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点赞山东农业总产值首破万亿大关!历史性跨越背后“青岛样板”揭示硬核实力

2021-01-20 22:2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416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好

“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以2020年农业总产值10190.6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万亿省份。20日,人民日报刊发头版文章《山东农业总产值首超万亿元》,点赞山东。

山东是农业大省,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农业总产值更是自1990年开始便居全国第一。然而此次率先“撞线”万亿元大关,其意义和价值显然更胜以往。一个细节是,根据2018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提出的目标,计划到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要达到1万亿元以上。时过两年,山东便提前两年完成这一目标。如果考虑到全球经济下行和应对疫情的局面,可以说,这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果的最好印证。

山东农业何以逆势走强,科创力量可以站上“C位”。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省时强调指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十三五”期间,山东省级财政累计下达资金4.13亿元,支持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

短短数年间,科技创新给山东农业带来了什么,又将如何引领未来的农业农村发展,作为全省16个地市乡村振兴考核第一名、争当乡村振兴“样板中的样板”的青岛拥有足够话语权。统计显示,2019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56%,高于全国5.36个百分点。而据青岛的最新统计,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

无人机飞防

科技力爆棚的青岛农企

如果说源自潍坊的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是改革开放以来引领全国农业发展的风向标,那么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青岛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科技力”便愈加凸显。

新年伊始,莱西企业青岛供销普惠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振东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了一幅漫画像,图像内容颇有意思,一位农机手驾驶着拖拉机,但与传统的操作方式不同,画面中拖拉机原本的固定方向盘变成了农机手手中类似游戏手柄的手持装备,拖拉机上方的天空中还有一颗导航卫星。

看似“科幻”的漫画,正是赵振东公司农机团队的作业“日常”。通过引进大型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机等先进设备,依靠北斗导航系统精准把控土地旋耕、深耕、起垄等农田作业项目,比传统人工驾驶的误差减少20厘米以上,作业面积每天能达到150多亩。在“人工少、效率高、效益好”的高新技术加持下,企业被省工信厅确定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春耕新模式获全省着力推广。去年下半年,他们还成功“出圈”莱西,服务半径遍及省内外。

除了田间地头耕作方式的科技化,青岛不少科技型农企也已经成为业界翘楚。凭借自主研发的苹果采摘机器人,青岛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收获了国内外业者的关注目光。这款采摘机器人可以在0.2秒的时间内迅速完成1平方范围内的苹果识别,以红富士苹果为例,识别准确率达到93%以上,并且可以通过算法自动识别果实是否达到采摘成熟度。这款机器人预计今年落地小规模商用,而企业在青岛和烟台建设的“全场景数字农场”和“无人果园”也在同步推进当中。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不仅在于提高生产效率,更在于为产业链升级、助农民增收。

“以前我们企业是以农业工业化为特点,自2015年起开始转型智慧农业,着力打造智慧玻璃温室,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在规模、市场占有率、运营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马铁民介绍,目前他们在全国17个省布局了24个智慧玻璃温室,总面积近3000亩,已建成运营的有1000亩,其中包括山东莱西、德州、四川眉山、江西进贤、安徽桐城等地的单体超过百亩的智慧玻璃温室。以智慧玻璃温室生产的番茄为例,单品年销售额近2亿元。企业还在积极探索输出数字化农业服务产品,让更多的家庭农场、农户从科技创新中获益。

悟牛智能自主研发的智能农机

科创基因流淌的青岛农业

一家家企业,构筑了青岛科技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事实上,科创基因已经全面融入青岛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成为农业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的“助推器”。

根据《青岛统计年鉴2020》,回看“十三五”时期,青岛农业总产值可谓是一年一个台阶,稳步提升。2016年,青岛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69.09亿元;2017年为697.90亿元;2018年为737亿元;2019年为778.12亿元。与此同时,青岛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的农业总产值年增速,均高于全省增速。

另据统计,去年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6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耕种收农作物机械化率达到89%。

关键科技新突破。推动化肥减量增效、非洲猪瘟防控等技术攻关,16项农业科技成功获省科技奖,易邦生物“畜禽新疫苗技术创新体系”获全省唯一企业科技创新奖。小麦最高单产连续三年突破800公斤,玉米最高单产1021公斤,有力地保障粮食丰收,粮食总产320万吨以上。

技术推广新扩面,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广绿色防控技术406万亩、统防统治450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18.1万亩,以科技推广提产能、增效益。

领军科技新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国际种都核心区新引进现代种企12家,初步形成国际国内知名种子企业集聚高地。引进中国农机研究院山东分院,全市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9%,“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全覆盖。

悟牛智能自主研发的苹果采摘机器人亮相青岛农业“国际客厅”引围观

农业现代化 青岛已经抢先布局

“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向未来,刚刚发布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智慧农业基地。

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是关键。为此,青岛已经在默默蓄力。一个明显的对比是,根据青岛市统计局发布的全市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1-11月份,第一产业投资继续保持高速运行,增长104.0%。而2019年,青岛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部投资的0.6%,同比增长3.5%。

根据官方定义,第一产业投资,主要趋向于农业的设施建设、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新六产”融合等方向,是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乡村振兴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主导因素。可以说,青岛去年以来第一产业投资逆势迅速“起飞”,正是未来现代高效农业飞速发展的“伏笔”。

根据计划,今年青岛将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终端农业,推动中国供销平度农产品批发物流园、中国北方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等建设,鼓励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会员农业”等新型业态。坚持科技支农。发展科技农业,建设国际种都,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发展智慧农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5%。发展智慧农业,实施“三农5G+”“云平台”工程,培育智慧农业园区或基地20个,推动农业物联网、卫星遥感技术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