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90家企业竟来了120家 青岛这场工业互联网政策解读会吸引力为何如此之大?

2020-08-22 17:2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7200)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娄花 胡蕾

一场工业互联网的政策解读会,让活动场地提供方的工作人员有些诧异,“报名90家,怎么来了120多家,后排已经临时加了两批椅子了,又坐满了!”8月21日下午,青岛城阳区天安数码城5号楼20楼会议室,一场由城阳区工信局组织的“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政策解读”会正在进行,现场气氛热烈,这是继青岛《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线上系列解读后,青岛市工信局主动出击送政策“上门”,进行线下解读互动,针对企业面临的困惑,面对面个性化“诊疗”,后续还会将企业关心的共性问题梳理成册,分享给全市企业,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

站在工业互联网的风口,企业是这场未来之战的主力军,政企携手,乘势而起,顺势而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梦想必将最终照进现实。

多次加座椅,场地方连称没想到这么“火”

干脆利落,没有太多的寒暄客套,直入主题,句句“干货”,8月21日,青岛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走进城阳区,针对工业互联网20条政策进行解读并现场答疑,这场原定一个小时的解读会,“拖堂”拖到了一个半小时。

“首先一点,我希望每一家企业先摸清家底,我的信息化目前是一个什么水平?很多企业会发现,同行业当中同样的设备出来的产品质量、产品效益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实际上,这是企业的信息化能力制约或者提高了生产效率……”解读会一开始,青岛市工信局工业互联网处处长周林就开门见山向与会企业家们分享了三条建议:摸清家底,根据自身企业情况制定信息化改造方案;积极参加各类政策培训活动,把最想了解的信息反馈出来;政策申报时不要光盯着资金,更要从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

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看待工业互联网这一议题,专业中肯的建议加上“接地气”的政策解读,让前来参会的企业家代表们有些“兴奋”。大屏幕上的每一页PPT翻过,都有人举起手机拍照记录,这场景很像是考试前老师在讲台最后一遍划重点,而学生们目不转睛记笔记,不舍得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作为活动场地提供方天安数码城的工作人员,李健参与服务的各种活动有很多,但这场政企对接的工业互联网政策解读会的“火爆”程度还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了,“没想到这种活动可以这么火,以前有一些活动讲完了就散场了,但是这次活动,我看好多人其实还意犹未尽、还想继续提问,这就说明这个政策落地性很强,对企业的需求把脉把得非常准,不是那种泛泛而谈。”李健说,虽然本次活动主要是针对城阳区的企业,但活动现场,他发现不少企业代表是专门从胶州、崂山等其他区市闻讯赶过来学习的,企业由报名的90家增加到了120多家,现场多次加座椅。

当前,全球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竞争“窗口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的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正深刻重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工业互联网正是实现这场变革的关键。近期,青岛《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出台以及深入解读,让许多原本就“跃跃欲试”的传统企业更加坚定了进行产业升级的信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企业“抢话筒”提问,政府现场精准“开方”

读懂企业、读懂企业家,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作决策,青岛正在致力于打造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政务环境。

在政策起草过程中,青岛市工信局换位思考,站在企业的角度谋划,深入企业进行多次调研,把企业当成“用户”去服务。

而本次线下解读会,更是服务的升级,现场针对企业最关心的问题“精准”培训,一对一答疑。活动现场,许多人用“务实”这个词来评价这场解读会,现场企业家争先恐后提问,还有的从后排跑到前面站着等待提问,互动如此热烈,也是场地提供方从未见到过的。

主讲嘉宾讲得专业而不失通俗,句句讲在企业最关心的核心问题上,在政策解读时,一份《数字化车间通用技术要求》直接放在了大屏幕上,数字化要求、网络要求、系统要求、集成要求、安全要求……一目了然,连企业申报时要提报的转账凭证、发票、业务回单等都给出了参考样式。

