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村“第一书记”费超 带领一个省级贫困村走向“小康路”

2020-03-10 22:59 半岛网阅读 (55771)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李晓哲

每天上午7:10,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胡家村村民孙丽英都会准时来到村里的惠民工厂,准备生产线上要用的零件。

“从家到工厂,走五分钟就到了,中午11:30下班,不耽误给孩子做饭,太方便了!”孙丽英高兴的说。

她以前在外面打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月工资3000元左右,如今在家门口上班,一天工作8个小时,工资差不多。“既不少挣钱,还能照顾家庭,附近的姐妹都向我打听,想到这里来工作。”孙丽英对如今的工作很满意。

胡家村是山东省级贫困村,属丘陵地带,以农业种植为主,有165户,531人,其中贫困户10户15人。村集体无经济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民“致富有想法,增收没办法”,一度出现了“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住户留守化”的困境。

“在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贫困户有了兜底保障,还为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了环卫工等公益性岗位。通过扶贫资金购买商业资产、光伏发电、土地流转等措施,村民和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2016年我们村实现了脱贫。” 胡家村村支部书记胡建强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18年4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商联四级调研员费超被选派到胡家村任“第一书记”。如何让脱贫村不再返贫、进一步发展奔小康,成为费超的“头等大事”。

“要想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如果没有产业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就业才是增加收入致富奔小康关键。”

经过调研和多方洽谈,他成功引进一家电子器件公司,该公司主要为海尔、海信等大企业生产遥控器,技术要求不高,工资高,有保障,适宜在家门口就业。

记者现场看到,工厂一共6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都有八九个人在忙碌着。字键、液晶屏、斑马条、线路板、螺丝、后壳,在流水线上,每个人一道工序,一结束就传到下一个环节。随着一阵急促的“咔咔”声,压壳机将一个个遥控器组装起来。放上电池后,孙丽英再进行最后的质量把关。

“组装一个遥控器,不到一分钟,我们每天都得组装4000个左右。” 孙丽英一边快速检查着,一边告诉记者。

“现在,工人由最初的9人扩大到近100人,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37人。2019年惠民工厂完成产值近4050万元,为村民和村集体增收260万元。”费超介绍。

除建乡村惠民工厂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外,费超还为胡家村引进3个现代农业项目,规模流转土地553亩,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方法,开展专业化、订单式高效种植,每年为村集体和种植农户增收50余万元。

看到村民们生活越来越好,费超很自豪,“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年,我们要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