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之都 工匠之城 | 海湾化学:高端智能绿色的现代化工样本

2020-11-19 16:3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6015)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娄花 孔敏

“大家会觉得化学距离生活遥远,但其实不是的,你看家里的塑料玩具、医院的输液管、汽车的密封条都是用聚氯乙烯这些化工原料做成的。”11月12日,在位于西海岸新区的董家口经济区,海湾化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英向记者讲述其明星产品聚氯乙烯(又称PVC)等化工原料和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时转星移,腾笼换鸟。始建于1947年的海湾化学,前身是海晶化工,伴随青岛走过了73年历史,也见证了青岛化工产业的转型腾飞。当下,青岛正在发力工业互联网建设,作为新金花的海湾化学响应号召,在化工领域不断开疆拓土:引入智能系统,打造智慧化工厂;攻克提纯0.01%的技术难关,氯乙烯纯度达到99.99%;聚氯乙烯(又称PVC)二期项目拔地而起,年产可达80万吨稳坐国内头把交椅……“明年营收冲击100亿元!”是青岛顶梁柱企业转型后实力的见证,也是搞活青岛传统产业许下的诺言。

高端、智能、绿色,海湾化学塑造了现代化工的典型样本。

位于董家口经济区的海湾化学厂区。

数字化升级:4名员工实现几万个节点一键管控

提起化工厂,我们不约而同想到的是浓浓的黑烟、刺鼻的气味儿、灰头土脸的工人、挤满整个路的运输槽车、夜间灯光不灭的园区……但是历经岁月与技术淬炼,搬迁后的化工厂打破固有印象,以新的面貌重新出发。

记者在董家口经济区看到了凤凰涅槃的海湾化学厂区,蓝天白云下,一条条管道盘根错节,苯乙烯、聚氯乙烯等装置在高效作业,苯乙烯装置旁修建的小河里隐隐约约可见鱼儿的身影,但路上不见一人。

“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四化”建设理念是贯穿海湾现在与未来的灵魂,是引领和重构发展曲线的重要推手。

“员工以前需要每天到厂区巡视,操作旋转阀门或检查设备,晚上工厂更是灯火通明,但现在工人工作地点转移到了室内,厂区晚上和白天一样运作如常,效率较以前提升了10倍”,海湾化学副总经理于英介绍,“我们2010年厂区启动搬迁,搬迁到董家口经济区后职工人数由1300多人缩减到1000余人,但是我们的营业收入却从16亿元跃升至77亿元左右,这很大程度得益于我们工厂的智能化改造。”

智能化改造意味着海湾化学将以更高、更安全的生产效率完成化学原料生产,“一方面国内外市场需求大,我们量产增加将会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于英称,“另一方面,我们实现了厂区智能化、数字化,能够更好保障工人安全,因为大部分工人都转移到中央控制室里工作了。”

记者在防爆中央控制室里看到了一个个正盯着屏幕作业的操作员,第一排到第四排分别为氯碱装置、PVC装置、苯乙烯装置、二期的PVC装置操作台,这个中央大脑里,一排排操作台犹如神经末销管控着厂区大大小小的运作节点,运作效率由几小时变1秒。

“以前装置管控相对来说比较耗费人力,比如说一个苯乙烯罐装置的管控巡检可能需要四五个人操作几个小时,整个厂区下来就需要92个人,但现在借助智能管控系统,几万个运作点,只需四个人便可以管控厂区主营的全部生产装置。”海湾化学氯碱厂副厂长李运杰介绍。

李运杰表示,各队小组长每天会对组员进行头脑风暴,通过脑力大pk题目问答的形式,考查操作员工对于产品生产以及设备操作等方面知识的记忆。“科技让工厂‘老树’发‘新芽’,员工的技能与素质也应该跟上。”

作为老字号化学工厂的海湾化学,现以生产装置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智能化控制为抓手,推动品牌战略升级,加快高端化工行业推进速度,以龙头示范实践带动整个化学行业变革创新。

明星产品再出发:抛弃外援拐杖,团队自主啃纯英文书

世界著名营销专家沃尔夫冈·谢弗指出,重中之重,产品才是品牌的核心。

“聚氯乙烯,又称PVC,是我们的明星产品,简单解释,这个产品可以用来生产常用的输液管、电线外皮等等”,海湾化学技术部部长张清亮说,“我们二期PVC自动化生产从5月份开始启动,十几个人组成团队加班加点研究如何落地这个自动化操作系统,过程有些艰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据了解,一期项目开启时,有外国技术工程师来做指导,疫情出现后,工程师无法来厂区做指导,于是团队只能按照买进的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说明书撸起袖子自己干。

