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协委员杨红生:推进现代渔业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

2020-05-16 13:41 半岛网阅读 (176339)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王丽平 刘笑笑 肖玲玲

  近日,青岛市政府印发《青岛市现代海洋渔业绿色发展攻坚方案》,就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现代海洋渔业绿色发展明确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方案》提出,截止2022年青岛在深蓝渔业开发利用、现代化海洋牧场区建设、统筹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等方面力争实现突破。作为从事海洋工作多年的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尤为关注海洋渔业的绿色发展。所以今年他带来的提案是推进现代渔业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

  杨红生说,青岛作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在渔能融合发展方面有着较好的优势。一方面青岛的海上风力资源丰富、海流速度适中,符合渔业与海上风电、波浪能发电等渔能融合发展试验条件。青岛拥有约1.38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海岸线全长730.64公里,其中海岛总面积为21.1平方公里,为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青岛海洋科技水平较高,素有“海洋科技城”之称,承担着大量国家重点海洋科研项目。

  发展现代渔业也是渔业转型升级必然选择,杨红生说,海洋牧场建设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亟待升级。海洋牧场不仅仅是海水增养殖的一种模式,而是集海水增养殖、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资源养护和旅游于一体的新业态,急需解决清洁能源供给等问题。

  此外,杨红生指出发展清洁能源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海上风能、太阳能、波浪能都属于可再生的海洋能,资源储存量丰富,发展前景乐观。海上风电和波浪能发电在我国作为新兴的海洋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中国未来能源结构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渔能融合发展是推动新旧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杨红生说,海上风电、波浪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可以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解决了我国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能源供给困难、无法搭载现代化增养殖、监测与预警设备等突出问题。与此同时,根据海洋牧场建设和深蓝渔业发展需要,装备自动投饵、鱼群监控、水体监测和制冰等现代化渔业生产设备,从而实现立体化、现代化海洋牧场和智能养殖管理模式。结合海上旅游观光、深海潜水等项目还能拓宽增收渠道。渔能融合发展模式开启了由绿色能源支持的海上养殖新模式,是推动新旧能转换的重要抓手。

  对此,杨红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建议青岛组织相关领导、企业负责人及科研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为青岛引进创新的发展模式与先进经验,助力青岛启动渔能融合发展工作。”杨红生说。

  “同时还要企业驱动,开展中试孵化。”杨红生说,以企业为商业化运作主体,科研院所提供海上风电、太阳能和波浪能发电技术与装备、海洋牧场环境调控、预警预报、产品质量检测等设施设备和技术支撑,共同发挥科研院所与相关企业在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力量,促进渔能融合成果转移转化。同时,通过引进、招聘等方式培养一支稳定的技术队伍,引进先进的装备设施,形成“硬件+软件”兼备的产业新模式,推动我市渔能融合发展的中试孵化和具体实施工作。

  最后,杨红生指出,还需要政策引领,推进应用示范。在推进中试孵化的过程中,政策和资金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新型产业的培育形成,政府的宏观引导、政策制定与财政资金支持等重大项目支撑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议青岛编制渔能融合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出台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政府扶持、企业主导、渔民受益的渔能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应用示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