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毕业给妈妈穿上硕士服!网友:这是我见过最让人感动的毕业照

2024-06-06 22:22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52054)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

“我一直记得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写的一句话,不要踩着父母的肩膀看过世界繁华之后,又嫌弃父母从未读书识字。我现在有能力了,所以我要带父母去看这繁华世界。”

近日,网友“毋我”给妈妈拍摄的一组身穿硕士服的照片走红,登上了微博同城热搜,网友纷纷点赞评论,“孝顺的好娃娃”“这是我见过最让人感动的毕业照”“这一天是妈妈最开心的一天”……6月5日,记者联系到视频发布者张强,听他讲述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

一家三口在校园里合照。

“这次来,我没让他们花钱”

“这里!”张强戴着一副黑色金属边眼镜,穿着一件黑绿相间的夹克,老远儿跟记者挥着手。张强肤色黝黑,但五官很秀气,脸颊的几颗小痘痘彰显着几分学生气。说起话来,反而让人觉得成熟沉稳。

张强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工程专业的研三学生,转眼间,他从大一刚入校那个18岁青涩内向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能言善道、略带成熟的25岁大男孩。“临毕业前的一个晚上,我领取了硕士服独自一人走在校园里,望着路边昏黄的灯光心里像堵着一块大石头,这七年,真要毕业了,有不舍更有遗憾。我想起了自己努力读书走出的那个村子,想起了村子里没日没夜干着农活供自己上学的父母亲,心中萌发了一个想法:让父母到青岛来看看他们儿子读书和成长的地方,带他们看看村子以外的世界。”他这样跟记者说起邀请父母来青岛的原因。

张强给妈妈拍的“毕业照”。

张强老家在陕西咸阳秦都区陈村,离汉武帝陵不远。他从小到大,父母就没出过远门,这次来青岛是父母第一次出省。张强的姐姐提前给妈妈买好了四套连衣裙,说是让妈妈“每天都美美的”。因为父母从没坐过高铁和飞机,来时是姐姐订的高铁票,走时张强订了机票。

怕父母在高铁上拘束,张强提前嘱咐好他们,“在高铁上可以上厕所,座椅可以调整……”5月30日下午,父母从青岛站下车,张强早早地在这里等着。想起七年前的同一个位置,他自己一个人拖着行李从绿皮火车下来,心里怀揣的是来到一个陌生城市的无助。而现在的他褪去了稚嫩,成了父母来青岛的“导游”。

张强给妈妈穿上硕士服。

“这七年里,我姐、我三爸他们都来旅游过,唯独我爸妈没来,我毕业就要离开青岛了,所以走之前想让他们来看一看我生活了七年的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七年他们供我上学,现在终于有一个结果了,我想让他们和我一起见证。”张强说。

最令他难忘的,是6月1日,他穿着硕士服带着父母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带着他们去了教学楼,去了图书馆,每一个地方都有他曾经伏首案前埋头苦读的身影。他走在父母的中间,从小时候那个需要被父母牵着蹒跚学步的小孩,长成了可以为父母遮风挡雨的大人。他给父母亮出自己的硕士学位证书,展示着这些年来他获得的数不清的证书,父母笑得脸上堆满了褶子。“虽然他们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表达和夸奖,但是他们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张强教妈妈摆pose。

这时,他突发奇想,脱下了自己身上的硕士服,给妈妈穿上。“我教给妈妈几个年轻人会摆的pose,让她也感受一下重返青春的感觉。”那一天,张强给妈妈拍了很多照片,是他见过妈妈笑得最开心的一天。晚上送父母回酒店,他回到宿舍编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此刻幸福已具象化”,配图是妈妈穿硕士服的照片。紧接着又编辑了第二条:“每个男人小时候都有一个军工梦”,配图是给爸爸拍的照片。朋友圈下面很多人回复道,“你干了我一直想干的事。”接下来的几天里,张强带着父母去了第三海水浴场,看了一场光与影的盛宴;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圆了爸爸的“军工梦”;还租了两辆电动车,和父母一起环游鱼鸣嘴……

这次父母来青岛,张强带着他们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出省、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进大学、第一次穿硕士服、第一次去五星级酒店吃自助餐……6月3日,父母离开后,张强收到了爸爸的2000元转账,他却没有接收。“上大学的时候,我爸每个月给我800块钱生活费,到后来,我拿了很多奖学金,到研究生阶段就已经完全实现经济独立了,我没有再问他们要过一分钱。这次来,我也没让他们花钱。我现在有能力了,到了我该报答他们的时候了。”他说。

张强带着爸爸圆了他的“军工梦”。

小时候最怕农忙假收玉米

张强毫不掩饰地说,自己就是一个乡下走出来的孩子。小时候,他就在村子里上小学,描述着那时的上学环境,“平房,砖砌地面,掉墙皮的墙面,掉漆的红色长桌凳……教室老格子窗的玻璃都不是完整的,碎了一块就用薄膜纸糊上,到了冬天都兜不住风。冬天我们每个人还得拿一块蜂窝煤,好生炉子取暖烧热水。其实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上学是挺不容易的。”那时候的陈村,教育资源十分落后,“网上流传的那种语文、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当时我们就是这样的。”回到家里,张强也没有一个书桌,都是趴在板凳上写作业。

张强上小学时,放学、周末、节假日都得下地帮着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干农活。

“从我记事起,我就得干农活,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十月份农忙假收玉米。40多摄氏度的天,十几亩的地,我们全是人力收割。收割玉米的时候都是用手,划得胳膊上一道一道的血口子。大夏天,我还特别怕热,在地里感觉都能随时蒸发了。”十几亩的玉米地,他们一大家子人要不停地收一个星期才能收完,那个时候张强也反问自己,“我以后就要过这样的生活吗?”

