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谈 | 垃圾分类,迈好新年第一步

2020-01-06 08:34 半岛网阅读 (33240)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王学义

1月6日,《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岛城自此步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时代”。对于广大市民来说,这是进入2020年之后,日常生活细节所发生的一个突出变化,而迈好这一步意义非凡。

1

“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如此预言。当下,“垃圾围城”,已经成为诸多城市面临的发展痛点与严酷现实。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有1/4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面对“垃圾围城”困境,目前我们能做的正是垃圾分类,这是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途径。

如今,这场革命已经到来。然而,垃圾分类又被称为“最难推广的一桩小事”,一直存在“认可度高、践行度低”的问题。直至2019年,我国北京、上海等部分城市开始实行强制垃圾分类,一系列“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开始实施,而罚款成为重要途径,一批罚单相继开出。据调查,强制垃圾分类在很多城市效果明显。上海市《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报告》显示,半年来分类“整体成效好于预期”。截至2019年11月,上海干垃圾处置量减少33%,湿垃圾分出量增长一倍,远超指标量。可回收物较2018年12月增长3.7倍,有害垃圾分出量增长13倍多。垃圾分类已经直接促成了垃圾减量,有小区减量达35%。这无疑是可喜的变化。

2

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时代”,罚款所带来的痛感将是直接的。1月6日,《青岛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同步实施,其中规定: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单位首次被查处五千元罚款,个人首次被查处二十元罚款。查处六次及以上的,对单位处五万元罚款,对个人处二百元罚款。没有谁愿意被罚款,罚款显然只是手段,目的在于促进市民生活习惯的改变。毕竟,垃圾混装是很多人因循多年的习惯,而习惯一旦形成,就有强大的惯性。对于垃圾分类,很多人不是力不能及,而是缺乏行动的意愿,还往往以“别人不分类凭啥我分类”来给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解释”。

垃圾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不仅关乎民生质量,也事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度的倒逼之下,人们出于理性选择,从而自觉地改变个人部分生活惯性。而由此带来的将是社会成本的整体降低,以及自然环境的持续优化。这最终也会成为整个社会以及每个人都能分享到的红利。

爱因斯坦说:“同一层面的问题,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解决,只有在高于它的层面才能解决。”从今天起,我们需要将垃圾分类上升为一种信念和价值观,用于指导行动,改变习惯。而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做好服务,完善细节。让生活垃圾“随手扔”变“随手分”,成为岛城市民的共识共举,成为一种身体力行的新“时尚”,我们的家园才会更绿色、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