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等读完专科,还要再读本科”!快递小哥上大学

2024-06-02 23:53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7798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芳 通讯员 韩译萱

白天,他们身着快递服,驾驶派送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夜晚,他们则埋头书本和笔记,变身为一名刻苦攻读的大学生……

百战归来再读书——在很多人的生活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努力拼搏的现实,比如你我身边的“快递小哥”。

冯金月、蒋元德都是普通的快递员,今年4月份,他们和31名“快递小哥”一起,成为了青岛开放大学邮政快递学院的学生,开启了一段“双重人生”。

他们是如何平衡快递员和大学生这两种截然不同身份的?他们的故事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和感动?让我们跟随这些勇敢的追梦人,一起探索他们如何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坚持梦想,用知识改变命运。

媳妇转我3000元学费

5月31日中午12点,刚从城阳区夏庄街道派件回来的冯金月,把货车稳稳地停在王沙路旁的一处产业园内。

产业园的一角是顺丰速运营业点,开阔的库房里,一条长长的传送带像盘龙一样靠在墙壁一侧,正等待着下一次派件时间,再次隆隆转动。

同事们都已外出吃饭或午休,冯金月靠在驾驶室座椅上,拿毛巾擦了擦满头的汗,顾不上洗手,就垫着塑料袋,把副驾驶座上的一袋包子一个个往嘴里塞。

边吃边拿起手机,冯金月点进一个叫“i国开”的软件,界面显示“形考任务”已经完成。

午休期间,冯金月靠在驾驶室座椅上学习。

这是他一个月来,努力学习的成果。

形考就是形成性考核,是对线上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对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也是对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倍感振奋的冯金月,使劲咬了几口包子。

4月21日,在青岛开放大学的新生入学典礼上,33名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入学邮政快递学院顺丰班,成为一名大学生,冯金月就是其中一名。高中学历的他,攻读的是行政管理专科,学制两年半,主要通过线上学习完成学业。

“开班后,班主任建了一个新班QQ群,里面有各行各业的同学,有辅警、律师、美容店小老板……”今年30岁的冯金月来自山东德州,此前的人生经历,让他对这次求学之旅充满期待。

2012年,冯金月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他选择参军入伍,两年后退役回到社会。

“活一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上过大学,尤其是找工作时,被学历卡住的那种感觉,太沮丧了。”

冯金月曾经两次努力想进入大学校园,一次是2015年参加了成人高考,但是成绩差一分,未能被录取;还有一次是2020年,借着退役军人优待政策,他报考了青岛恒星学院,再次名落孙山。“看到很多战友通过那次机会考入大学,心里又难过又着急。”

这期间,冯金月结婚生子,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大儿子今年7岁,小女儿1岁半,媳妇在德州老家全职照顾两个孩子。

2018年来,为家庭打拼的冯金月来到青岛,当了一名快递小哥,每月工资留下几百元生活费,其余全交给媳妇。“她主内,我主外。”冯金月嘿嘿笑着,一副知足常乐的神态。

一家人都靠冯金月的工资生活,每月还要还房贷,自然每一笔花销都要精打细算。当看到公司群里发的青岛开放大学招生报名通知时,冯金月虽然眼睛一亮,看到了自己久违的机会,但还是有些犹豫,担心媳妇不同意,怕家里本就不宽裕的预算里又多了一笔“学费”支出。

他试探着在朋友圈里发了这则招生简章,谁知过了没多久,媳妇打来电话,“我看到那个报名上大学的通知了,你赶紧报名啊。”紧接着,通过微信里给他转了3000元。

那一刻,冯金月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太感谢你了,媳妇。”他在微信里这样回复。“媳妇一下子被我的客套话整笑了,说:我知道,这是你多年的心愿。”

和家人分居两地,冯金月每3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每次进了家门,女儿都一脸茫然地看着这个“陌生人”,媳妇赶紧打圆场:“是爸爸啊,叫爸爸啊……”

“又不认识我了?”冯金月尴尬地笑笑,“刚熟悉两天,等到我这个爸爸混个脸熟,又要走了。”

女儿上个月刚在济南做了一个肺部手术,媳妇下个月也要做一个小手术,病房里冯金月只能匆匆来、匆匆去,“为了不耽误我上学、上班,媳妇能扛的都扛下来了,真的很感激她。”

不偷懒的劲用到学习上

选择读行政管理专业,是冯金月为下一个人生目标做的备战,“总不能当一辈子快递小哥吧”。

在快递公司的晋升体系里,有一定的学历要求,“咱主管可是正儿八经的本科生。”冯金月所在的营业点有19名快递小哥,均为高中学历,但是提起上过大学的人,大家还是非常佩服的。为了这个目标,冯金月铆足了劲要拿到大学学历。

