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调查丨骑手生存现状:被“算法”追着跑,月入过万有点难

2024-08-27 22:24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阅读 (106378)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前几年,使劲跑跑确实能月入过万,现在有点难,多数骑手月收入在4000到7000元之间。”外卖骑手刘栋(化名)的同事告诉记者,现在能够过万元的骑手占比在3%-5%,好在顾客对他们越来越宽容了。

网约车、快递、外卖以及直播等行业,成为很多人灵活就业的选择。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线外卖市场规模超过1.1万亿元,占全国餐饮业收入的25.4%,随之而来的外卖骑手群体迅速扩张,外卖行业也逐步开始“内卷”,单量减少,单价降低等。这些行色匆匆的“赶时间的人”,如何看待他们的行业?

骑手在商圈等待接单。

难以拒绝的“算法”

8月21日中午12点多,记者来到崂山丽达购物中心的美食街,发现还未过午餐外卖高峰期,通道便聚集了11位皮肤黝黑的等单骑手,本是送单的时间,大家却在等待接单。

“你帮我顺上去6楼,我一会帮你把楼下的咖啡一块取了。” 也有部分骑手正在取餐送餐,衣服基本上都被汗水浸湿。其中两位骑手在碰面的时候,交流着订单互相帮忙,大多数外卖员埋头看手机查看位置,在赶路的同时,若是碰见相识的,会彼此吐槽或者是分享一下订单,人来人往的美食街,他们的身影转瞬即逝。

骑手在商圈等待接单。

“以前午高峰能忙两个半小时,现在也就一个半小时吧!”记者采访多位外卖骑手后发现,由于新人和暑期兼职骑手的增加,让老骑手订单量下降10%到30%。

“以前跑七八个小时能到一万出头,现在同样的时长也就七八千。”38岁的外卖员老吕(化名)告诉记者,他已经送外卖四年,现在为了提高收入,自己只能增加送餐时长,但是奈何一天跑12个小时都难齐平之前的总收入,除此之外,若是超时,将扣除一定比例的配送费,扣除的费用将根据超时时间上涨。现在外卖平台上的规则越来越多,缩短了十多分钟的配送时间,只要超时就会被扣钱,已经出现了单纯依赖补贴和低价竞争。

送餐中的外卖员交流订单信息。

“人多单少,还有各种跑单规定呢。”老吕跟记者反映,各大平台也会调整配送规则,考核有效在线时长、送餐准时率、餐品完整度及有效订单量等,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扣罚和调整单价。

“送商超的外卖最累,特别是一包重物,有电梯的还好,没电梯就得一趟一趟爬楼梯硬扛上楼,这么热的天,累得直冒虚汗。”老吕介绍,由于有的平台派单距离远,无论重量多少全都是按照距离结算,不仅价钱便宜,还降低了送单时长,最难的是一下子拿了七八个单子,地点集中还好,就怕地点分散,这样就容易超时,再者一些不顺路或者配送费较低的订单,以前骑手可以拒绝接单且没有数量要求。但现在超出一定拒单次数后,骑手需要接受平台指派的所有订单,为此甚至有骑手无奈想出让顾客拉黑自己的方法来避免用单,来应对所谓的“算法压迫”。

“当前的各种模式,各有优缺点。”记者通过骑手反映了解到,各家外卖平台的运营模式不同,平台主要分为专送、众包、畅跑、乐跑等多种形式。有的平台特点是“弹性工作制”,允许骑手灵活安排工作时间;而有的平台虽然单量充足但是单价低;有的平台要求骑手在固定的工作时段上线;有的平台指定在区域内配送,而工资的发放也是在结算周期上不同,分为次日提现,每周三结算,每月结算等。骑手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送餐平台,也有很多骑手换过多家平台。

“平均下来在二三百块钱,最多的一天能到五百块钱,但这种情况一个月也就偶有几天。”25岁的骑手刘栋(化名)告诉记者,他2023年年初开始送外卖,需要每天跑到50多单,才能实现月最高收入九千块钱,最近三个月,由于旅游市场的影响,他的单量才有所提高。

3块8毛, 4块,7块……记者从刘栋的跑单流水来看,配送单价根据距离变化不一。

刘栋身边的外卖骑手,普遍跟记者反映收入已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能够过万元的骑手占比仅3%-5%,每单降价在5毛到一块之间,由单价变化导致收入下滑。

“去年基本上是一天三四百块钱,现在也就是二三百块钱。由于没贷款压力,所以我不用那么拼命跑。”刘栋给记者展示手机平台上的任务时间和单数,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一点,他跑了16家送餐,收入是107块钱,下午一点半,吃饭的功夫,刘栋才有时间跟记者详聊。

记者从平台当天的活动任务来看,在午高峰、下午茶、晚高峰三个时间段中,平台要求骑手的上线时长,至少需要跑满6小时,刘栋当天的任务还未达标。

起初,因为对商圈和小区路线不了解,刘栋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熟悉周边地理位置和路线。今年5月份,刘栋请假回老家休息了半个月,回到青岛后,由于感觉之前的平台规则繁琐难跑,他在7月份便换了一家平台继续跑外卖。

