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高善武:让民营企业在青岛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

2020-12-29 13:4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186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丹阳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十三五”期间,青岛成为了目前全国同类城市中唯一一个组建民营经济发展局,加挂中小企业局牌子,并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城市。而作为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重要的组织推动者,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在“十三五”期间牵头发起了壮大民营经济攻势,全身心为民营企业服务。“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高善武表示,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创业城市,实现青岛“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一定会唱主角。

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高善武

■优异答卷

民营经济逆势飞扬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指标不断提升,尤其是近两年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已然成为全市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的“生力军”。

截至2020年10月,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72.02万户,较2015年增长86.15%,市场主体持续增长。其中,5家企业入围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较2015年增加2家;12家企业进入2020山东省民营企业100强,较2016年增加7家,较2019年增加4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与此同时,2020年1~10月民营经济实现税收986.3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66.5%,较2015年提高15.01个百分点。

而面对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形势,青岛市民营经济更是逆势飞扬。

其中,民间投资摆脱了连续几年的低增长,2019年民间投资增长20.9%,高于全国16.2个百分点,2020年1~10月民间投资增长11.6%,高于全国12.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额的比重达57.6%,吸纳就业超八成;民营进出口亦持续上扬,截至2020年10月,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3309.1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同期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4.6%。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新锐企业培育爆发增长。“十三五”期间,创新开展青岛市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准)独角兽的培育和奖励,持续引导培育一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

青岛市创业密度亦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截至2020年6月,青岛市每万人拥有民营市场主体1714户,位于深圳(2478户/万人)、西安(2195户/万人)之后。创业密度较2015年提高了68.7%。

■聚焦疫情

打出政策“组合拳”

2020年,受疫情影响,民营和中小企业面临着市场萎缩、成本上升、用工紧张、资金短缺等一系列困境。为帮助全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市民营经济局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及时出台政策,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

青岛市民营经济局牵头制定并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会同各部门迅速搭建起青岛惠企助企“18+N”政策体系。

政策出台后,采取线上直播方式举办政策宣讲活动50场次,对涉及的具体政策逐条解读,指导复工复产,共有226万人次参与;此外,还开通了企业复工复产帮扶服务平台,受理企业反映的问题,设法为中小企业解决了65万只复工急需的口罩;联合银行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专项贷款和转贷款,共为719家企业提供优惠贷款24.73亿元;搭建“青岛好房东”发布平台,引导各类园区业主为一万多家小企业和个体户减免房租超两亿元;启动“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组织40家互联网平台为全市中小企业达成378.6亿元订单。一系列举措,让民营和中小企业的政策获得感不断提升,增强了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

■善用资本

提升资本服务能级

上市公司的数量,往往是衡量一座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青岛市民营企业的上市步伐稳步推进,这是青岛越来越熟稔的运用资本力量最生动、最鲜活的注脚。“十三五”期间,青岛新增上市公司25家,其中民营上市公司24家。截至目前,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57家(含1家精选层)。其中,民营上市公司达到42家。“十三五”期间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91家,受国家新三板政策等客观因素影响,全国新三板退板的公司逐年增加。截至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为81家(均为民营企业)。

在运用资本方面,青岛市民营经济局创新出台了《关于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创新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大会,着力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持续开展“行长访小微”、辖区银行业和保险业“贷动小微”专项行动等,不断提升资本服务能级。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最突出的问题。高善武指出,要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必须要有平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大范围、更加有效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十三五”期间,市民营经济局持续开展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行动,创新搭建“金企通”和“融资通”平台,组织重点项目融资推介对接、金融政策解读,以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通过融资通平台,已累计帮助4110家次企业实现融资458.74亿元,为470家次企业提供转贷资金76.84亿元,累计为2819家次企业提供转贷资金407.92亿元。

经过不懈的努力,银行信贷增长向好,2020年以来,青岛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本外币)3239.02亿元,同比增长22.86%。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本外币)1281.24亿元,同比增长40.01%。

■当好场务

激发民企创意热情

独角兽、瞪羚、小巨人、隐形冠军,这些都是“十三五”期间的网络热词,也是企业家经常谈论的话题。可喜的是,今年青岛有46家企业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现已进入公示阶段,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近年来,青岛正用生态的思维,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打造“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草木”葱郁的热带雨林。为打造这个适宜企业家发展的生态,“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创新开展青岛市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准)独角兽的培育和奖励,持续引导培育一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自2019年起,青岛市每年举办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并由大会发布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实施《青岛市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2020-2024年)》。青岛10家企业入选“2020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位居北方城市第二、全国第五位。

2019年,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培育和奖励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实施方案(2019-2022)》,明确提出组建青岛市优势高成长企业培育库,建立健全分层培育体系,构建从专精特新到细分市场“隐形冠军”、从“隐形冠军”到“小巨人”、从瞪羚到独角兽的培育机制,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发展的标杆型企业,树立青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典范。

企业是激荡城市发展最大的活力源泉,企业的创新创造,往往是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成全企业家就是成全青岛高质量发展。

为了给企业和企业家创造更大价值提供开放创新、便利舒心的发展平台,打造最适宜的发展生态,青岛市率先出台了《青岛市推进民营企业创意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民营企业创意论证落实工作机制,成立市民营企业创意工作专班,持续举办民营企业创意会,按照“创意好”“论证实”“可落地”的原则,依据企业不同领域创意内容,分别成立相应的民营企业创意工作推进小组,组织制定企业创意创新项目具体实施方案,“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协调推进创意创新项目落地,形成推动高价值“创意”向实体转化的全流程闭环系统。全力支持企业家写好“剧本”,政府当好“场务”,激发民营企业创意热情。

截至目前,青岛市民营经济局已组织召开6场民营经济创意会,4场民营企业创意创新项目评审会,2场民营企业项目落地推进会,为20个创意创新项目进行了项目发布,创意项目总投资金额近160亿元。

专访的最后,高善武指出,我们的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对标深圳等先进城市,对标广大市民和企业的期望,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很多短板。比如:大而强的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数量不够多;民营和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缺少新经济新业态领军企业;政策服务覆盖面还不够大、精准度还不够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尚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等,我们将继续瞄准这些“山头”“碉堡”,持续攻坚,努力解决。

下一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将围绕服务企业、服务市民的宗旨,继续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制定完善精准滴灌到企业最渴望处的扶持政策,用心、用情、用力打造一流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服务“自己人”,办好“自家事”,继续推动将企业发展规划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大胆创意创新创造,努力在整合资源中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