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时评:跨越20年的,不只是一颗感恩的心

2021-04-12 14:1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15361) 扫描到手机

半岛评论员 高书华

一份情,要记多少年?答案是20年,又或者是永远。

一边是20年前的真心救人不图回报,一边是这么多年始终记着对方的好。高密人姜友莎要寻青岛的恩人,给青岛这座爱心之城又添了一份生动的注脚——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演绎着爱与被爱的故事,也许我们看到的十不及一,但就是这些小小的浪花,足以激起我们心中感动的波澜。

2000元,现在看起来不算多,但在20年前,却是一笔“巨款”。当看到本报热线新闻版那篇只有500字的《早产双胞胎在“呼救”》报道,青岛的尚杰龚青夫妇,毫不犹豫地把这笔钱捐给了素不相识的高密人姜友莎,还有更多岛城好心人看到报道后赶到病房,三十、五十、几百、一千,涓滴细流汇成爱心长河,帮助她的早产双胞胎女儿闯过了“鬼门关”。

对于救命之恩,姜友莎刻在心里,无法忘怀。她忘不了深陷窘境的煎熬,更忘不了送到病房里的一笔笔爱心款,那是引燃两个女儿生命的火焰。

20年过去,虽然和青岛恩人失去了联系,但“龚青”“尚杰”这两个名字,让姜友莎时刻心心念念。当然不止这两个名字,还有一本“爱心账本”,也在她心中保存了20年,上面有很多好心人的名字,每一笔都是那么清晰,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得模糊。

不光自己记在心里,姜友莎也让两个女儿记在心里——她们的命是青岛人救的。两个女儿如今都考上了大学,一家人生活幸福,远在青岛的那些好心人成了难舍的牵挂。从高密到青岛,从过去到现在甚至未来,这份惦念跨越20年,因为一直浓烈而愈加珍贵,因为一直赤诚而愈加纯粹。

20年不短,把做好事当习惯的青岛人可能自己都忘记了,曾经救助过一对双胞胎小姐妹,因此找起人来可能不太容易。但我们还是希望,找到帮助过姜友莎的青岛好人。让帮过她一家的人知道,当年播过一颗爱的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也让姜友莎和孩子们有机会当面说声“谢谢”。

俗话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当一颗感恩的心穿越20年时光,来到我们这座大爱之城,不管是救人的人,还是被救的人,都值得我们致以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