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代帝陵墓表石刻全集》出版签约仪式今举行

2021-07-13 00:1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329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7月12日,《中国唐代帝陵墓表石刻全集》出版签约仪式在青岛出版艺术馆隆重举行。

会议由青岛出版集团总编辑李海涛主持,出版集团党委委员、青岛出版社董事长张化新代表出版社与项目总策划、总主编,中国国家画院原雕塑院执行院长、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云岗签约,陈云岗先生向出版社提交《全集》的全部图片。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杨晓阳出席会议并讲话。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顶峰时期,大唐气象代表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原乡。由于年代久远,大型文物存世绝少,遗留至今的大部分的帝陵墓表石刻文物是独一无二的瑰宝。其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集建筑、雕刻、书法等艺术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于大唐时代的审美追求、价值理念、文化精神。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虽然国家加大唐代地表文物保护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力度。但1300多年来,这些文物雨洗风磨,部分造像被人为或自然地盗凿、破坏、残损、风化严重,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正面临着逐渐消蚀的危险。“如果这些代表中国人精气神的艺术杰作不在了,甚至连影像都没有了,我们的子孙后代靠什么去幻想大唐绝世的风华?”陈云岗先生动情地说。“文化保护名家冯骥才先生说“唐狮猛于虎,这是时代赋予的精神,最直接的文化自信就是从视觉得来的、确立的。”作者陈云岗先生说:“我之所以暂时放下自己的艺术创作,带着团队耗费这么大的精力,就是我认为这个事情比我本人的事情更重要”!粗略统计,工作团队因为天气、光线、季节的原因,驾车跑陵的次数不下一百二十余次,跋山涉水、风吹日晒,穿梭于荆莽荒野之中,跋涉于高低起伏之途,将每一座石刻都进行了多次地拍摄、并全部地测量了一遍。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后代可以看到庄严、肃穆、精深、刚健的唐代艺术灵魂有安放之处!因此在出版方面,为这些造像留下一份完备的视觉档案,对濒危的艺术杰作进行一次抢救性的系统记录,为子孙后代留下厚重的影像的档案意义十分重要。”

杨晓阳主席向陈云岗和青岛出版集团表达祝贺并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唐帝陵虽集中于陕西关中地区,但在河北、河南、山西也同样存在着“唐帝陵石刻艺术的宝贵文化遗存。作为“老陕”的陈云岗先生以一个雕塑艺术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为文化牺牲奉献的精神,冒着疫情、筚路蓝缕,穿梭于数百公里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国家民族、子孙后代拍摄、记录、测量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留下这样厚重的文化档案,其心可鉴、其志可嘉!

李海涛总编辑在致辞中谈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守护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是所有文化人共同的追求。唐代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中最为辉煌灿烂的一页,创造了众多文化艺术的高峰。此次出版《中国唐代帝陵墓表石刻全集》,是青岛出版集团与陈云岗教授的首次合作,也是秉承“守护民族文脉”的历史自觉,落实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新的实践。集团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精品出版战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繁荣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悉,《中国唐代帝陵墓表石刻全集》首次将包括“唐十八陵”在内的一共以“帝陵封号的26处唐代帝王级别的陵寝墓表石刻完整结集,以陵为单位,以修建时间为序,将每陵的现存实物图片进行编排,共来集拍摄清点的陵墓石刻艺术共513件、图片2400余幅。《全集》展示出大唐的巍巍气象与宏阔雄姿。这不但是对中华文物的一次抢救性发掘与整理,也是出版史上首次系统梳理唐代帝陵文化遗产影像档案的行动,填补了我国出版史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