章  中国的崛起   525

审校后记   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