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车主维权追踪丨交锋过后,迷局难解! 双方各执一词,记者探访咋选择第三方检测机构

2021-04-29 18:3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1233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郑天钟

奔驰、丰田、大众?还是长城、智己、华为、恒大?谁也不曾想到,2021年上海车展上最出风头的品牌既不是国际巨头,也不是新兴的造车势力,而是在展会现场非常低调,一辆新车都没有推出的特斯拉!4月19日上午,来自河南郑州的张女士在一辆红色特斯拉Model 3上“惊世一站”,大喊“刹车失灵”,彻底引爆了整个舆论。特斯拉维权连续多日登陆热搜榜,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渐明晰,而双方唇枪舌剑的一轮交锋之后,争议的焦点也逐步指向了如何判定“刹车失灵”,此时,能否找到靠谱、权威的第三方鉴定检测机构,就成为解决特斯拉维权事件的关键。那么,这个“关键第三方”,好找吗?整个事件对于国内新能源车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聚焦维权:惊世一站,几度交锋

4月19日,上海车展开幕当天,处于7.2展馆的特斯拉展台面积不大,也没有最新车型发布,只是简单地陈设了几台Model 3与Model Y,现场的人流自然不多。彼时的情形,甚至可以用低调来形容。而上午11时左右,张女士身着白色上衣,上面印有“刹车失灵”及特斯拉LOGO,爬上了一辆红色Model 3的车顶,用尽力气高喊“特斯拉刹车失灵”,引得无数人围观,现场一度出现混乱。张女士很快被安保人员抬出,但这一戏剧性场景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记者的微信朋友圈也随即处于“刷屏”状态。

很快,张女士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拘留5天,暂不能发声。但特斯拉中国公司副总裁陶琳女士却挑起了争议的烈火,她在接受记者采访回应该事件时表示,“不可能妥协”,“近期的负面事件都是她贡献的”,并暗示张女士背后有团队。陶琳的一系列言论被指“傲慢”,包括新华社、央视在内的多家权威媒体均提出批评,舆论重压之下,特斯拉不得不公布车辆发生事故前的数据,并表示全力配合监管部门的调查,并恳请第三方机构介入。而记者在采访一位业内人士时,其直言陶琳的发言“很不聪明”!

随后,张女士的丈夫李先生对特斯拉公布的行车数据表示不认可,同时其认为行车数据属于个人财产及个人隐私,特斯拉在车主无任何沟通的前提下,将行车数据公布出去,已经侵犯到个人隐私权及消费权益。对于李先生的表态,大多数舆论声音“并不赞同”,“这件事已成为公共事件,公众的关注促使特斯拉正面回应这一问题,而张女士也是通过站在车顶来争取关注与支持,如今大伙都想弄明白这事的真相,李先生不好再拿隐私说事”,业内人士柳先生表示。

而在4月25日央视的《新闻周刊》栏目中,张女士的父亲张先生也首度发声,其为Model 3发生刹车失灵时的实际驾驶人,据张先生回忆,他驾驶Model 3带家人出去游玩,行驶至341国道南段村段时,车辆突然发生失控,”事发时自己踩了两次刹车,第一次刹车时汽车既没有减速也没有动能回收;而第二次踩时感觉刹车非常硬,根本踩不动没有任何反应。而且在碰撞前100多米左右时,刹车就已经没反应,最终连续碰撞多车后撞到水泥护栏才停止。”

最新的消息则是,张女士已行政拘留释放。她在微博上发文公开致歉,并对特斯拉近日发布公告内的信息进行了质疑。而特斯拉方面则表示,已与张女士家属取得联系,并进行了电话沟通。同时其争取在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尽快启动下一次调解,并推动第三方检测。此外,特斯拉还对自己车主的支持与理解表示感谢。

数据解读:刹车到底存不存在问题?

特斯拉对外公布了车辆发生事故前一分钟的数据,并作出一份文字说明。而这份关乎事件真相的数据也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特斯拉官方提供的行驶数据

数据显示,在驾驶员最后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车辆时速为118.5千米每小时。在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的2.7秒内,最大制动主缸压力仅为45.9bar,之后驾驶员加大踩下制动踏板的幅度,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92.7bar,紧接着前撞预警及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最大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140.7bar)并发挥了作用,减轻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之后的1.8秒,系统记录了碰撞的发生。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车速持续降低,发生碰撞前,车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时。

对此,张女士指出父亲行车过程中并不存在超速行为,“事故发生时为下午6点,正值那条路段的交通高峰期,根本就不具备开到特斯拉所声称最高时速118.5公里的条件。我们也想请特斯拉要求你们员工开店里最好的试驾车,来事故现场做一个数据还原,假如你们能开到你们所谓的这个车速,那我们车就不要了。”

而知名车评人闫闯则认为,仅从这份数据来看,这辆特斯拉Model 3存在刹车问题实锤,可以说是不合格。按照闫闯的说法,时间6:14:25.41的对应时速是94公里/小时,此时ABS已经介入,说明处于极限制动状态。6:14:27.45对应时速是48.5公里/小时,此过程刹车力度从40到100bar+,是普通人急刹车到拼命刹车的力度。他表示,“我练车踹100bar的时候,腿疼了好几天。”而2秒的时间,车辆移动约30米至40米,如果是制动测试,这个成绩刹停也就勉强及格,更别提这台车还有近50公里的时速。有车友提出车辆事故前30分钟,有超40次踩下制动踏板和刹停记录,且车辆还是满载,会不会因热衰减导致制动力下降,闫闯回应“不会,行驶时的风能很快带走刹车的热量”。

关键难点:如何寻找合适的“第三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张女士与特斯拉方面的主要争议点就在于车辆是否存在”刹车失灵“或”制动力不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双方只能求助于第三方车辆鉴定检测机构,那么,能让双方均认可的“第三方”好找吗?

工信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家张翔表示,目前针对带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的检测标准和规范还没有出台,因此,要针对这起事故做第三方鉴定并不容易。另外,特斯拉目前提供的检测机构名称都非常含糊,并没有具体单位。现在第三方机构没有能力检测智能汽车交通事故的责任问题,在没有标准和法规以及检测工具设备情况下是无法做检测的。

对此,记者还专门采访了青岛两家大型汽车4S店的负责人,他们表示“并不乐观,但也不是无路可走”,“从我的从业经历来看,具备资质的鉴定检测机构很少,好像四川、浙江、天津有,但它们对传统燃油车的检测没问题,能不能检测特斯拉这样的智能车不好说,一般说来,检测机构会先检查这辆车的机械刹车系统,如果没问题的话再看当时车子智能系统存不存在问题,而难点显然在于后者”,岛城某德系车4S店的荣经理表示。而一直在豪华车领域工作的柳先生则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果双方能够协商好的话,可以找他们均认可的大学或技术中心,让这些技术单位来做试验,进行鉴定,出具一份报告。当然,据我的了解,目前有能力做这种鉴定的大学很少,恐怕得是清华、北大那个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