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推动知识产权领域“行刑合力”亮铁拳 上半年已捣毁3个窝点

2020-08-04 19:3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2052)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王媛

青岛持续加强和创新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知识产权领域协同执法办案。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向公安机关移送知识产权犯罪案件5起,案件移送率为33%,涉案金额540余万元,已对13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捣毁河南、青岛、临沂制假售假窝点3个。

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自去年7月30日组建青岛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来,高度重视行刑协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与公安部门进行了多次对接交流,与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建立了《青岛市市场监管违法犯罪案件查处联动工作制度》,签订了《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协作协议》,建立起双方会商研判、线索通报、协作调查、联席会议等协同办案机制,为知识产权协同执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今年初,支队接到举报,一汽车生产企业购进的长城润滑油涉嫌商标侵权,一旦质量不合格,将威胁企业正在建设的近亿元汽车生产线的安全。得到线索后,执法人员立即奔赴施工工地,现场请权利人作出侵权鉴别,及时对涉案100余桶170公斤装假冒长城润滑油采取查封措施,借助之前建立的行刑协同机制,顺利将案件第一时间移送公安部门。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针对假冒口罩的投诉也与日俱增,该支队敏锐地捕捉到相关网络舆情,立即启动协同办案机制。1月29日,该支队执法人员与市公安局假冒3M口罩专案组召开分析对接会,通报假冒3M注册商标专用权口罩案件办理情况,明确行刑衔接有关程序,确定了发挥各自优势联手查办3M口罩案件的工作机制,为后续案件的查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场监管部门处在市场的最前沿,直接面对消费者,能从消费者投诉中捕捉到违法犯罪信息,第一时间获取市场上的有效信息源。从市场上获取违法犯罪信息,也是公安部门侦破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重要信息渠道。今年疫情突发,假冒口罩问题突出,该支队执法人员敏锐地捕捉到战机,主动作为,深挖案源,严查彻查,初步锁定3起案件涉嫌刑事犯罪,非法经营额达140多万元。

执法支队第一时间将案源线索通报公安部门,公安部门则迅速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捣毁青岛、临沂、河南等制假售假窝点3个。公安部门对侦查发现的不构成犯罪的违法线索也及时通报市场监管部门,由支队追踪涉案物品流向并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协同双方建立起非常顺畅的双向信息流,有效遏制了制售假冒口罩违法行为。

在知识产权案件协同办案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具备技术执法的优势,掌握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权利人鉴别等资源和手段优势。公安部门作为刑事案件侦查机关,代表国家强制力,强制手段多,强制力强,对犯罪嫌疑人能够形成强大的震慑力,案件突破比较迅速。

在查处3M口罩商标侵权系列案件时,该支队和公安食药环侦部门现场协同办案,支队执法人员通过市场监管移动执法APP查询工商、药房登记、股东等信息情况,快速锁定公司基本信息及涉案人员;公安部门则则利用身份信息及“天网”系统调取当事人身份及车辆信息,精准锁定当事人身份、车辆、住址等信息,有效追踪控制当事人,实时全程跟踪监控,依法进行传唤取证,当日即取得突破性进展。案件办理过程中,市场执法部门负责对接商标权利人鉴别真伪、委托检验机构鉴定产品质量,公安部门则利用刑事办案的优势控制犯罪嫌疑人,不断溯源追踪,打掉一个个制售黑窝点。

下一步,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积极推动构建全市范围内的知识产权执法广域协同机制。在前期参加由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局以及青岛海关等多家单位参加的市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的基础上,参与制定《关于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的意见》。

在知识产权快速系统保护体系确立和运转后,将以青岛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办案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依托,及时协调解决全市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等单位在知识产权类案件法律监督、司法审判、行政执法监督衔接配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合力,较高程度地达成“执法互助、信息互通、资源互用、手段互补”的协同成效,提升知识产权案件办理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