刘栋随身装备着大瓶矿泉水和备用车胎。

忙到晚上9点50分

“经常看到新面孔,流动性也很大。”此前刘栋工作的站点有100多位骑手,每天基本上能进一两位新骑手,有年轻的,有岁数大的,从18岁到40岁都有,反正是一直在招人。由于新骑手的送餐效率和老骑手没法比,因此只要是老骑手多,同样的单量人少也没有关系,但若老骑手少,新骑手多那便影响平台工作效率。

刘栋表示,当前想要兼职跑外卖多挣钱的难度较大,基本上现在多数都是全职骑手。虽然兼职和全职骑手每单收益基本上相差一块钱,但由于系统优先派单给全职骑手,这样影响兼职骑手的订单,所以收入不稳定。

“高峰期车多,抢时间碰上剐蹭,在骑手眼里已经成为很正常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骑手的无奈也很多,不是上线就有单派,不是有单就找得到地址,每天自费三块钱的保险成了他们眼中的“兜底”。为了赶时间,除了原来的电动车,越来越多的骑手自己购买了独轮车或者是双轮车,占比60%。刘栋先买了两轮车,后来为了电量能保证跑一天,他又花钱换了单轮车,毕竟,在订单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多跑。

刘栋敲门快递送上门。

“身边的大哥最多月收入一万四五,一天60单左右,最高的能达到七八十单,但是起码跑十二三个小时,从早到晚基本不停。”说起身边能跑的老骑手,刘栋也是佩服,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多,一直不停在送,吃饭也是在等店家出餐的间隙,或者干脆买着路上吃。

刘栋取餐后准备送餐。

下午两点多,刘栋吃完饭后返回出租屋内休息,三点半他需要准时上线接着跑。

刘栋的同学也是骑手,两人合租的房子,每人每月一千块钱,再加上吃饭,电瓶、手机费,每月需要三千块钱的生活成本,刘栋一年攒下了六万块钱。

单价最低4块6,最高9块6…… 8月21日晚上9点50分,记者跟随刘栋结束一天最后的送餐,从平台显示,刘栋跑了七个小时共计41单,总收入是297.4元。

夜晚,刘栋行驶在送外卖的路上。

投诉量减少,女骑手增加

丢餐、洒汤……刘栋表示,作为骑手,一般跌倒后第一反应是看外卖有没有洒,影不影响正常配送。过去一年他接到的投诉订单并不多,一年能遇到一两次,遇到这种情况,通常都是骑手赔偿顾客的餐费。

“顾客催单,抱怨投诉明显比以前少了,最起码少了一半。”及时高效地送达是“外卖员”的职责,但是谁都无法保证没有意外的发生,所以以往的委屈与误解是常事。但近年来,社会对于外卖员工作时效的包容度提高,记者询问过的外卖员普遍反映,投诉订单比前两年减少两到三成,就算是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跟顾客沟通,基本上也都能圆满解决,减少自己的损失。

“黄焖鸡,酱骨头,奶茶饮料占大头”,刘栋告诉记者,送外卖一年8个月,也见证了餐饮的“内卷”,更多订餐人考虑单价实惠。

由于天气炎热,体力消耗过大,记者看到,休息时外卖员都会抱着水杯,或者是冰红茶、功能性饮料、咖啡来补充能量。

“光喝凉矿泉水也伤胃,甚至会有想吐的感觉。”刘栋说,自己也偶尔会买杯饮料,补充糖分,但考虑到饮用大量凉矿泉水伤胃,偶尔也会带个保温水壶,从商场里接一桶热水。

女骑手(左一)等待取餐。

8月23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商超,正值下午茶时段,看到骑手们取餐最多的是奶茶咖啡,记者发现,现在的外卖队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骑手身影。

“我才干了不到半年,已经看见不少骑手停下不跑了。”正在等餐的35岁女骑手李丽(化名)告诉记者,在进入这行之前,送外卖看似简单,却不知繁琐的平台规则和超强的时效性。在保证时间灵活性的同时下补贴家用,越来越多的宝妈加入了骑手队伍,但是每天收入一般在二百块钱左右,每小时收入20元左右,并将日常发布在社交平台上,想要赚取流量。

既要不洒餐,还要最快的速度,也让外卖员这份职业越来越充满矛盾,有时店家出餐慢,但是顾客对她催单,自己也就手忙脚乱应付不过来,且外卖行业对于身体素质要求很高,李丽已经想打“退堂鼓”了。

送外卖带给了刘栋劳累、满足也有痛苦,更有对于职业规划的紧张和迷茫。刘栋内心依旧燃烧着一股不甘心,他也想尝试自媒体方向,自己曾拍摄过短视频,但是流量太低,刘栋也分析过,常规的送外卖视频没什么看点,无法吸引人。

从外地来青,刘栋的社交也少,基本上不是在跑单就是在休息睡觉,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很容易迷失了自我。在老家当地的朋友都结婚生孩子了,父母也会对他催婚,但是他不想回到老家,因为外卖只有在办公区域,商圈比较繁华的地方,单量多才能挣到钱。

“外卖骑手本质上就是一个过渡行业,估计谁也不想送一辈子外卖。”在采访中,多数骑手表示送外卖辛苦,好在能挣到一些钱,以后想再谋出路,学一门技术。特别是一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不光想提高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也想获得稳定的社会保障,他们每天在时光的洪流中用力向前奔跑,不为诗与远方,只为最真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