企业代表问得也实在,“我们公司不是高企,对申报有影响吗?”“外企在申报时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已经申报过数字化生产线,还能不能申报数字化工厂?”……互动问答环节,近10位企业代表依次抛出了自家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讲嘉宾现场一一答复,耐心而精准。为了方便后续随时沟通交流,活动最后,参会企业还和主讲嘉宾一块,用微信面对面建了个群。

散会之后,一些企业家又找到主讲嘉宾开起了“小灶”。“我们是一家外企,主要做服装纺织行业的缝纫线辅料,本身有一套比较自动化的系统,想看看是不是符合条件,争取也来申报一下。”高士线业生产主管李世竹一边介绍企业自身的一些情况,一边向主讲嘉宾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外企能否申报?现有的自动化设备是多年前购置的,是否符合条件?”主讲嘉宾青岛市工信局工业互联网处副处长周海华也给出了让他满意的答复,“外企没问题,只要是在青岛注册发展的企业就可以;设备有每年的维护费用,可以申报。”

“20条”全方位赋能,企业注入“强心剂”

成全企业发展就是成全城市发展。

工业互联网的宏大蓝图如何与自家企业的现实状况相结合,成了摆在企业家们面前的一道颇有难度的“实践题”。线上解读、线下培训,政策扶持、精准服务,包括这场政策解读会,青岛市工信局的一系列贴心服务恰恰是给企业送上了一份“备考宝典”。

“刚开始各种政策出来,对我们来说有些还是比较抽象的,但是通过今天这种会议,现场去解读分析一下,根据我们的行业去匹配,就一下子清晰很多。”活动现场,印工社(青岛)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高峰说,公司主要聚焦印刷行业,为青岛本地企业做信息化服务,这场“干货满满”的解读会,让她收获颇丰,“我感觉这种服务是政府主动出击,主动和我们企业链接,政府的职能部门走到我们身边来为企业服务,效果非常好。”

“我们食品行业目前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工厂有很多独立的设备,但没有这样一个资源,能够把这些产线都连起来,把我们的数据都采集出来。”丹香食品信息部负责人阚宏伟说,企业下一步的转型升级也期望能从工业互联网方面有所突破,这次的政策解读会让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工业互联网的改造坚定不移,他们也期待着,能够通过政府搭建的各种平台,找到合适的供应商资源,尽快打造出自家的智能化工厂。

而作为一家服务商企业代表,致德工业总经理宫磊介绍,从公司近期的业务情况,他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的“不断加码”,传统企业往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升级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我们潜在的客户和正在洽谈的客户明显增多,增长百分之百。”宫磊说。

据调查,青岛的不少企业已经开始主动拥抱工业互联网进行自身变革。一家从事机械装备的企业,受疫情的影响,从国际市场转向国内,随着国内订单的增多,考虑进行智能化的改造,节约人力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这次20条政策送上门,旗帜鲜明地引导企业进行改造,并有相应的奖励,这无疑为企业注入了“强心剂”。

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为企业工业互联网的改造保驾护航,线下互动解读会不仅让企业拿到了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更让政府部门更深入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并把解决方案进一步归纳整理,为更多的企业献上贴心方案,这不正是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所需要的良好生态环境吗?“一场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我们服务的结束。通过线上系列解读和线下区市行活动,我们会把企业关心关注的、最有价值的共性问题梳理成册,方便更多的企业理解政策、运用政策。”青岛市工信局工业互联网处处长周林说。

青岛把工业互联网作为突破口,作为城市崛起的绝佳机遇,举全市之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奋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就是把握趋势、就是顺应潮流、就是抢抓机遇,而企业正是新赛道上的主力军。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就是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目前,青岛已经在工业互联网赛道上“领先半个身位”,只要政企携手奋力奔跑,“黄金20条”线上线下全方位赋能落地,以改革的“冲击钻”击碎道路上的堵点难点痛点,青岛定会“凌”于高质量发展的“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