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非遗传承人王本宏: 茂腔一唱就是“偶像” 用各种方式来记录、传承

2020-06-11 13:2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29308)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黄靖斐

“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台上,锄头锄到庄稼上,花针扎在指头上。”从这首民谣中,可以听出茂腔戏的魅力、领略到当年的风靡程度。在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今年公布的第四批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王本宏当选为传统戏剧类茂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事茂腔演出40年的王本宏是土生土长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人,可以说,他见证了茂腔的兴衰沉浮、传承、发展和创新。

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本宏透露,自记事起,他就常常听母亲哼唱“周鼓子调”,长大一点,十里八乡唱大戏,爬到窗台上看演员们化妆、舞台上乱跑被抓下台的孩子中经常有他。他从15岁开始学唱茂腔,曾随灵山卫宣传队带着各自的角色任务赴青岛永安大剧院,连看四场胶县茂腔剧团的茂腔戏《朝阳沟》,茂腔名家曾金凤饰演的栓保娘给王本宏留下深刻的印象。王本宏也跟着宣传队排演了《朝阳沟》,后来整个胶南县一度掀起《朝阳沟》热,王本宏在剧中扮演男一号“栓保”,成为当时少男少女的偶像,至今同龄人见他还叫他“栓保”大哥或老弟。

23岁时,王本宏进入胶南的专业院团,拜师表演艺术家王淑娴。他透露,1981年6月到7月间,胶南县茂腔剧团应青岛永安大剧院、遵义剧场、井冈山剧场、沧口剧场邀请进青演出《恩仇记》《寻儿记》《李亚仙》等传统戏,1987年秋至1988年冬,胶南茂腔《裴秀英寻夫》《火焰驹》《借年》《于兰英讨饭》《张郎休妻 》《小姑贤》《赵美蓉观灯》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乃流传海外。

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茂腔的发展跌入低谷,演出渐渐减少,1992年底,茂腔剧团彻底解散,王本宏也被分流到一家企业,干起了销售员。直到1996年,王本宏才重返胶南茂腔剧团。现代茂腔《生日》、大型新编历史戏《徐福东渡》演出后都获得了强烈的反响,王本宏和丁森聚为区级传承人,师傅王淑娴则成为省级非遗项目(茂腔)传承人第一人。

胶南茂腔(今为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从剧本创作到队伍建设,有了战略性计划和打造,排演了《拾玉镯》《海神庙》《武松杀嫂》《寇准背靴》《程婴救孤》《西京》等传统剧目,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每年坚持文化下乡240场,现代茂腔戏《支书张玉刚》晋京演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

王本宏说,继承是为更好地发展,不使茂腔后继乏人。王本宏从2015年开始收徒弟,2017年开办了茂腔培训班,发起策划了《胶南市小戏曲调演》(今为小戏小品进社区调演活动)连续十届。王本宏还担任青岛市首个茂腔主题博物馆——弘承茂腔艺术博物馆馆长,“用资料的手段和方式记录茂腔在原胶南的发展历程,让更多的人了解茂腔的过去,珍惜茂腔的现在,展望茂腔发展的未来,让这一艺术形式更好地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