当时的张强只有一条出路,就是读书改变命运,他很清楚这一点。“小学考初中的时候,我考了我们整个区的第二名。”

到了初二,张强也开始了青春叛逆期。心不在课堂,成绩也一落千丈。“那时候爱玩,开始不学好,跟同学一块去网吧,被我爷爷逮了个正着。我爷爷是当兵出身,生活上对我要求比较严格。被他抓了现行之后,我爷爷没收拾我,和往常一样给我留了一张字条,希望我能好好学习。”

一次考试彻底改变了他吊儿郎当的态度。“我们当时考试按照成绩排座位,坐在我前面的一个同学数学答了两个小时都没答完,但是我一个小时就写完了,我的好胜心不断告诉自己我为什么要坐在他后面,我要坐在他前面。”

张强小时候的那个想法又开始回荡在他脑子里,“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从那天起,每天放学回家吃完饭,张强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学习,“那时候晚饭能一下吃4个大馒头,因为用脑过度,就饿得快,我经常学到很晚,衣服都没来得及脱,上床倒头就睡着了。”那时的他就一个目标——“我要考上高中”。

张强带爸妈尝一尝青岛啤酒。

高三260元一节的补课费,父亲说拿就拿

彩虹中学,是咸阳市顶尖的高中。在这里挥洒过汗水的很多学子都能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所以大家给彩虹中学起了个外号,叫“倒挂着的微笑”。

张强记得很清楚,自己中考的分数是478分,但是从没去过市里的他并不知道这个分数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上什么样的学校。直到一通通的电话接连打到家里,向他抛出橄榄枝,承诺给他全额奖学金。张强这才知道,自己考得很好。彩虹中学和实验中学是当时咸阳市最好的两个高中,最终张强以高出分数线3分的成绩考入彩虹中学。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他说。

步入高中,他薄弱的语文和英语逐渐和其他同学拉开差距。“当时我问老师能不能给我想想办法,老师对我很好,每天给我单独布置任务,文言文弱就去抄文言文的翻译,语法弱就去刷题。最后高考的时候,我语文和英语都比平时多考了十多分。”

张强把他这些年的经历向记者娓娓道来,学习的事他很少让父母操心。“因为家里有个姐姐,我作为一个男生,不想让他们为我过多操心,所以学习的事我都是自己来。但是我能走到今天,我爸妈是我的底气。”张强说。

父母对他一直是鼓励式教育,只要张强在学习上想干的事,无论花多少钱父母都支持。“高考前我觉得物理可能需要补课,当时补课260元一个小时,对我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一个数字,我那时候一顿午饭可能就10块钱。”他心里感到为难,深知父母的不易,迟迟没跟他们开口。“我爸看出来我有心事,问我怎么回事,我如实说了,我爸直接说你需要钱就说,只要是去干正事,去干好事,爸爸全力支持。”当时就给张强拿出了一万元补课费,要知道那时候张强的父亲当水电工,一天的工资可能就100元,一万元可能是父亲不吃不喝攒三四个月才攒下的。

张强心里感动万分,“我爸妈这么支持我,我当时就想一定要好好努力,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他说。

决定回老家陪在父母身边,对青岛恋恋不舍

这么些年,张强已经把读书学习当成了一种信念。

在本科四年里,他拿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奖加起来有五六十个。“那时候在自习室学到凌晨一两点,锁门了就从一楼翻窗出来,‘卷’到这种程度。”

2020年张强登上了学校新闻网,也算是“名声在外”。“我当时听到坐在我前面的一群同学讨论,‘咱学校还有一个叫张强的大佬吗?’那时候我才觉得自己的努力有成效了,自己被人看见了。”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那篇报道里,记录了张强这粒金子“发光”的桩桩件件: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拥有实用新型专利2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2018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青年创客大赛特等奖,创新创业卓越之星一等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

张强展示着自己这些年来获得的证书。

现在,张强研究生即将毕业,已经签了老家的工作。曾经他也纠结过,是回家还是留青。

“我对青岛的感情很深很深。刚开始来的时候,我连头也不敢抬,不敢跟别人说话,特别腼腆。到现在,我能够跟大家侃侃而谈,曾作为优秀毕业生站上讲台跟学弟学妹分享学习经验。这个地方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我也曾想过留在青岛,但最后还是决定回老家陪在父母身边。”他说,青岛,这里是他的第二个家,还会经常回来看看。

以后张强还想带着父母去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风景。“我一直记得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写的一句话,不要踩着父母的肩膀看过世界繁华之后,又嫌弃父母从未读书识字。我现在有能力了,所以我要带父母去看这繁华世界。”

在他身上,记者看到了坚韧的草,向下坚韧扎根,向上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