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联基层,情治山海”:情感治理融合心理路径赋能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源治理”案例

2024-12-24 12:24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9154)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12月24日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乡村基层治理仍然是重要抓手。但在乡村基层治理中也难免出现多种问题,譬如矛盾纠纷化解难题。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源治理”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心联基层,情治山海:情感治理融合心理路径赋能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新路径:通过引入心理服务机构,挖掘真实诉求,融合情感治理,把“枫桥经验”内化于乡村基层治理中。

王哥庄街道辖区面积143.48平方千米,辖34个村(居)、108个自然村,总人口4.8万余人,1.7万余户。街道以标山乡村生活体验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围绕农旅结合、农文结合、农养结合,探索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庙石凝真观竹园及茶园步道、何家大馒头一条街、张家河“荷塘月色”等景观工程,成为市民游客新打卡地,茶叶年度总产值达2亿余元;“崂山·唐庄”品牌民宿经营势头较好,唐家庄生态采摘园项目与民宿形成互动,助力社区产业发展;街道实施“品牌强渔、质量兴渔、绿色兴渔”战略,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3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2亿余元。经济基础好,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王哥庄街道的发展优势,但家庭矛盾、邻里矛盾,产业发展中村民与游客间的矛盾等问题也较为突出。街道通过引入“爱之光”心理服务机构,逐步发展“童心护航”心理服务品牌,最后形成“心海护航”五位一体的情感治理体系,打造出“心联基层,情治山海”的“山海枫桥”新路径。

情感治理融合心理路径的创新经验

(一)在心里种太阳:“童心护航”引方向

少年儿童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其经历重大变故而未进行心理疏导时,容易误入歧途。王哥庄街道规模较大,因此儿童数量较多,相比于城市儿童,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的影响,可能更加严重。对少年儿童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是处理问题的关键点。基于此,王哥庄街道联合第三方心理服务团队和各界爱心人士,组建“爱之光”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团队,深入乡野,积极走访学校、社区,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进行疏导。随后,街道在“爱之光”心理咨询品牌的基础上,创建了“童心护航”品牌。

一是收集数据,长期跟踪。王哥庄街道聘请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同学校衔接,同每一个家庭衔接,对学生相关情况进行真实、有效的数据收集,为少年儿童提供专业心理辅导。二是从“心”出发,助力少年儿童入学。少年儿童正处在人生初步阶段,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成熟,很容易走向偏激。如果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没有正确的引导,没有问题出现时的及时介入,将来就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因此,王哥庄街道的工作人员认为,介入到这部分问题孩童中,进行心理疏导,把不稳定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是“诉源治理”的应有之义。三是“定期普测+动态监测”,建立“一生一档”电子保密心理档案。街道针对学生群体从九个方面(包括躯体化、人际交往、自责倾向、学习焦虑等)和四个表现维度,采用“定期普测+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在细致全面的心理评估的同时,动态采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压力类型、问题成因等方面的有效信息,汇集成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数据库,建立“一生一档”电子保密心理档案。

(二)乡村情感治理新实践:“心海护航·源治理”

借由先前“爱之光”与“童心护航”的经验,王哥庄街道以村居和学校为平台,创新培育基层社会治理项目,通过引入心理疏导和多元主体参与,全力构建独具特色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生态链,将两品牌升华为“心海护航·源治理”。

街道强调多元参与联防联治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整合县乡及以上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精英人士以及村级自治组织、社企主体、乡村精英、社区领袖和普通村民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情感治理工作的深入发展。王哥庄街道“心海护航·源治理”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针对不同年龄层人群的心理特点,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无论是职业人群、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妇女、残疾人还是特殊人群,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例如,面向老年人实施的心理健康守护计划,不仅上门为350余位老人解读惠民政策,还与80位老人结成帮扶对子,成功缓解生活困扰问题330余个;面向特殊人群实施的清肃行动与心海关爱赋能计划,则与22名特殊人群结对帮扶,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心理支持和服务,王哥庄街道还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的服务团队。街道围绕“以持证心理咨询师为骨干精英、多领域心理工作者为中坚、社会组织及志愿者为基础细胞”的目标,成功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心海护航”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主力军,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近1.3万余小时。同时,街道还从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辅导员、律师、社会工作者中遴选优秀人才,组建了心理健康服务专家人才库,结合业务能力和个人意愿,分别建立了心理疏导矫治、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宣传两个专业化团队,为乡村情感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障。

王哥庄街道“心海护航·源治理”项目的实施,不仅彰显了乡村情感治理的主体多元性,更强化了多元参与联防联治的重要性。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乡村情感治理工作的深入发展,为构建和谐、稳定、繁荣的乡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润物细无声:“山海枫桥”初探

“心海护航·源治理”是王哥庄街道在情感治理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在矛盾纠纷化解中,街道推动“山海护航·源治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一核八翼”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机制双管齐下,共同构筑起基层治理的坚固基石,为打造独具特色的“山海枫桥”崂山样本提供了宝贵的探索与尝试。

一是茶语润心,矛盾消融——“暖心茶座”的情感调解。作为情感治理在矛盾纠纷化解上的具体实践,“暖心茶座”成为了王哥庄街道的一张亮丽名片。在这里,一杯热茶不仅是沟通的媒介,更是心灵的慰藉。当邻里间因琐事产生争执,当家庭内部出现裂痕,人们会选择来到“暖心茶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借助心理顾问的专业引导,将心中的不满与委屈倾诉而出。

