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长护师”上门来

2024-11-03 13:56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阅读 (170881)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春燕 李晓哲

“长护师”是干什么的?和医疗护理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有什么不同?

王芳入户为杨先生服务

10月11日中午11点,王芳赶到她当天长期照护的第三位失能老人家中,为老人泡脚、洗澡、按摩……作为即墨大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护理员,她负责着30多位失能失智的居家老人至少每周一次地上门照护工作。

王芳一边帮老人洗头一边和老人唠嗑

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信息,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于2016年启动试点,2020年扩大试点城市范围,目前,全国49个试点城市参保覆盖约1.8亿人,累计超过235万人享受待遇,累计基金支出超720亿元,提供服务的定点护理机构约8000家,护理人员接近30万人。与此同时,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已超过4200万人,而专业化、高素质的护理服务人员供给严重不足,已成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

今年2月,人社部和国家医保局共同制定的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正式发布,也因此,王芳所有从事的这份工作从此有了专属称呼——“长护师”。

王芳协助老人起身

这份工作没有诀窍

“自己的子女都没有做到的,你给做了!”

“实在!干活认真,眼里有活儿!”

……

在被服务的老人家里,王芳不止一次得到这些夸赞和认可,可以说相当一部分是卧床老人的真情流露。在老人们眼里,王芳理解他们终日躺在床上、如暗夜行路般的感受。

王芳来照护杨先生

10月11日11点,王芳准时赶到即墨区潮海街道和仁社区杨先生家。80多岁的杨先生瘫痪在床多年,王芳作为即墨大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护理员,每周为他提供两次护理服务,这也是王芳当天服务的五位老人中的第三位。

进门简单寒暄两句后,王芳就一刻没耽搁,利落地拿出工具包,摆出剃须刀、泡好提前调配的足浴药包,熟练又小心地将杨先生从床上扶起来,帮他在轮椅上坐稳,然后缓缓推到客厅中,剃须,理发,泡脚,按部就班。

王芳在调试水温,准备帮老人泡脚

“还痒不痒?”王芳一边给杨先生泡脚,一边关心地问。

看到王芳一直蹲在地上为自己调水温、搓脚,杨先生有些心疼,不停地念叨着“找个马扎坐着调”“歇歇再干”……杨先生的老伴儿则在旁边一会儿递个凳子,一会儿端上杯水,感谢的话没停下。

王芳在给老人搓脚

泡完了脚,就是给老人洗澡的“大工程”。

王芳先试了试卫生间的水温,才把老人推进去,帮着脱下衣服,挪到洗澡椅上,等不及自己把气喘匀,就开始给老人冲洗起来……擦干、帮老人穿上浴袍,推出卫生间、挪到床上,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王芳说,这个时间最适合,时间长了老人会累,“不能洗完就直接给老人把衣服换上,要先在床上暖和一会儿,防止老人受凉感冒。”如果王芳不说,很多人是不会注意这些细节的。

的确,这份工作要注意的细节太多了,很多时候已经超出了照护的范畴。

就拿杨先生来说,他一直被便秘困扰,排不出便就借助药物,久而久之产生了药物依赖。他的老伴儿很反对用药,觉得“是药三分毒”,为此,老两口不知道起了多少争执。王芳遇到后不仅两面劝和,还专门学了防便秘的护理方法,每次护理时都会帮老人按摩肚子消除便秘,更把按摩手法也教给了杨先生的老伴儿,老两口此后再也没为这事儿吵吵。

“每个老人的需求都不一样。”王芳不善表达,但再累,面对老人时总是带着笑意,“吃喝拉撒、妆容等日常照护要管,有的儿女不在家要帮着做饭喂饭,洗洗衣服,身体疼痛地就帮着他康复训练、按摩……”

“说这是工作,但又不仅仅是工作。老人需要我们,我们干时间长了也觉得不能辜负他们。真是跟对待自家老人一样。”如今,王芳照顾着30多位失能失智的居家老人,各家各户的情况都不一样,但在她看来,这份工作没有什么诀窍,就是要实打实地干,“随时和老人沟通,哪里不满意的就再干,直到老人满意为止。”

中午12点,从杨先生家出来,顾不上吃午饭的王芳又边找地址边设置导航,开车前往下一家服务对象。

“我这车技也是被逼出来的。”她笑着解释道,自己之前不会开车,方向感也不好,但需要服务的老人太多了,为了节省时间,硬是逼着自己把车技也练出来了,“约好了就要准时到,不管刮风下雨,从不失约。”