快递小哥的工作是靠体力和时间打拼,边工作边学习,对冯金月来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工作中的冯金月

冯金月负责的夏庄街道,快递件的收取和派送量非常大,他每天开着货车要收一车件,派两车件。为了节省时间,冯金月和同事就租房住在营业点附近,每天早上6点就要开工分发快递件。

快递件通过传送带在库房里穿行,快递小哥们站在传送带一侧,看到标注自己区域编号的快件,便从传送带上取下来,搬到车上。“014B”——是冯金月负责区域的快件编号。

以前没有学习任务时,冯金月会工作到晚9点再下班。自从上了大学,他将自己的时间压缩,每天争取傍晚6点下班,回到宿舍能保证至少学习两个小时。每天中午,他也会坐在自己的货车里插空学上一会儿,“时间挤挤总会有的。”

为了挤这点时间,冯金月常常要跑着取件、派件,每一趟都在默默计算着时间。

“离开学校太久了,脑子有点不灵光。”按照学习计划,冯金月要在6月30日之前完成5门课,分别是思想政治、英语、学习指南、管理学和心理健康。目前,对他来说最难啃的是管理学。

“很多内容读不下去,连题目都读不懂。”冯金月急得直挠头,比如有一道题,“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指哪一项的重要性,答案有4个: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

冯金月查了百度又查书本资料,半个小时后才将这道题弄明白。

一头扎进书本里的冯金月渐渐从同事的娱乐和聊天活动中退出,很多人不解地问主管:“小冯最近怎么了?”

主管回答:“他在读大学呢。”在营业点主管眼里,冯金月一直是个爱钻研的人,“每月业绩他都排在前几名,是个业务能力很强的快递小哥。”营业点19个快递小哥里,他是唯一报名上大学的。

让主管印象最深的,是冯金月用一个月拿下了一家公司的业务单。

那家公司每天有人轮流负责发快递,冯金月摸清了他们每天5点开始发快递,于是准时蹲在公司门口,等到里面有人喊:“叫一个收快递的进来。”他马上冲进去,递上快递单。只一周,他跟10个发快递的员工都混了个脸熟,顺利地拿下了这单长期业务。

“别光顾着羡慕啊,你们要是有冯金月这股钻研劲,也报名上大学。”主管鼓励着如是激励那些瞪着诧异眼光的同事。

冯金月做业务用心是出了名的,很多客户信任他,把他当自己人,收一些大宗机器类快件时,客户会把主机打包好,配件则直接交给冯金月整理。冯金月拿着发货单一一将各种配件找出来,打包好,从来没出过差错。

收完件后,他还会帮客户把散落的配件整理好,摞整齐再离开。“除了装不了设备,其他什么活我都能干。”冯金月干了6年快递,很多客户就这样让他跟了6年。

把工作上这股不偷懒的劲用到学习上,冯金月每堂课都不落,学习再难推进,他也会按部就班地完成。

大儿子今秋就要上小学了,正在学习拼音和基础算术,“咱父子俩一块努力上学。”通过视频,冯金月经常这样鼓励儿子。

冯金月有个小目标,他希望将来能在青岛买房子,接家人来青岛生活。“我希望能够给我的孩子更好的教育机会,不再让他们重复我的路,这也是我执着于上大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现在不仅可以在工作空余的时间上网课,而且公司还给了补贴,最低补助也有两千多元。”有了这么多“后援”力量,冯金月铆足了劲要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他说,等读完专科,还要再读本科。

为了弥补丢失的东西

与冯金月背负着家庭的压力相比,35岁的蒋元德,生活状态显得更随遇而安一些,微信名“嗯,挺好的”,就特别契合他的性格。

来自湖南长沙的蒋元德,目前单身,是青岛顺丰城阳后金营业点的一名仓管员。

工作中的蒋元德

“家里有兄妹三人,小时候父亲一个人带我们三个孩子,生活条件不好,我高中毕业后就工作了。”一方面想着早点工作挣钱,减轻一下父亲的负担,一方面那时候年纪小,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蒋元德在该读书的年纪与大学校园遗憾错过。

进入社会,从事过很多职业的蒋元德越来越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空闲时间他喜欢看书,在单身宿舍里他有一个书架,上面放着《诗经》《大学》《警世通言》等,“很少刷手机,没事就拿书翻翻。”

