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风物:在书店邂逅汉译名著

2020-07-18 00:0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6866)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刘宜庆

2003年一个樱花怒放的日子,我在文化市场发现一家名为东兴的书店,符合自己的阅读口味,书店经营三联、中华、商务、北大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等品牌出版社的人文社科书籍。我仍然记得发现这家书店的狂喜,看着书架上一排排令人目眩神迷的书名,手指轻轻地划过书脊,书中的精华仿佛通过手指传达到我的大脑,电波一样令人兴奋。

     书架上陈列的大多是一套一套的书籍,比如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封面为橙黄绿蓝白,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类别。密密麻麻、结结实实地排列在一起,蔚为壮观。印象中有哲学类,历史、地理类,政治、法律、社会类,经济类、语言学类。这套书,我零星地买过感兴趣的几本。每次到这家店,总是或深情地平视,或崇敬地仰视,这些书的确如密布的繁星,点缀着人类文明的苍穹,带着永恒的光,指引人们前行。有时在书架前抽出一本,读一会,沉思一会,书店的店员绝对不会打扰你。

距离第一次走进这家书店已经9年了,我仍然记得这套书籍,那白色的封面,纯粹素净,以桔、绿、蓝、黄等不同书脊颜色标志哲学、政法、经济、历史等不同学科门类,雪白的封面上有象征知识传播的蒲公英。后来,读书多了,了解到这套书就是中国出版界标志性的出版工程。有一些书,没有翻译者的名字,是因为在组织翻译时,译者多是靠边站的“右派”。1982年,商务印书馆85周年馆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一辑50种隆重推出。直接引发上世纪80年代的读书热、哲学热潮。原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胡企林撰文说:“当时,正处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有些书的出版争论很大,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就受到了一些很激烈的批评。”

如今,这套书还有好几排陈列在书架上。前几天,我还逛这家书店,我早已过了读书的杂食期,转型为读民国人物。但看到这套书,仍然感觉很亲切。

9年前的那个春天,我在这家书店发现大批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书籍,十几本止庵校订的《周作人自编文集》,引起我的注意。这套书封面简洁,开本小巧,装帧典雅,深得读书人的趣味,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我一看,就喜欢上了。在这套书中,周作人谈龙谈虎谈艺术,谈吃谈喝谈风物,草木虫鱼之微,社会历史之广,以冲淡的文笔,以文人的趣味,娓娓道来,令人耐读。看到这套书不全,立即求救店员。店员帮我订购一套,本来是八折,看我爱书心切,七五折。

十天后,我右手提着一包包装得精细的《周作人自编文集》,上了拖着长长的“辫子”的5路电车,直奔中山路附近的报社。人在车上,手仍提着一包书,不舍得放在车厢里。喜悦仍向大海的潮涌,一波一波,久久不能平息。

这套书伴随我度过不少快乐的阅读时光。春雨潇潇的夜晚,细雨沙沙地下,滋润着万物,我在如豆的青灯下,阅读周作人的散文。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秋夜,熄灭一盏深夜的书灯,周作人那韵味无穷的散文,仍然在深夜亮着灯,如萤火飘逸。

说实话,这套书,我并未全部读完。有的只翻阅了一下。巧合得很,最近读图书出版的新闻,“《周作人译文全集》出版,止庵历时十五载编订”。《周作人自编文集》2002年出版,十年过后,11卷的《周作人译文全集》出版,收录绝版及未面世译文,不知又勾起多少书人的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