刚开始,整版的英文说明就让团队感到棘手。尽管团队中不少成员为本科学历,但阅读这本像字典一样厚、专业词汇众多的英文说明书十分耗时且困难。

“这种英文的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的技术说明书就算找专门的翻译也不一定看得懂里面的操作逻辑以及专业术语,使人读起来很有门槛。”于英介绍。

于是,团队查词典,去请教,一遍遍核实校验,终于翻译活了,与之同时进行的是对读明白了的操作说明的验证,验证试行又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难关。“一方面,这份基础版说明书和我们的生产流程有适配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的原料带有危险性,所以每一环节都必须落实操作,谨慎验证”,于英说,“电脑系统这边的人操作电脑发出指令后,现场的人去验证原料装置运行状况,这两批人反反复复,试验次数都数不清了,不过我们最终胜利了,验证全部完成后,二期项目的自动化生产流程实现了一键稳健运行。”

据了解,二期项目投产验证过程中,技术人员每周休息半天,所有中层主动冲锋,做好三个月不休息的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此次二期项目投产后,海湾化学高品质聚氯乙烯的年产量将达到80万吨,再次巩固了海湾化学在聚氯乙烯产品内的行业龙头地位。

除此之外,二期项目建设过程中,海湾化学还在不断探索产品质量的进阶之路,向高端市场进军、向国外市场发力。“此前国内高端聚氯乙烯市场被国外几家知名品牌占据,后来我们围绕车衣膜的指标要求,通过调整对比工艺参数,反复试验,研制出了满足用户高要求的聚氯乙烯产品,可以完全替代同类进口产品”,海湾化学销售部部长刘磊说,“我们生产的聚氯乙烯产品可应用到医用树脂、儿童玩具、家装环保地板、汽车用品等高端领域。”据了解,在今年9月份,由于疫情等原因,聚氯乙烯国际市场价格逐渐走高,而海湾化学的聚氯乙烯产品凭借高品质、低价格吸引了众多国外客户。

未来海湾化学将继续发力从基础化工原料型生产向终端应用型化学品生产拓展,随着后续项目落地实施,海湾化学2022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40亿元,2025年将达到210亿元。

运输“无缝对接”:前港后厂让运输便捷提速

“以前用装物料的槽车运输,一车30吨,40分钟一车,一辆辆槽车摆开挤满了街道,现在用泵机实现管道运输,一个小时400立方米,效率提高了10倍,路上也清净了。”于英说。

遵循世界化工临港而建的规律,打造自己的港口码头,海湾化学依托港口的强大吞吐能力和优化的资源配置,形成了“前港后厂”的集约化发展路径,打造了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海湾港务液体化码头,纯苯等物料可从货船直接进入外管廊,然后输送到各原料储存罐内,与公路、铁路运输相比,这种从船直升工厂的对接方式让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也解决了车运安全的问题。据统计,“前港后厂”的生产模式,让海湾化工降低运输成本近4千万元。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明曾言,对化工企业而言,码头就是矿山,就是资源。物流成本会越来越高,有了物流优势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的升级、产品向新、产业链优化驱动品牌向上。当下,海湾化学借助于产业转型升级,在青岛发起的“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中,加速向高端品牌跃升。

2019年,是海湾集团的品牌战略年。海湾集团提出,三年内将海湾化学PVC打造成中国第一品牌,抢占市场新高地。为全面推动品牌战略落地实施,此前,李明曾带队先后走访广东、汕头、江苏等地区的海湾化学重点客户,实地考察了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种类、应用领域及发展规划,并就海湾化学PVC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强化了战略合作。

目前,海湾化学聚氯乙烯产能已占据国内乙烯法聚氯乙烯产能头把交椅。同时,50万吨/年苯乙烯产能国内单套最大、5万立方米低温乙烯储罐国内最大、偏硅酸钠产能升至亚洲第一。海湾化学2018年、2019年营业收入均突破77亿元,聚氯乙烯二期项目投产后,预计营业收入将突破百亿元。

海湾化学一次搬迁,10年蝶变,犹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勇立潮头逐浪高,海湾在机遇面前不等不靠、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站在世界化工行业的制高点统筹谋划,趟出了一条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路。无疑,青岛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活水传统工业,将工业发展的底子打厚打实,未来以海湾化学为代表的青岛传统工业新金花将以创新发力点,助力青岛加速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