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海洋科技、海洋产业转型成为青岛政协委员们关注热点

2020-05-16 22:17 半岛网阅读 (76338)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王丽平 刘笑笑 肖玲玲

  海洋,作为青岛赖以生存的蓝色粮仓,也是青岛的突出优势和特色所在。去年,青岛市发起十五个攻势,其中经略海洋攻势备受瞩目。今年市两会期间,作为引领青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海洋发展”也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市政协委员尹宝昌:三产融合,促进国家级海洋牧场发展

尹宝昌

  作为海参养殖大户,市政协委员、青岛老尹家海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宝昌对海洋有着很深的感情, 所以他每年带上会的提案几乎都与海洋相关,今年亦不例外。“以三产融合为引领,促进青岛市国家级海洋牧场健康发展。”尹宝昌认为,青岛应充分认识开放性经济的特点,在建设海洋强市道路上,应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转变发展理念,下好“一盘棋”,推动渔业与海工、旅游等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海洋优势。

  尹宝昌表示,青岛作为海洋城市,现在有十几家国家级海洋牧场,这在全国名列前茅。“海洋牧场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像放牧牛羊一样,利用自然海洋环境在海上‘造田’,把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这种养殖模式为捕捞业、为海洋牧场带来了海产品产量的提高。以我们老尹家海参企业为例,深加工后的即食海参、即食鲍鱼、海参含片、海参阿胶等,有了国家级海洋牧场的背书,再加上我们的品牌优势,明显感觉到了市场空间大了。”而且另一方面,打造起海洋立体生态后,水下的鱼、海参都多了,越来越多人愿意去海洋牧场去垂钓,“我们已经申请了省级钓场,打造海上休闲旅游和海上休闲垂钓。”

  “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全产业链,这对整个渔业的带动、对渔业企业的创收都非常有意义。”尹宝昌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的联动效应,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依靠组织网联、结盟和合作,促使形成巨大的工作合力,推动围绕海洋牧场的三产融合发展,提高海洋产业的附加值。

  另外,他表示,要保障企业、农民公平分享产业融合“红利”。建立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农民和经营组织能够公平分享海洋牧场三产融合中的“红利”。“如完善订单渔业,进一步规范合同内容,严格合同管理;应积极推广新形式的海洋牧场经营模式,支持企业和农民利用互联网+、金融创新建立利益共同体,借以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健康可持续发展。”

市政协委员郑彦鹏:创造海洋生态新市场

郑彦鹏

  毫无疑问,青岛市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室副主任郑彦鹏对海洋领域尤为关注。郑彦鹏介绍,2019年青岛发起十五个攻势,其中海洋攻势主要围绕海洋产业转型跨越、海洋科技创新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海洋港口提质增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滋养海洋文化根脉六场硬仗。经过一年的发展,2019年青岛海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56.5%。他注意到,2020年5月召开的经略海洋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上,青岛明确提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

  “青岛要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必须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郑彦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要对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扩大对外开放需求。坚持陆海统筹,找准定位,建设“一带一路”海上合作国家平台,充分发挥青岛海洋科技和产业优势,集聚“一带一路”科技资源与海洋人才,推动青岛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此外,郑彦鹏建议,还要创造海洋生态新市场。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海洋生态保护和空间规划等的要求,创造海洋空间规划、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态修复等市场需求,通过海洋生态资本、海洋产权交易、发展蓝碳等市场手段,使海洋产生新的效益;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和海岸带发展规划,对海洋空间进行科学规划,产出优质生态产品;创造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市场化需求,推动社会力量进入海洋保护和海洋修复领域。“通过上述举措,一方面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就业岗位、社会效益。”郑彦鹏说。

  在发展海洋科技方面,郑彦鹏则建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

市政协委员杨红生:推进现代渔业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

杨红生

  近日,青岛市政府印发《青岛市现代海洋渔业绿色发展攻坚方案》,就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现代海洋渔业绿色发展明确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方案》提出,截至2022年,青岛在深蓝渔业开发利用、现代化海洋牧场区建设、统筹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等方面力争实现突破。

  作为从事海洋工作多年的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尤为关注海洋渔业的绿色发展。所以,今年他带来的提案是推进现代渔业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

  杨红生说,青岛作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在渔能融合发展方面有着较好的优势。一方面青岛的海上风力资源丰富、海流速度适中,符合渔业与海上风电、波浪能发电等渔能融合发展试验条件。青岛拥有约1.38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海岸线全长730.64公里,其中海岛总面积为21.1平方公里,为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青岛海洋科技水平较高,素有“海洋科技城”之称,承担着大量国家重点海洋科研项目。

  发展现代渔业也是渔业转型升级必然选择,杨红生说,海洋牧场建设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亟待升级。海洋牧场不仅仅是海水增养殖的一种模式,而是集海水增养殖、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资源养护和旅游于一体的新业态,急需解决清洁能源供给等问题。

  “渔能融合发展是推动新旧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杨红生说,海上风电、波浪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可以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解决了我国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能源供给困难、无法搭载现代化增养殖、监测与预警设备等突出问题。与此同时,根据海洋牧场建设和深蓝渔业发展需要,装备自动投饵、鱼群监控、水体监测和制冰等现代化渔业生产设备,从而实现立体化、现代化海洋牧场和智能养殖管理模式。渔能融合发展模式开启了由绿色能源支持的海上养殖新模式,是推动新旧能转换的重要抓手。

  对此,杨红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建议青岛组织相关领导、企业负责人及科研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为青岛引进创新的发展模式与先进经验,助力青岛启动渔能融合发展工作。”  同时,还要企业驱动,开展中试孵化。以企业为商业化运作主体,科研院所提供海上风电、太阳能和波浪能发电技术与装备、海洋牧场环境调控、产品质量检测等设施设备和技术支撑,共同发挥科研院所与相关企业在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力量,促进渔能融合成果转移转化。

  杨红生认为,在推进中试孵化的过程中,政策和资金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新型产业的培育形成,政府的宏观引导、政策制定与财政资金支持等重大项目支撑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他建议,青岛编制渔能融合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出台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政府扶持、企业主导、渔民受益的渔能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应用示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