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科22所圆满完成神舟十八号载人航天发射保障任务

2024-04-25 22:01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23655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4月25日晚,神舟十八号飞船发射成功,这凝聚了无数航天人的拼搏与梦想,其中就有来自青岛的科研力量,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下称“中电科22所”),主要负责完成神舟十八号载人航天发射保障任务。

保障范围地域跨度超7000公里

据了解,中电科22所派出技术人员20余名,分批于任务前3-15天奔赴东风场区和沿途应急溅落区域,开展设备安装、调试、巡查巡检等工作,确保设备稳妥可靠、任务万无一失。

此次任务中,有中电科22所自主研制搜救定位装备及航天员通话电台、直升机搜索引导系统等,共40余台套参试设备,分布于东风发射场、太平洋某海域等10余个应急点,地域跨度超过7000公里。

除了搜救定位技术的全方位护航,发射背后,还有一张由无线电波编织成的监测网,时刻对空间电波环境态势和异常事件进行跟踪预警。22所电波环境信息保障团队依托覆盖全国的观测站网,进行加密观测,对实时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任务系统提供高精度电波环境效应数据,保障载人航天整体系统可靠运行。

30多年来保障各次神舟发射任务

在中电科22所,这个团队有一个专属代号“921,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的代号,中国电科22所921团队随之成立。30年来,921团队始终坚守“为航天器着陆回收提供科技支撑”的初心和使命,圆满完成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八号载人航天发射保障任务。“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中国电科22所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团队成员宋磊说。

30多年来,伴随着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921”人创造了我国航天器着陆回收史上的多个第一:研发了第一台“车载定向仪”、第一台“船载定向仪”、第一台“机载定向仪”,保障了神舟系列历次发射和返回任务以及嫦娥、实践等系列航天器的着陆回收任务。

保驾护航的底气,是中国电科22所自主研发的定向仪。它外观上看像是一个小小的礼帽,装备在运输机、直升机、搜索车辆、救助船舶等多样化搜索平台上,能够接收航天器发出的“呼叫”信号,继而可以判断飞船的准确位置,了解舱内航天员状态,形象的说,就是给航天器精准定位的“慧眼”。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921团队承担载人航天发射与回收任务的频率越来越高,常常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有时还得交叉进行,面临的也多是“卡脖子”难题。从严寒到酷暑、从荒漠到大洋,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团队里七成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的才成家、有的刚有了孩子,但大家依然坚守在载人航天事业中。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将一直鼓舞着我们向前进。”宋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