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读书会举行第二期线上活动 青岛藏书家宋文京分享读书藏书那些事儿

2020-04-20 16:35 半岛网阅读 (80268)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孟秀丽

  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4月18日晚八时,半岛读书会第二期《好书来:买书读书藏书的难忘记忆》线上举行,书画家、藏书家宋文京以语音方式分享了他的书香人生,藏书家宋总业讲了他的藏书故事,爱书人刘强介绍了他最喜欢的作家哈代的作品。

  读书会第一单元,书画家、藏书家宋文京为大家分享了他上世纪80年代买书藏书的故事。

  宋文京是岛城著名书法家、艺术家、美术评论家,也是藏书家,藏书量非常巨大。据主持人刘宜庆介绍,宋文京搬家是用大卡车搬书的。宋文京补充道,1992年时从郑州和银川两地把藏书往青岛搬,郑州家中的书装满了一辆三菱卡车,从银川则是一个一吨重的集装箱,可见那个时候藏书之巨。据宋文京介绍,其后读书、买书、藏书更多了。

  宋文京介绍道,从70年代末期到现在读了很多书,也收藏了很多书。上世纪80年代正是他读大学时期,当时社会历经拨乱反正开始对外开放,各种思想、风潮可谓众声喧哗泥沙俱下。文革结束后,广大群众和尤其是青年有很强的求知欲,在当时青年人在图书馆、在广场上、在草地上读书,都是特别美好的形象。而且,能写诗的青年更受欢迎。一个艺术青年可能就会成为一道风景。那时,看话剧的人、跳交谊舞的人、到美术馆看展览的人、去听讲座的人都非常多。

  那是个简单温暖的年代,当时没什么娱乐生活,大家都爱读书、爱买书,宋文京记忆深刻的是在王府井大街王府井书店,大家排队买世界名著,朋友们见面也都是问你最近读了哪些书,大家谈诗谈文学谈人文谈思想谈观点……宋文京表示,这样一种大环境对成长影响很大很怀念那个年代。正是那个时代塑造了自己基本的一个思想阅读和知识架构,塑造了他的一种人文的精神状态,尤其确定了他在文史哲艺术方面基本的读书方向和藏书的目标。

  80年代最早兴起的是寻根文学,朦胧诗,后来是尼采热,掀起了一股哲学热。那个年代很令人向往,即使像海德格尔的那种哲学书都能够畅销。

  宋文京介绍说,上世纪79、80年,他就买了一本外国名著《红与黑》、中国名著《红楼梦》。《红楼梦》是启功先生校点的,分为四本儿,因为自己是个穷学生,只能一本一本的买,每一本当时一块钱左右。还曾省了好几个月的助学金,花“巨款”买了《鲁迅全集》。80年代商务印书馆的《世界名著丛书》,分为历史、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不同书目不同的颜色,也是一本一本的买。当时李泽厚、朱光潜这样一些美学家的思想也影响了他,后来是钱钟书。宋文京表示,那个时代是胸怀开阔的时代,一些世界名著出版印数动辄都是几万册、几十万册,甚至过100万的销量都很轻松。人们也都积极向上,乐于主动学习和接受,他很多藏书实际上来源于那个时代。

  宋文京认为,所谓阅读的习惯,其实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他的女儿问他为什么读书?他的回答是“其实我读书对我来说也许还是偷懒。”宋文京认为,写作、艺术创作都是要绞尽脑汁的,但读书是一种休息。自从进书店那天起,宋文京都是“贼不走空”,每次都要从书店带一本书走的。他也有很多读书的朋友,觉得买两本书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或者吃饭的时候显摆显摆,这个过程相当美好。

  至于藏书的经历,宋文京表示,一开始是放在学生宿舍,后来当了大学老师,有双人宿舍了,就有稍微大点儿的地方。还有一些书就放到了老家。再后来成家了,藏书得到了爱人的支持,但藏书太多,爱人非常担心会把楼板压塌。最初藏书是想据为己有,有的书浅尝辄止,但是有一些书,宋文京认为,《道德经》《红楼梦》这样的书是值得一辈子反复看的。

  1994年图书馆举办了青岛市藏书家的评选,宋文京报名了,统计了一下自己有一万多册书,当时就被评为藏书家,其藏书量是最多的。当时青岛这个活动在全国开了先河。

  宋文京还回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岛中山路、胶州路周边的图书馆,都是当年爱书人常去、必去之地。最后分享了他藏书的特点——大画册非常多,例如梵高的画集、毕加索画集、潘天寿画集等,他不停地收集这样一些大型画册,对其艺术创作影响很大。