在家拿婆婆练手

今年37岁的王芳,从2015年接触养老行业至今,即将满10年。

10年前,她还在一家服装厂操作平车机,赶制服装的时候,哪会想到自己将会常年跟不能自理的老人打交道。

王芳初中毕业后,十六七岁就进厂打工,由于常年低头干活,20岁出头颈椎就出了问题,这让她逐渐萌生了转行的想法。“这时刚好老家有婶子说可以去做养老,这个行业挺不错的。我就想着,自己家也有老人,将来也要照顾,现在学点技能,说不定以后也能用上。”

但是在她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还是遭遇了一些反对的声音,“家里人观念比较传统,觉得伺候人不体面。我丈夫也担心,觉得干这一行会太过劳累。”

在家人的反对和质疑声中,王芳认准了,入了行,并坚持下来。话虽简单,但背后如何填满近10年的艰辛,也就只有她自己默默消化了。

2015年,王芳考取了养老护理员五级职业资格证书,算是拿到了入行的敲门砖。

等进入这个行业后,王芳发现,养老院的情况各异,有的离家远通勤时间长,有的经常上夜班导致难以兼顾家庭……她先后经历了3家养老院,直到去年10月份,经同事介绍,来到大华社区这家开展居家照护的定点长护服务机构,成为一名护理员,开始就近入户照顾失能失智老人。

“第一次给异性老人洗澡的时候,我还不到30岁,当时心理上也是过不去,很长时间都接受不了。”如今,别看老人们都夸王芳干活麻利又细致,但她也是一道道坎儿跨过来的,光是克服给异性老人洗澡的“心理关”,王芳就用了整整两年。

边干边学,每次有锻炼成长的机会王芳都不放过。今年9月,青岛市首届长期护理保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举行,王芳勇敢地报了名。

为取得好成绩,王芳在家拿婆婆练起手,比如翻身、扣背促排痰、为老人穿脱衣服等项目。婆婆也很支持她,陪着一遍又一遍地练,不厌其烦。后来,“5岁的小儿子都看会了”。

“在小儿子眼里,我的形象很高大,他说妈妈照顾人很高尚。”王芳欣慰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众多护理高手中,王芳的表现让评委眼前一亮,取得了大赛护理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长护师这支队伍中,王芳也做起了领头人,倾囊相授。在带教护理员的时候,她会帮助大家提前做好一些心理建设,让大家在干的过程中慢慢看,慢慢学,一点点地去接受,传授和老人相处的技巧,设身处地地为老人着想,以及怎么平衡压力。比如,如何协助异性老人大小便,她像当时带自己的师傅一样,先是让新人在门外看着适应,觉得问题不大、可以接受的时候再去处理,这样帮助新人一步步成长起来。

每天,王芳总感觉自己有忙不完的事儿,“还是人太少了,需要更多人加入。”

利用“优势视角”

“你不知道那段时间我是怎么熬过来的,感觉天都塌了……”一位失能老人的家属说着说着就抹起眼泪,王芳的出现对他们来说,像是穿透生活厚重乌云的一抹暖色。

王芳扶杨先生下床

在王芳护理的老人里,有一位是突然失去行动能力的,本来还能出去打个短工,结果一夜之间成了植物人。痛苦不只在突然倒下的老人身上,焦虑、疲惫等各种负面情绪也一起袭来,压得整个家庭喘不过气。更让人焦心的,是之前请的护工嫌照顾老人太累太脏,很快就辞工了。家属每天守在老人床前,不知如何应对,发愁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下去?

“很理解,什么人遭遇变故都没心情收拾家。这样的老人和家庭见过太多了。”第一次走进这个家,王芳把老人凌乱的家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然后把老人日常护理做好。这一切让家属心态转变了不少,主动配合起王芳照顾老人。王芳也能准确捕捉到他们的顾虑和困惑,会抽出时间教授一些简单的护理常识,“他们说,跟我说说话心里也痛快不少。”

但是,王芳面对的不只是倾诉,也有抱怨。有老人长期卧病在床,心情抑郁时会冲王芳说几句难听的话。

“这是老人一直瘫着不能动,感到孤独了。”王芳也不恼,还利用“优势视角”的方法劝慰老人多看看自己好的地方,引导老人往好处看。“优势视角”,是她为干好工作自学心理学时学会的方法。她会安慰老人,干完活会陪着他们坐坐,聊聊天。

也有老人和家属会比较“刁钻”,但王芳不把他们说出口的难听话放心上,受了委屈也不表露出来,“试着先去理解他们吧。太委屈了就自己想办法调节,自己吃点喝点,或者看点快乐的小段子,过后就忘了。”

王芳坦承,原先在工厂干活是按件计酬,节奏快,也导致她的性格风风火火、毛毛躁躁;现在被工作打磨出了耐心,遇事也不慌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老人,她都能心态平和地做好自己的服务。

