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话里的大故事:胶澳商埠电话局诞生

2020-05-19 20:1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7125)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张文艳

时间:1914年到1922年

关键词:青佐水线;长途电话;电话局长

邮电博物馆里,一幅幅老照片,是通信的发展史,也是城市的沧桑史。日德战争硝烟过后,日本接收了德国的邮电通信管理机构与设施。

1914年,日本利用青烟沪水线,铺设青岛至日本佐世堡的电报水线(简称青佐水线),全长536海里。始为军用,1915年开始民用。1917年,日本在青设立民政署递信部,管辖电话、电报等业务,日本野战邮便局改为日本邮便局。首任日本递信部长为古贸传吉,日本邮便局长为服部孝之助。1920年,日本为巩固其在胶澳、山东的殖民权益,兴建济南、青岛长途电话工程,供日军使用。这是青岛最早的长途电话。

“德国侵占青岛期间,电话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从1914年到1918年这四年的时间,电话的基础设施发展比较快,所以1920年,日本人在堂邑路咱们现在大窑沟那个地方,建了一个电话局,就把磁石电话变成了共电式的交换机。电话于是迅速发展,到1922年青岛市内的电话总容量达到2400门,电话号码也增加到了四位数”。

电话铃声的律动中,关联着青岛城市的脉搏,1922年12月,一个并不寒冷的冬天,好消息传到青岛,整个城市都沸腾了:青岛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青岛回归后,中国政府接收了青岛公众电话和官办电话机构设备,并根据《山东悬案细目协定》等规定,在被迫付出巨额赎金后,接收了日本邮便局电话局全部机线设备,合并成立了隶属胶澳商埠办公署的胶澳商埠电话局。1923年,中国在收回胶济铁路的同时,收回济青长途电话线路,由北洋政府交通部接收。

此时,一位特殊的电话局局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去过邮电博物馆的读者相信都见过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那里复原的是首任胶澳商埠电话局局长孔祥熙的办公地。一张带锁的办公桌,一本密电码本,一盏台灯,一幅字画:声应气求,几份训令,连接了孔祥熙与青岛电话局的缘分,正是在这里,“他正式走上了仕途”。总监周宁告诉半岛记者,“1922年收回青岛之前,成立了鲁案谈判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王正廷和孔祥熙关系密切,两人还曾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校友,因此鲁案谈判王正廷请孔祥熙出山,担任谈判委员会实业处处长和邮电部的主任,参加了鲁案善后谈判的交接事宜”。是年底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胶澳商埠电话局局长。

他的任期时间不长,从1922年12月到1923年8月,只有不到9个月的时间,但这让他尝到了当官的甜头,先后出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厅厅长、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院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