围绕婚姻、亲子、矛盾纠纷、情绪困扰等问题,王哥庄街道以“满上一杯茶,说说心里话”为理念,通过“暖心茶座”解决了居民之间的实际矛盾,更在无形中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居民在相互理解和支持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此外,各村也纷纷设立了特色调解室,如曲家庄的“和美”调解室、西山的“春风暖心”调解室,对“两委”成员、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进行心理技能培训,让多元主体参与进来,运用心理学知识应对矛盾纠纷主体面临的心理症结,探寻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调解室不仅解决了大量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还成为了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王哥庄“暖心茶座”调解

二是一核引领,八翼齐飞——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机制的建构。为了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解决的效率和质量,王哥庄街道推出了“一核八翼”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机制,以街道党工委为引领,诉求揽收、调解和事、访谈接待、心理疏导、法律诊断、治安调处、行业专责、志愿帮谈八个工作岗协同发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

2022年5月15日,一户村民地里的石墙因暴雨倒塌,导致邻居家种植的茶树被埋,双方就赔偿问题争执不下,差点大打出手。村委会将情况上报街道后,街道综治干部联合区法院王哥庄法庭的法官、街道“金牌调解员”、村调委主任、网格员等到达现场共同调解。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后,调解小组从双方立场和实际出发,积极为双方搭建沟通桥梁,一方面向双方当事人释法析理,另一方面从感情上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一起矛盾被化解在“茶园地头”。

在“一核八翼”机制的运作下,王哥庄街道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快速响应和高效解决。无论是邻里之间的小摩擦,还是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问题,都能在这一站式解决流程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居民对基层治理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还为王哥庄街道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多元共融:情治山海

情感治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策略,其施行对于构筑和谐融洽的干群纽带、填补理性治理的不足、加速矛盾冲突的消解,彰显出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近年来,鉴于党和国家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全国各地纷纷展开对基层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在此背景下,情感治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层治理实践,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将丰富的情感元素融入治理过程,无疑为冷峻的制度执行增添了温暖的人文关怀,这不仅是社会治理精细化进程中的重要表征,也是其内在要求的生动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众多治理模式层出不穷,王哥庄街道的“童心护航·源治理”“心海护航·源治理”与“山海枫桥·源治理”模式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却以其独到的创新点和实际成效,展现出了别样的风采。

(一)党建引领“源治理”:情感纽带筑牢乡村善治新基石

在国家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党建引领成为推进乡村情感治理的关键力量。崂山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新实施“源治理”模式,旨在通过深化情感治理,让村民对乡村发展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乡村善治奠定坚实基础。

从“群众找我”到“我找群众”,崂山区主动下沉服务,通过网格上报、上级交办、12345转办、“崂先办”综合指挥平台等线上渠道,高效“揽收”群众诉求。同时,线下建立党建引领下的“五级网格体系”,将党员力量深入村组、网格,紧密围绕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梳理自身优势资源和服务项目清单,与村委签订“契约化”共建协议,常态化开展组团式集中服务、“一站式”便民服务以及菜单式特色服务。为了更好地发挥群众力量,崂山区将原有的群防群治队伍细分为“春风”老年志愿服务队、“夏云”巾帼志愿服务队、“秋实”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冬青”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这些队伍各展所长,既容易被群众接受,也便于深入收集民情民意,为情感治理提供有力支撑。依托“源治理”品牌,曲家庄村设立了便民服务站,为居民提供电器维修等家政便民义务服务400余次,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目前,“源治理”品牌已在曲家庄村成功试点,并推广至王哥庄街道的34个村,成为党建引领乡村情感治理的典范。

(二)“智慧街道·源治理”:技术治理与情感治理融合,共创集体行动新篇章

王哥庄街道“源治理”平台,围绕“一心二线五融双提升”工作模式,巧妙地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心理服务相结合。其中,“一心”即每个村居配备1名心理顾问,为村民提供面对面的专业心理支持;“二线”则构建了心理援助线上平台和线下心理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心理服务的全方位、全天候覆盖。而“五融”策略,更是将技术治理与情感治理紧密融合,通过融诉求倾听、心理疏导、矛盾化解、健康宣传与平台搭建,形成了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王哥庄街道还充分发挥技术治理的优势,通过“智慧街道”建设,实现了线上线下双轨制的无缝对接。这种线上线下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的模式,不仅顺应了网络时代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挑战,还充分发挥了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各自优势,为村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心理服务。

(三)山海枫桥·源治理:“双提升”行动,共绘乡村和谐新图景

“山海枫桥·源治理”作为情感治理融合心理路径赋能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模式:一是提供深度融入、全面覆盖的心理健康服务。王哥庄街道深刻理解心理健康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重要性,因此,通过精心策划与实施“心海护航·源治理”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项目,将心理健康服务深度融入到了乡村的日常生活中。迄今为止,街道已成功举办了超过20场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深刻的内容,吸引了超过5400名群众的积极参与,极大地提升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率。同时,街道创新性地推行了“法律顾问+心理顾问”双坐班制度,为40余名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了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与调适服务,这一举措不仅显著提高了心理健康服务的覆盖率,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居民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为乡村社会的心理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二是实现了高效精准、成效显著的矛盾纠纷化解。王哥庄街道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能力和智慧,街道依托其独特的“山海枫桥”特色调解机制,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矛盾化解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同时,利用“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制度优势,为群众提供了及时、专业的法律咨询与援助。据统计,街道已受理群众法律咨询860件,提供法律援助18件,成功参与人民调解和基层治理活动300余次。此外,针对辖区内特色产业领域内的矛盾纠纷,街道成立了特色产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深入排查与专业调处,有效化解了多起潜在矛盾。对于特殊人群,街道更是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与关怀,健全了信息报告、预警和干预制度,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的心理调适服务,精准地做好了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得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矛盾化解成功率实现了大幅提高。王哥庄街道的“情感治理融合心理路径赋能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正以创新的步伐,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