虽然爱看书,但是蒋元德却没有像冯金月那样参加过成人高考,“怕上学耽误了工作”。但这次公司组织的“集体上学”,让他有了顺理成章读大学的机会。

蒋元德的工作时间比较固定,每天早点6点到下午4点,坐在电脑前,紧盯系统里每一条信息,每个快递件都在他的注视下完成登记进出库,联系不上客户或者一些问题件的处理,都由他来完成。

“上班时间还是很忙的”,所以,蒋元德的学习时间也只能放在晚上。床头的桌子上,放着他现阶段要完成的学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指导》《理工英语》《C语言程序设计》……因为平时就喜欢看一些历史书,所以“中国近现代史”这门课算是跟他的知识体系完美接轨,“这本书读起来最轻松”。

对蒋元德来说,最头疼的是英语,“离开学校17年了,英语字母都有点认不全。”开学一个月了,蒋元德还没有找到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英语书没翻几页。

按照学习计划,蒋元德要在6月30日之前看完这些学习材料。

蒋元德这次报名学习的是青岛开放大学“智慧健康养老与管理”专业。“很多同事知道了都来问我,为啥学‘养老’?”他开玩笑说,“我在为退休做准备!”

表面上嘻嘻哈哈的蒋元德,做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认为将来养老产业一定是有前景的。“我很看好养老产业,正好不知道怎么介入,这次有机会学习真是太好了。”

对于线上学习,蒋元德不大习惯,还是希望能捧着纸质书,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但他也清楚,自己已经错过了享受课堂的机会,工作后再读书,多是以这样的线上形式完成。“用手机学东西,我有点学不进去,比如考驾照时,科目一就是在手机上学习,那门课我挂了3次。”

“35岁再上学读书,会不会太晚?”很多同事向蒋元德投来这一问题,他却没有纠结过,“我的理由很简单,多学一点总没坏处。”

“有条件弥补过去丢失的东西,还是很开心的。”蒋元德说。

新闻链接>>

百余快递小哥圆了大学梦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选择回到校园,或是通过自学、网络教育等方式,充实自己,提升能力。其中,快递小哥们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

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便利,快递小哥们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农村,早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没有机会完成传统的学术教育。然而,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并没有因此而熄灭。每个疲惫的身躯里,都包裹着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他们中的不少人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选择在工作之余,踏上求学之路。

“像冯金月和蒋元德这样奔跑在圆梦路上的青岛顺丰一线小哥有200多名。”鲁东顺丰人力资源负责人李瑞雪介绍,截至目前,已经有100多位青岛顺丰小哥在职专科、本科毕业,毕业院校包括南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其中在职本科毕业者约占四成。

“他们都得益于顺丰在行业内首次推出的‘员工可持续发展保障计划’。”李瑞雪介绍,从2020年开始,顺丰推出该项计划,是响应落实国家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政策的实在举措之一。该计划预计覆盖超过20万名一二线快递小哥及其家人,投入约5亿元,为他们的技能学历提升、转岗转型培训和家属福利等提供支持帮助。

“快递小哥上大学”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个人奋斗的励志故事,更是关于社会进步和教育普及的生动注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不论出身和职业,只要有决心和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选择这条路并不容易。快递小哥们需要在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之间找到平衡。他们往往牺牲休息时间,只为了能够在考场上多得几分。目前,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这一现象,探讨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今年4月10日,助力“快递小哥上大学”的新模式落地。青岛开放大学与青岛市邮政管理局及青岛头部快递企业举行邮政快递业人才素质提升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邮政快递学院、邮政快递企业人才培养基地、邮政快递学院·顺丰班揭牌。这意味着众多快递小哥有了“专属”的提升职业素养平台,实现职业梦想的道路将更加顺畅。

据了解,青岛开放大学本次共面向快递小哥群体开设44门专业,其中,现代物流、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成为热门选择。

“根据工龄、城市、上年度绩效、荣誉等,我们将进行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补贴。”李瑞雪说,“我们非常鼓励一二线员工参加学历教育与技能认证,各种技能等级认定以及职称评审。为让小哥们安心求学,青岛顺丰不仅从市总工会获得了部分学费报销的福利,同时公司还针对参加学历提升的小哥提供适当的学费补贴。总的来说,我们就是要引导小哥们不断提升自己,拓展未来岗位选择空间和职业发展通道。”

“目前全市共有超3万名从业人员,但从总体来看,本专科学历人才欠缺、职业技能提升难仍是行业发展的短板。”青岛市邮政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随着流通方式转型和消费升级,邮政快递行业也在加快迈向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行业人才的需求也愈发旺盛。

总之,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学习永远不会太晚。每一个努力的身影,都是对生活最好的诠释,让我们为这些勇敢的追梦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