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观察 | 增幅超三成!最难的外贸“马车”,青岛不仅稳住了,还量增质升

2021-05-10 21:55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36459)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李红梅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难的是外贸进出口。青岛因港而生、凭海而兴,外贸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如何稳住外贸基本盘?

  2021年前4个月,青岛外贸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据青岛海关统计,2021年前4个月,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451.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0.1%,较2019年同期增长32.4%,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29.2%,继续领跑山东省16地市。其中,出口1342亿元,增长23.6%;进口1109.4亿元,增长39%。

  青岛外贸进出口量增质升背后,除了国内生产稳定、国外需求回暖的双向拉动,更关键的是青岛抢抓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RCEP协定等重大战略机遇,推出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不断释放外贸产能。

抢占RCEP发展先机

  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青岛具有“双节点”价值。《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即将落地实施,为青岛高水平开放带来了新机遇。

  今年前4个月,青岛对第一大贸易市场东盟进出口403.9亿元,增长47.7%,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16.5%。同期,青岛对韩国、日本进出口分别增长27.4%、10.3%。

  3月22日,中国完成RCEP协定的核准,成为率先批准协定生效的国家。4月7日,山东省政府印发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行动计划,提出在济南、青岛、威海、烟台等口岸实行RCEP“6小时通关”,畅通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

  为帮助企业提前谋划RCEP生效后的经营策略和出口计划,布局国际市场,青岛海关联合商务、税务、口岸等部门以及自贸试验区管委、上合示范区管委,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组织对企宣讲会37场,详细解读RCEP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覆盖企业和相关行业人员4300多人。

海关监管放行后的集装箱被装运至欧亚班列

  同时,青岛海关与山东省贸促会等联合开展“自贸协定原产地管理提升年”活动,以此前自贸协定尚未覆盖到的对日本出口企业和“两头在外”贸易企业为重点,对107家企业靶向推介RCEP原产地累积等规则,预计协定生效后相关企业每年可新增享惠货值近80亿元。

  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青岛不断加密到东南亚的国际航线。今年以来,青岛港新开通7条外贸航线。仅1月份,就有长荣东南亚线、万海/运达越南线、万海/运达/以星/高丽印度线三条航线在青岛港首航。

  更多的东南亚航线,有利于青岛抢先发挥RCEP综合效应。随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东南亚成为最大的增量市场,青岛抢抓窗口期,加快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建设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更好地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

  疫情发生以来,部分海运物流受阻,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认识到欧亚班列稳定和可预期的运输效能,选择通过铁路运输外贸货物。

  日韩、东南亚等海运货物由青岛入境,经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转运,通过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最终抵达中亚乃至欧洲国家,这是一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物流大通道。

  得益于地理位置的先天优势和口岸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青岛海铁联运和欧亚班列业务快速发展。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先后新开了至德国杜塞尔多夫、阿塞拜疆巴库等方向的多条班列线路。以上合示范区为起点,北达俄蒙、南连东盟、东至日韩、西到欧洲的国际物流通道越来越顺畅。

欧亚班列集装箱车辆驶经海关机检设备

  随着一系列通关便利、输运保障等措施效果的释放,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发运欧亚班列数量呈稳步上升态势。青岛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共发运“齐鲁号”欧亚班列156列、1.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10.8%和130.1%。“由去年的每天1列,发展到目前的平均每天近2列,且趟趟爆满。” 青岛海关所属胶州海关关员杜朝蓬说。

  欧亚班列发运的货物种类,也由此前的以过境货物为主,发展到外贸出口货物占比越来越高。“目前中心内发运欧亚班列货物中,约50%是本地及周边地区出口的机电、家电类产品。”杜朝蓬说。

  今年前4个月,青岛机电产品出口659亿元,增长29.4%,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9.1%。其中,家用电器、集装箱、汽车零配件和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分别增长42.7%、65.4%、24%和34%。

  “随着上合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外贸进出口产生了一定的聚集规模效应,今年第一季度胶州海关新增了120多家海关备案企业。”胶州海关副关长陈辉说,这些企业依托上合示范区平台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促进了经济社会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集装箱车辆排队进入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

  今年前4个月,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64.1亿元,增长36.4%,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1.2%。

大宗商品显著拉动进口

  青岛港是我国大宗商品进出口的主要集散地之一,进口的大宗商品品类覆盖了原油、矿石、棉花、橡胶、纸浆、等绝大多数大宗原材料,是全国最大的油品、天然橡胶、棉花、期货纸浆、铁矿、铜精矿进口口岸。

  今年前4个月,青岛市主要大宗商品合计进口524.7亿元,增长31.1%,占全市进口总值的47.3%。其中,铁矿砂进口164.7亿元,增长111.9%,进口价格上涨69.8%,进口量增加24.8%;原油进口159.8亿元,增长27.4%,进口价格上涨7.3%,进口量增加18.7%。

  为支持服务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青岛海关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创新平台作用,先后推出各类海关监管创新举措30余项。其中,保税原油混兑调和、进境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智慧管理、保税铁矿随卸随混监管模式、进口棉花“集成查检、分次出区”新模式等11项创新举措直接聚焦大宗商品贸易领域。

  “进口大宗商品重量‘智慧鉴定’大幅提高了通关效率,每条船能够提高工作效率20%以上。”青岛港前港分公司调度室主任牟雷说,每半小时就可以多卸货3000多吨,港口每年可直接受益超千万元,进出口企业的通关费用也能显著降低。一系列顺势无干扰智慧监管措施,将海关监管要求与码头生产作业环节打通,推动港口物流和外贸发展形成新动能。

  外贸联通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打通“双循环”的关键一环。今年前4个月,青岛外贸表现不俗,不断放大这座城市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青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必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