“我护理的老人很多都是在生活上失去了一部分自理能力,卧床的占多数。有的没有条件去养老院,有的对养老院很抵触,觉得没有在家自由。”王芳因此愿意倾听老人的想法, “老人们是孤独的。有的老人儿女都上班,自己就经常在院子里一坐一天,不说一句话。我一去,她看到了就很开心,每天盼着我来。”

每次王芳要走的时候,老人们都很不舍,再见面的时候,会专门把自己新得的小玩意儿送一份给她,“时间长了,处出感情来了。”

观察>>

至少3万人在干这个活儿

最近,王芳正准备“长护师”资格证的考试,争取早日拿下,更好地满足行业的专业要求。“工作内容跟以前差不多,更规范了,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今年2月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颁布了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长护师”成为新工种,有了明确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紧接着,各地推动这一标准落地,纷纷开展相应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工作。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青岛市长护险制度已覆盖全市934万城乡参保人,长护险制度实施以来,累计支付长护险资金53亿元,为13万失能失智人员提供政策与服务保障,初步破解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化照护难题。另一方面,长护险的实施也带动了长期照护行业的就业创业。截至去年底,全市定点服务机构900余家,其中80%以上为民营机构,备案照护人员近3万人。

“是真心喜欢。”谈及自己所从事的“长护师”这个职业时,30岁的田东梅脱口而出。田东梅2017年毕业后在家乡菏泽单县的一家公立医院当护士,不久后,追随爱人来到即墨从事起长期照护行业,在这个领域一干就是6年,“一开始也不知道养老院是什么样的,接触下来发现,跟自己想象的一点也不一样,老人们都很可爱。慢慢地我发现,不是老人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越来越离不开他们了。”

田东梅在陪老人唠嗑

“拿真心换真心吧。”田东梅说,有的老人甚至连自己是谁都忘记了,但只要给他们一个微笑,就能给予充分的信任。在他们那里,爱与陪伴都是双向的。

田东梅带领老人做手指操

让人欣慰的是,不少年轻人也愿意进入这个行业。2002年出生的周燕燕,就认为“长护师”这个新职业的前景很广阔。

即墨区段泊岚镇东章嘉埠村的老人周先生平时都是插着尿管,这一天尿管突然堵了,一个电话打过来,周燕燕第一时间赶过去帮忙疏通。

周燕燕

2021年从青岛市卫校护理专业毕业后,周燕燕就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从事长期照护行业。别看她外表柔弱,但干起工作来干脆利落,一年到头在家、单位和一百多位失能老人的家中穿梭着,最多时一天能服务近25家。

周燕燕说,她服务的这些失能老人平均年龄七八十岁,有的长期卧病在床,大多都散居在农村,子女在外忙于工作,拿药、看病都很不方便。

为老人做动态心电图

工作场所不固定、一个女孩子单独入户不安全……家里反对她干这一行的声音很强烈,但她还在坚持。

考虑到村里的路不好走,有家属会出村早早等着接她;夏天天气炎热,还会有老人家属备好冷饮等着她……“暖暖的,很感动,被认可了很开心。”周燕燕说。

为老人测量血糖

作为一个新崛起的工种,“长护师”行业有十分巨大的缺口,需要像周燕燕一样的新鲜血液不断涌入……有护理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急需年轻且富有爱心,并且能熟练掌握各种照顾老人技能的人才,“目前各大长护险委托经办机构都在大量招聘,平均薪资也给出五六千元的标准,福利待遇完善。”

但作为新工种, “跟家政护理员相比,‘长护师’服务的对象主要针对重度失能、失智的人群,会更辛苦一些;掌握的专业技能需要更扎实一些,面对那些有多种慢性病的、骨质疏松的、高血压的人群也要求能灵活处理。”青岛市长期照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纪斌说,根据参保类别不同,家属只需负担医疗和照护费用的10%至25%,其余均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因此长护师的服务要严格符合长护险的规定。

田东梅给老人洗脚

据介绍,农村地区长期照护资源匮乏、专业性不高是困扰行业发展多年的全国性难题,在青岛,“长护师”的针对性培训也已经展开,并持续向农村地区倾斜培训资源,组织高水平师资走进乡镇开班授课。今年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由青岛市长期照护协会组织的2024年青岛市长护险护理员照护技能培训第14到19期开班,来自七区三市的近300名长护险备案照护人员分批参加了培训和技能评价考试。值得一提的是,6期培训班中有4期开在农村地区,参训学员当中农村护理员约占65%,越来越多的农村护理员通过规范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