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壮大民营经济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现场实录: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2020-04-22 20:15 半岛网阅读 (90597)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娄花

  4月22日上午,青岛市15个攻势推进情况第二场质询——壮大民营经济攻势推进情况公开质询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久军,副市长耿涛,市民营经济局局长高善武,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杨长军,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代表攻势承办单位应询。包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企业家代表、商协会代表在内的13位质询人依次提问,5位应询人分别进行了回答。

提前拨付1.7亿元助力企业开展创新研发

  市人大代表,青岛德尔瑞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国强:为了壮大民营企业,青岛政府出台了不少利好政策。但我市民营企业在研发投入占利润的比值逐年下降,与先进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请问今后如何激发企业研发投入比例?

  耿涛:从现状上看,近年我市在企业研发投入总量上确实出现减少的趋势。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企业研发投入为250多亿,2018年则为220多亿,有较大幅度地下降。但不可否认的是,民营企业在全市企业研发投入上仍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为了扶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市推出多项举措:第一是加大奖补力度,去年全市有2584家民营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金额达4亿元。今年受疫情影响,我市已提前拨付1.7亿元助力企业开展创新研发;第二是实行梯次培育,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符合发展方向的高潜力企业,将通过各类政策和资源助推其发展;第三是做好资源对接,借助全市重点推进的科技创新平台,让所有科技型企业、民营企业实现公共科技资源共享;第四是汇聚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搭建研发人才与民营企业对接机制,从而激活企业技术研发内生力。

  于德翔:创新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对未来技术行业和人才所进行的前瞻性、战略性投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源动力。以特锐德来讲,整个集团在16年间的研发投入占比平均为4.1%,并不高。相比之下,深耕新行业、新技术的特来电公司在创立的6年间,研发占比平均达到20%,主要用于高端人才引进和技术开发上,正基于这种前瞻性投入,让企业占据了行业的制高点。

彻底打通为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市政协委员,青记智库创始人李杨:基于我们面向民营企业所做的调查问卷显示,超七成企业认为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的渠道不够通畅。我认为政府部门应在畅通政民、政企渠道上下真功夫、实功夫,加快推进建立企业家反馈的闭环机制,请问对此我市是否有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王久军:为了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我们面向企业开辟了多条服务通道,比如建立领导干部联席民营企业制度、整合完善12345青岛服务热线;建立市委书记信箱、市长信箱等;完善55585558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热线,并在“按期对接、现期办结”等制度层面进行了统一规范和监督约束。此外,今年我市还开展了“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意倾听”主题活动,目的也是把企业遇到的问题真正解决好。“光说不练假把式”,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争取做到企业的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也希望媒体多在此方面给予调研和反映,彻底打通为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把高层工业楼宇发展工作越做越深入

  人大代表,青岛好美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升光:民营经济攻势中提到要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引导工业上楼。2014年我市曾出台相关文件,但存在前置审批、适用范围小等问题,无法真正解决工业用地高效利用。请问下一步是否会从市级层面出台相关政策,从而扩大政策受众面?

  高善武:针对项目发展和产业项目落地,土地是第一大制约因素。2014年我市面向小企业产业园和孵化器出台了两项政策文件,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实际推进中,确实存在潜在制约条件。在近年来的推进发展中,青岛也做出了一些探索,比如2018年城阳区率先出台《加快高层工业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高层工业楼宇经济发展;今年西海岸也印发了高层工业楼宇的相关政策。这种探索如何能够进一步升级到全市政策层面?目前在业态打造方面,我市陆续引进多家产业园区创新运营平台;在政策制定方面,针对生活配套用地无法分割转让等问题,正在研究突破方案,此外出台统领性的市级政策也势在必行。作为壮大民营企业攻势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下一步我们会力争通过实践经验叠加制度设计,把高层工业楼宇发展工作越做越深入。

青岛市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51家

  市政协委员,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常欣:去年我市上市企业达到9家,其中民营企业占5家,资本市场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请问今年我市在助推民营企业上市以及资本创新、资金聚集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高善武:截至目前,青岛市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51家,之所以去年取得亮眼成绩与政策动态调整不无关系。去年年底,青岛市对境外上市奖补资金进行调整,奖补金额从100万提升至300万,做到境外和境内上市“一视同仁”,并且实行分段奖励,即与券商签约奖100万,在证监局辅导奖100万,IPO获证监会批准后再奖100万。此外,去年青岛市启动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专项行动,对青岛市拟上市、拟挂牌企业和规范化股份制改制企业,提供从融资、股改、挂牌、上市、发债、并购等一揽子、专业化综合服务。通过活动举办,不断提升企业家资本市场意识,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实现“企业、机构、政府”三方共赢,共享发展成果。

从“面上”变成“面上和点上”结合

  市政协委员,青岛小农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静:针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我市是否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做出了动态政策调整?后疫情时代,我市在引导扶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政策倾斜?

