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让慢病管理更智慧 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开创整合医学健康管理新模式

2024-06-25 11:57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32669) 扫描到手机

调查显示,青岛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6.7%。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可能导致全身多器官病变,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糖尿病的发病特点需要医院打破‘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器官医学诊疗模式,在一张病床上解决糖尿病所致心脑血管、眼睛、肾脏、外周血管和末梢神经等器官的并发症。”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执行院长张磊说。该院作为国内首家非营利性现代化内分泌糖尿病三级专科医院和医学研究中心,秉承整合医学和诊疗创新模式,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工具,将病因调查、预防、诊断、治疗、保健与养老整合于一体,打造青岛健康管理新模式。

(张磊院长带领团队为患者查房)

整合优势资源让群众一站式就医

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创始人董砚虎教授对器官医学模式下疾病管理“碎片化”的“痛点”深有体会。2001年建院之初,他创新提出整合医学发展模式,为患者提供整体、综合、个性化、一站式的疾病诊疗服务。“所谓整合医学,是指在疾病诊治的全过程中,运用多学科整合思维,让优势医疗资源和不同的特色专业围绕患者转,实现一站式就医、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张磊说,比如,因糖尿病导致全身多种并发症的患者,不需要跑不同医院,挂不同科室的专家号,只需要来一家医院,去一个诊室,挂一个专家号,在一张病床上,就可以完成全部诊疗过程。

记者在该院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与创面中心探访时看到,作为整合医学模式下的重点特色专业,该中心引进世界先进的足病及创面诊断、治疗、康复设备,建立了一支以内分泌专业为主导,集内科、血管介入、血管外科、烧伤整形外科、骨外科、核医学、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等多学科协作的糖尿病足病与难治性创面整合医学诊疗团队,为患者提供糖尿病足病教育、筛查、预防、早期诊断、护理及规范化治疗“一站式服务”。据悉,这也是国际糖尿病联盟专项基金设立的亚太地区首家以糖尿病足病及下肢血管病变为专业特色的诊疗中心,除了糖尿病足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外,还可以治疗褥疮、下肢溃疡及放射性溃疡等各种慢性创面疾病,对于比较常见的静脉曲张也可以微创手术治疗。

胃肠超声成为健康初检新选择

在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将整合医学理念推广到内分泌与代谢病的所有亚专科。在此基础上,医院秉承“大专科、强综合”理念,为患者提供优势突出的特色诊疗服务。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血糖检测需要患者频繁扎针取指尖血检测,给患者带来不便,且有滞后性。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积极推广近乎无创的动态血糖监测,患者仅需在腹部或上臂佩戴硬币大小的传感器,就可以实现24小时全面、连续、准确地监测血糖变化。通过该监测系统,医生和患者可以实时获得血糖信息,包括日内血糖波动、日间血糖波动、进餐相关性血糖波动和低血糖情况,从而评估并制定合理、个性化的血糖控制方案。整合动态监测系统与胰岛素泵后,该系统可以在患者出现低血糖等危险时立即报警,并智能停止胰岛素泵泵药,守护患者健康。

此外,该院超声与超声介入诊疗中心率先引进高端的飞利浦EPIQ Elite和Affiniti7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设备,让高分辨率的胃肠超声检查成为健康体检的新选择。胃肠镜检查被认为是消化道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仍然有部分患者因为复杂的胃肠道准备和麻醉风险,对其存有疑虑。高分辨率的胃肠超声检查具有无痛苦、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等特点,成为消化道肿瘤初筛的新选择。医院超声与超声介入诊疗中心主任邹进军从事影像医学、超声医学、肿瘤医学30余年,对消化道疾病的无创超声检查与诊断造诣颇深。他介绍,高分辨率的胃肠道超声检查范围不仅包括常见的胃部、十二指肠球部、阑尾、盲肠末端等,还包括空回肠、结肠、直肠、食管颈部段末端及口咽部的会厌和舌等,可以及时发现炎症、息肉和肿瘤,还能对患者的胃肠动力精准评估,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慢病家庭管理有了AI解决方案

近年来,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将整合医学理念从临床治疗延伸到健康管理,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让慢病管理走进患者家庭。医院曾完成世界糖尿病基金会全球规模最大的糖尿病预防项目(青岛地区197万人群生活方式干预与健康管理),在国内率先建立慢病管理、医学科学研究连续性大数据,在国际上率先建立糖尿病、肥胖及其代谢性疾病风险评估方法。基于真实且完善的数据库和领先的风险评估数据模型,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应用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出慢病家庭管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目前,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下的差异化诊疗,可以精准预测患者罹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慢病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包含营养膳食、康复、运动、睡眠等在内的全方位健康管理方案。”张磊说。医院打造的“Dr.Hi”院外健康管理平台,可以根据医嘱自动生成每日健康管理计划,包含用药提醒、健康指标监测、复查提醒等。该系统还可以通过物联数据中心,对接患者家中智能血糖仪、智能血压计、智能电子秤等,实现血糖、血压、体重等生理指标数据无感上传,并自动完成对应的生理指标监测计划,当监测数据显示患者存在健康风险时,“Dr.Hi”系统会自动提醒。“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接近50%,因此我们的慢病管理系统还支持为家庭成员管理健康档案,并共享成员健康数据,将慢病管理与预防从一个人推广到一家人,直至更多人。”张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