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争取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全国首条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线路开通,争取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连续10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2024年,市交通运输局聚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迈出新步伐,为青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首条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线路开通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方面,深入推进地铁、公交“两网融合”,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7条,开通公交微循环线路4条,公交、地铁150米内衔接站点占比91.3%。
全国第一条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线路——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运营,补齐西海岸新区南北向交通短板。全国首个“延迟扣费”模式——数字人民币无电无网支付模式在地铁全网上线。
更新新能源公交车537辆、动力电池1000余套,全市公交绿色低碳型车辆占比达到98%,出租车、网约车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到83%。
持续提升济青高铁“公交化”水平,增开济青间动车组7列,往返济青的动车、高铁总数达150余列/日,平均发车间隔约15分钟,最快1小时22分可达。往返北京的高铁、动车组列车达到17.5对,最短运行时间3小时。
新增定制道路客运线路13条、总数增至69条。出租车95128电召平台入驻车辆3400余辆,订单累计2.5万余单。“一键叫车”助老叫车软件实现在营网约车平台全覆盖。
全面推行驾培“先培后付、一费到底”,退费类投诉纠纷降低95%以上,累计17万余名学员受益。新增便民服务站13家,总数达63家,位居全省首位,业户满意率100%。
争取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海上旅游码头整合成效明显,新建的青岛湾栈桥码头和整修后的八大峡中苑码头五一前投入使用。完成二中湾、八大峡区域码头海域清理。全市海上客运航线增至41条。打造“海上巴士全城通”交旅融合新产品,实现公交、地铁、游船“一票通城”。通过系列措施,海上旅游形象明显好转,游客规模连创历史新高。
重点推进106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总长188公里的14个普通国省道大中修项目,创建300公里“畅安舒美+”养护提质样板路。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养护607公里。港投万邦矿石码头、胡家山作业区防波堤工程等5个项目加快建设。年度计划投资18.38亿元,预计年底前完成投资40亿元,比原计划翻一番。
出台《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争取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青岛港1~10月完成货物、集装箱吞吐量6.06亿吨、2575万标准箱,分别同比增长4.7%、7.8%,均位居全国第4位。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际道路运输全国首发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青岛排名保持全球第15位。入围“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未来三年最高可获得中央10亿元奖补资金。举办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一带一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展会商会,成功签约总投资71.82亿元的4个重点项目。
青岛综合立体交通产业示范园(高新区)投产运营。胶东机场货运物流仓储等12个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0.3亿元。新增国家A级物流企业5家、总数达115家,其中,新增5A级物流企业2家、总数达13家,增量位居全国第二。日日顺、山东高速物流、中创物流3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物流企业50强。1~10月,交仓邮营收增速21.3%,居十大规上服务业第一位。
发挥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1~10月新增海运集装箱航线17条、海铁联运线路6条、沿黄内陆港10个,总数分别达230条、83条、51个;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量216.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5.2%,连续10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开通“上合示范区—同江—莫斯科”跨境班列,国际运营线路增加至22条,数量位居全省首位,1~10月开行915列;机场开通运营国际货运航线8条,完成货邮吞吐量22.9万吨。
开发中—吉—乌、中俄TIR国际道路运输新路径,全市TIR持证人企业达到14家,企业数量和中俄发运规模稳居全国首位。实现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际道路运输“中国·青岛—泰国·曼谷”“中国·青岛—越南·河内”全国首发。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亚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