  杨长军:我们的思维方式、政策方式始终跟着疫情不断变化:一方面,过去我们服务企业的方式大多是线下的,现在是线上线下结合;另一方面,过去我们对中小企业在“面上”出台政策,现在进行网格化服务,从“面上”变成“面上和点上”结合。此外,在21日召开的青岛市平台建设合作与创意咨询机构座谈会上,提出青岛市要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其中利用海尔卡奥斯平台很大程度上是给中小企业赋能,这也是政府极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不允许再出现新的拖欠

  市民代表,民盟青岛市市南区财经金融支部魏义政:青岛市有区市曾经发布文件,明确规定对落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项目零收费,但是政策兑现时出现对同一企业前期投建的项目前期给予减免配套费,但是二期项目没有给予减免的现象,这类事情发生后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请问咱们在考核政府公信力尤其是合同协议落实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考核机制?下一步会有怎样的举措?

  耿涛:我们和企业交流时也发现存在领导班子换届后“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这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痼疾,也是影响政府形象的一个大问题。去年我们实行了政府购买服务,帮着企业民告官,并且要求政府的代表人要主动出庭。据统计,2018年政府负责人直接出庭的比例约30%,截至2019年十月份,政府部门和法人主要代表出庭比例已达到100%。今年3月份市委常委会还出台了《关于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出声、出解、出治的实施意见》,把政府出不出庭、守不守信作为法治政府的主要责任,成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此外,去年我们对政府拖欠民营企业的债务进行清理,总共清理出逾期欠款31亿。围绕清欠今年我市也要建立长效机制,不允许再出现新的拖欠,否则奖会依法追究责任,也请各位代表和委员加强监督。

目前创投类基金管理人共投844个项目

  企业家代表,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兰兰:去年我市组织召开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一批创投风投机构完成注册落地,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达到了271家,创投风投备案基金404支,管理的规模达到了903亿元,同时比2018年增加了185亿元,总规模5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首期120亿正式投入运营,这些资本的涌入对我市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何种作用?这些资本的投向在产业方面是如何分布的?投资效率如何?

  高善武:去年5月份创投风投大会召开以后,青岛因“青岛创投风投十条”成为创投风投的政策洼地,很多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管理人、创投风投机构纷纷落户到青岛,为青岛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据统计,投资行业大概有一半的项目集聚在新经济领域,比如信息服务业、互联网产业、半导体、机械制造等。目前创投类基金管理人共投844个项目,战略价值超过600亿,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项目和账面价值是出自青岛本地,对青岛的新旧动能转换、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创投风投机构投资不仅帮助项目获得直接资本支持,还帮助企业获得重大加持,很多银行愿意给获得创投风投支持的企业贷款。基金和创投风投机构的资金流向是一个地方发展生态、发展前景的风向标,我们目前正与有关机构对接,争取更多的基金在我市落地,把创投风投的青岛高地进一步打造好。

发挥商协会在经济社会治理作用的意见在起草

  协会商会代表,青岛医疗器械商会副会长邴连明:针对商协会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专业化程度不高,青岛是否采取了切实措施对商会组织的落户、运营、产业提升等方面给予支持?下一步还将采取什么举措推动商协会组织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双招双引中发挥重要作用?

  杨长军:去年市委提出“学深圳、赶深圳”,把提升商协会的作用作为重中之重,专门通过了工商联所属商会的改革方案实施方案,最近发改委正在牵头起草一份发挥商协会在经济社会治理作用的意见,里面很多的内容是支持商协会发展、建立运营的。市里在机构建设上非常重视,专门批准建立了青岛市商会服务中心,为青岛市各级商协会提供专门服务。我们也鼓励商协会做“双招双引”的联络站和工作站,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专门给八个商协会挂了“双招双引”联络站。希望通过发挥商协会的作用应对疫情,提升青岛经济发展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去年减税降费280多亿

  青岛德尔瑞达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徐畅:青岛市很多民营企业家普遍有一种感觉,近期政府对外部企业吸引的热度和重视度是优于青岛本土企业的,因此有一些企业受外部的影响也将税收和公司布局到了国内其他的地区。青岛在 “双招双引”的同时,在激励、激活青岛本土人才成长和本土民企存量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久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土企业的发展问题,壮大民营经济攻势有四场战役,其中第二、三场都是面向本土企业。去年减税降费280多亿,是面向本土企业,出台一些政策支持,也是面向本土企业。对于本土企业出走,我们要了解企业为什么出走?走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发展出去,我们还要帮助企业走出去。如果因为服务不周存在问题而出走,我们会追究责任。下一步我们将做到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只要本土企业提出来的就坚决支持,坚持“引进优质企业和打造本土品牌 ”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壮大民营经济的目标,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形成万马奔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