  上世纪90年代,宋文京给自己树立了生活目标是读书、写书、评书和书法。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参与一些书的撰写,例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的《书法小词典》,他担任了一些词条的撰写;《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也参与了撰稿。此后,有关于书法绘画文学评论、文艺评论、图书评论的创作,作为书画艺术家,他也经常出画册。

  宋文京学识渊博,一手打造了一个真正的书香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书香熏陶和浸润下,双胞胎女儿宋寒宋露都很出色,在学术、艺术领域崭露锋芒。

  读书会第二单元,藏书家宋总业与书友们分享了他的藏书经历。宋总业说他的藏书读书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小时候家里比别人家的家具多了一件书橱,周末最喜欢去台东威海路路口的新华书店选连环画儿,暑假最喜欢到妈妈工厂的图书馆随便看书……这种环境促使他比较喜欢书。后来有了房子,他开始系统性地买书藏书。开始是出于爱好,后来渐渐现在有点儿“陷入魔怔”了。宋总业介绍说,人家双11喜欢逛淘宝,他就趁那工夫儿大肆地搜刮当当。

  宋总业介绍说,他的藏书主要偏重古代文献典籍类的。从最早的在汉京书店开始买唐宋史料笔记,到现在近20年,把中华书局出的唐宋史料笔记都买齐了。再就是新编诸子集成、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的都一直在买。

  宋总业分享了两套他非常重磅的藏书,书架整一排的四部丛刊,和一层的鲁迅全集。他说这两套书都是上世纪90年代,他上学的时候,父亲用他的稿费给他买的。书很贵也很珍贵的,是父亲对儿子读书藏书的全力支持。

  宋总业在半岛读书群里分享了他家书房(整个一层阁楼)的藏书照片。经史子集无所不包,25史、古典史料笔记、志怪小说、全唐诗、全宋词、现代汉语名著、大部头的工具书……都说“千古文人大都有一个书房梦”,宋总业的书房让人叹为观止,他的藏书都是成套的,针对性地收集古代文献、史料、笔记以及各种辞书。

  读书会第三单元,爱书人刘强分享了他所挚爱的作家托马斯·哈代及其作品。刘强首先介绍了他说收藏的哈代的作品和解读哈代的书,介绍了哈代的生平,推荐了五本哈代的代表作和哈代另五本长篇小说,并归纳了哈代作品的特色,以及他与哈代的独特缘分。

  刘强介绍道,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诗人、小说家,1840年出生于英国南部多塞特郡,1948年去世,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成就获得广泛认可和尊重。代表作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远离尘嚣》和《卡斯特桥市长》等5部最具代表性,被广泛翻译成世界各国语言,使他享有世界声誉;另外五部重要作品是《林地居民》《枉费心机》《贝妲的婚姻》《一双蓝蓝的眼睛》《心爱的》。

  哈代性格悲观阴郁,其小说具有浓厚的悲观色彩。徐志摩评哈代道:“哈代绝非一个武断的悲观论者,虽然他有时在表现上不能制止他的愤慨与抑郁……哈代在他最烦闷最黑暗的时刻他也不放弃为他的思想寻求一条出路的决心,为人类前途寻求一条出路的决心。他的写实,他的所谓悲观,正是他在思想上的忠实与勇敢。”

  木心也曾评价道:“他是真正的大家,大在他内心真有大慈大悲。他的行文非常迟缓,我读时,像中了魔一样。文学家、画家,常会羡慕音乐家,而音乐家、画家,恐怕都得羡慕哈代行文的本领:如此长,温和。读时,心就静下来,慢下来。他写苔丝早起,乡村的种种印象描写,无深意,无目的。就是这种行文,描写,了不起。”

  刘强建议书友们读一读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远离尘嚣》和《卡斯特桥市长》这五部书,就能了解哈代的文学世界。尤其是《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是他成就最大的作品,最好能多读几遍。这五部作品也都有不同版本的电影作品,都是颇负盛名的影片,可以找来看看。

  在这个特别的春天,这春风沉醉的夜晚,书香绵延,令人沉醉。半岛读书会邀请这三位颇具代表性的藏书人、爱书人为书友们带来这场分享会,很大程度上震撼了书友:原来作家是这样炼成的,原来爱书人如此执着热情,原来我们身边有这样汗牛充栋的藏书大家!近两个小时的网络分享,书友们纷纷表示这一场高质量的读书会让大家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