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观察|今年已注销464家!私募机构迎来强监管,业内人士揭秘圈内“庞氏骗局”

2021-06-02 14:03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31778)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谭风敏

  5月份私募界的市场出清数据出炉,截至5月31日,月内有108家私募消失在私募管理人机构名录中。

  仅5月28日这一天,全国有37家私募被注销,这是整个5月全国规模最大的私募“除名”行动,5家私募主动注销,32家私募由协会注销。4月9日,中基协也曾一次性注销44家未及时提交法律意见书的私募管理人机构,是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性注销。

  私募机构大规模注销频频出现,与金融安全监管加强不无关系。著名财经评论家、知名私募基金经理吴国平告诉风口财经:“这是监管加强的表现,有利于促进私募机构优胜劣汰。”

年内总注销464家,“不可逆”式注销230家

  金融市场的效率多倚仗“出清”,私募圈也不例外。风口财经统计发现,截至5月31日,今年已有464家私募管理人机构被中基协注销,山东有10家在列,济南、青岛各4家,威海、烟台各1家,这一出清数量是去年同期的3.44倍。

  464家被除名的私募管理人机构中,230家被标记为“协会注销”。“协会注销”是指因纪律处分、异常经营及失联等情形被协会注销私募管理人登记名额,且注销后不得重新登记。触发协会注销的原因主要包括失联和经营异常两个大类,具体包含三种情况:一是被判定为失联机构后三个月内未能主动联系中基协;二是被判定经营异常机构后三个月内未能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三是经营异常机构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之后,被认定为不能持续符合登记要求。

  “三月为期,逾时不报者默认不达标。”这一铁则将监管层对“失联”和“不及时报送法律意见书”的“零容忍”展现到了极致。2月9日,中基协发布《关于加强私募基金信息报送自律管理与优化行业服务的通知》,强调“管理人应当及时准确报送信息,强化内控管理”,“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常态化核查机制”。年内私募机构大幅增长的注销数量就是监管层“铁腕”发力的结果。

  吴国平表示:“进进出出,实属正常。”青岛纳格投资总经理李阳也告诉风口财经:“目前的市场出清,其实并不让人意外,未来资管行业会越来越正规,优胜劣汰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宁“舍生”也不交法律意见书,82%倒在“宣判”之前

  私募基金产品不对公众发行,且投资者参与门槛较高,素有“私募江湖”之称。私募江湖,从不缺奇闻轶事。

  风口财经统计发现,2021年被判“死刑”的私募机构中,失联机构占43%,有98家;逾期未提交法律意见书的机构占39%,有89家;认定不符合要求的机构占18%,有40家。也就是说,有82%的私募机构倒在了被中基协认证为“不符合持续登记要求的机构”之前。

  中基协官网显示,一家私募机构被判定经营异常后,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三个月内提交由合规的律师事务所提交的法律意见书,第二阶段是监管层对该法律意见书的审核、补正阶段。数据证明,倒在第一阶段的私募远远多于第二阶段。2021年1-5月逾期未提交法律意见书的机构数量,是被判定为不符合登记要求机构数量的2 倍以上。

  企查查显示, 4月9日被除名的逾期未提交法律意见书的企业中,北京凤博汇富近期并未涉足财务纠纷案件,最近一次的民间借贷纠纷出现在2016年,且原告起诉被驳回,但凤博汇富仍是选择了临阵脱逃。此外,“不战而降”的还有中鼎华信、成都富泰和凤凰创新(深圳)。

  私募“舍生”拒交法律意见书的一幕,与发生于1月底的IPO抽查事件颇为神似,当时20家接到IPO抽查通知的企业中,16家企业主动撤回申请材料。唯一不同的是,私募机构的“协会注销”具有不可逆性,一旦被注销就意味着永久告别私募市场。这些临阵“心虚”的私募机构无异于变相“自裁”,它们究竟是自知理亏,还是另有龃龉?

“拆东墙补西墙”等牛市?揭秘私募圈的“庞氏骗局”

  一位在私募圈摸爬滚打13年的知情人士告诉风口财经:“目前很多所谓的私募,其实形同虚设,筹集了资金却不能帮助客户实现资产增值,需要市场及时出清。”

  这位知情人士向风口财经爆料:“实质上,私募相当于一名中介,一手融资,一手投资,部分私募实力不过硬,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投资一端赚不了钱,只能在融资上做文章。为保证资金链不断,部分私募甚至与客户暗暗签订抽屉协议,违反法律规定承诺保本和收益,达不到约定的收益率就再去寻求新的投资,用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只等捱到牛市用掌握的大额资金大赚一笔。这在私募圈并不少见。”

  “拆拆补补又捱一年”的资金链,总有源头枯竭的一天,部分私募捱不到牛市,轻者经营异常,重者破产清算。“一环扣一环的资金链,一旦破裂,准有投资者成为韭菜。”知情人士称。

  5月28日中基协注销的私募公司里,因资金链爆雷而经营异常的企业不在少数,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1月份开始,国釜资产的控股股东国本控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约有1.03亿元的未履行债务;今年1月,恒久财富曝出因未履行741.45万元的执行标的金额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公司的体量都不小,国釜资产注册资本高达5亿元,恒久财富的注册资本也有8000万元。在擅长资本筹集的私募圈,高额注册资本并不能成为评判私募企业优质与否的关键指标。

  李阳认为:“私募行业比较特殊,业务开展靠口碑,频频爆雷必然消耗投资者对行业的信任,需要监管出手,加速净化私募业内环境。”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