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传说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祝家庄存在怎样的联系?

2020-09-22 20:1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514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郑成海

“祝家庄人历来都认定梁祝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祝英台就是祝家庄人,当地老人仍然记得祝英台墓遗址,梁山伯的家在梁家庄,马家庄则是现在的北马家庄,祝英台和梁山伯读书的峄山地名沿用至今,与之相临的一座小山仍然叫相公山,村名、地名,均能对应。”西海岸新区文化馆馆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吕达说。

64岁的于清合(中)讲述梁祝传说。

青岛理工大学张成福副教授告诉记者,师生们在祝家庄一带进行调查时,很多老人都反映,自己年幼时经常在祝英台墓前放羊、放牛,并在附近的小河边玩耍。

他的学生蒋慧敏在毕业论文中提到,2017年10月,他们重点走访了祝家庄的94岁老人刘佃军和93岁老人杨福进,大荒村的73岁老人宋芝合,以及柳沟村的64岁老人岳春玲,老人们都可以详细地叙述祝英台墓的具体地理外貌。

根据老人们描述,祝英台墓在祝家庄东南部河边,陵墓呈长方形,长约十五米,宽两米多,其体形庞大,陵墓上没有碑,村里的孩子经常会爬到墓上玩耍。据老人们讲,有一年大雨不止,河水猛涨,河道拓宽,陵墓被淹没,墓穴被洪水冲毁,祝英台墓自此没有了遗迹。

如今,在溧水河边,河水依旧静静流淌,只是早已不见梁祝墓的踪影。

师生们在走访调研中还发现,当地不少老人还能完整地讲述梁祝故事、唱梁祝歌谣。

在祝家庄,当时刘佃军老人仍然能演唱梁祝“十八里相送”、“抗婚”等民间歌谣。老人曾讲述,那时,不管是在田野间劳作还是坐在田间地头休息,大家都会唱梁祝小调、讲梁祝传说故事,连傍晚听的戏曲都是梁祝戏曲。在大荒村,宋芝合老人还哼了一句唱词:“梁山伯与祝英台,阳间没捞着拜……”唱腔是典型的本地方言。在柳沟村,64岁的岳春玲老人依然在唱现代茂腔《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与祝家庄相邻的袁家村,年近七旬的徐世贞老人从小就听其婶子唱茂腔《梁山伯与祝英台》,至今记得部分唱段。在峄山脚下的大台和小台村,村民中流传着梁山伯祝英台在峄山书院念书的传说。

此外,胶州剪纸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据老人们介绍,当地的窗裙、炕花炕围等很多都是模仿梁祝传说的经典故事情节剪出来的。

根据师生们的调查,以祝家庄为中心,与相邻的梁家庄、北马家庄以及梁祝合墓遗址、峄山等形成一个区域性传说圈。

在多个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梁祝传说于2016年5月被列入青岛西海岸新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