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丨诗意岛居,青岛市立中学执起教鞭

2020-09-09 18:3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301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我把松松的砂当被褥,

想睡不睡地躺着。

砂儿细软如“沙发”,

我睡得说不出地舒服。

哦!我是睡在自然慈母底摇篮里,

她还唱着催眠之歌安慰我。

——《海滨》

对于大海,在浙江生活过的汪静之并不陌生,所以在诗歌集《蕙的风》中,有大量关于海的内容,即便是对爱情的相思,他也会发出“波浪在海上汹涌,/相思在心头激荡。/波浪有休止的时候,/相思终久不低降”的感慨。

1933年7月,汪静之来到了青岛,再次与海邂逅。

缘何选择青岛?汪静之在自述生平中是这样说的:“1933年暑假我失业了,卢叔桓就介绍我和章铁民到青岛市中去教书,我在那里教了一年。”卢叔桓是汪静之的好友,两人相识的过程很奇妙,在一师读书时,汪静之到邮局寄信,卢叔桓看到信封上写着“汪静之寄”,便立刻说“我读过你的诗,很喜欢”。就这样,两人成了好朋友。

所以,当汪静之面临就业问题时,正在青岛教书的卢书桓邀请汪静之和翻译家章铁民到青岛教书。1933年7月,汪静之带着妻子符竹因和三个孩子,以及妻子的小妹天恩抵达青岛,天恩在青岛上中学。在汪静之的撮合下,未毕业的天恩和卢叔桓“闪婚”,成就了一段姻缘。

汪静之并不擅长教学,时任暨南初中部主任的曹聚仁在《诗人汪静之》中回忆说:“他教国文,实在糟得太不成话。一篇应该教一个星期的课文,他就在四十分钟教完了;无可奈何,他就说些文坛掌故来填补……一篇课文,至少该教三小时,他只能敷衍半个小时,而且把文言文的选文忽略了去,部定国文教本,当然不够用了。于是,他要学生来念他自己的诗歌,这对于高、初中学生,最为不适宜……我就当面对他说:‘假如我是校长的话,决不请像你这样的诗人来教国文。’”

话虽如此说,诗人汪静之却很受学生欢迎。几度“跳槽”后,他感觉到作为新派诗人的空间狭小,处处受到排挤。1933年暑假,他又失业了。闻听消息后,卢叔桓发出了邀请,邀他和章铁民一起来青岛任教。起初,汪静之有些犹豫,他们之前一直生活在江南,对青岛不甚熟悉。于是,汪静之让章铁民先行来青岛看看。章铁民一踏进美丽的青岛,便被这里的风光所吸引,他立刻给汪静之写信:“南窗外是海一般的绿林,绿林一般的海,望一望窗外的绿林,立刻忘了疲劳,校的西邻是一个奇大无比的公园,比兆丰公园还大,有真山、真湖、花鸟、密林和草原。”如此美景,浪漫的汪静之立刻心向往之,于7月份从上海赶到青岛。

在市立中学,汪静之任国文教师,章铁民任英文教师。两人同住一座宿舍楼,北依太平山,面朝大海,他们称之为“山海楼”:“听着雨声,市上的电灯在眼底闪耀,潺潺的雨,在冲洗山林。”在山海楼中,他们和许多文学青年一起探讨新诗。在青岛,汪静之创作了不少诗歌,尤以情诗味浓。例如:《神圣爱情颂歌》4首、《圣洁贞操颂歌》7首、《杜绝婚外恋歌》5首、《建议天公改天性》3首、《〈六美缘〉总结》14首、《绿漪对〈六美缘〉的评语》7首,还有《海水浴场》《游泳》等诗篇,情诗王子本色尽显。

汪静之的到来给青岛市立中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学生张鼎勋在《杂忆六十四年前的青岛市中》回忆汪静之的课交口称赞:“他感情奔放,声若洪钟,措辞激烈,动人心弦。讲《诗经·硕鼠》一章时,先将章句讲透,然后用白话译述道:‘你这贪心不足,抽收重税的混账,真像个坏透了惯会偷油吃的大老鼠啊!大老鼠啊!……’同时手指墙角,咬牙切齿,气粗脸红,真有怒发冲冠,上前扑杀之势。” 

汪静之的诗人气质,翻译家章铁民的外国文学素养影响了青岛市立中学的校园文化。汪静之在青岛时期出版的著作有《文章模范》3册、《文章模范参考书》3册。他和章铁民等人联络《青岛时报》,每周为其附编一期《青岛文艺)刊出,借此发表了一批新作,这一时期的青岛市立中学涌现了于黑丁、周浩然、李白凤、黄宗江等一批日后成名的作家(《汪静之:“湖畔”诗人的邂逅》翟广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