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小康特刊丨建设宜居幸福青岛 一系列“美丽组合拳”增强百姓获得感

2022-01-07 14:49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34524) 扫描到手机

改造后的二轻新村。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郭振亮

精致生活圈,“宜居微循环”。住得更宽敞了,生活更便利了,环境更优美了,心里更敞亮了……近年来,青岛日新月异的发展切切实实给市民带来了身边看得见的变化,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青岛坚定“房住不炒”立场,为推动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职住平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及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史使命,不断贡献着“住建力量”。

累计棚改30.8万套

作为民心工程和提升城市品质的亮点工程,2012年至2021年,青岛市承担省棚改计划413个项目、28.2万套(户),经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截至目前,累计实施改造30.8万套(户)。通过近年来的棚改,提高了棚改居民居住质量,提升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成为“宜居青岛”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家住胶州市杨家林的刘女士成为今年棚户区改造的受益居民之一,从2018年拆迁,到2021年新房交付,刘女士期盼了三年的新房终于出现在了自己眼前。“以前就是典型的农村平房,现在变成了崭新的楼房,感觉跟做梦似的,一下子就成真了,以后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

“十四五”期间,青岛市计划实施棚改8万套(户),持续改善棚改居民住房条件。

老旧小区改造,补齐城建短板

2016年以来,青岛市共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3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约32万户,极大改善和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居民居住环境。

作为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自从今年改造完成之后,家住二轻新村的孙阿姨每天起床锻炼更起劲了,“现在出门就跟进了小花园似的,新铺了路面,不再像之前那样光秃秃、坑坑洼洼的了,路边有景观,出门买菜顺道锻炼,一路上心情都跟之前不一样,感觉更顺心、更敞亮了。”

据介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解决了城市建设中的“短板”,对未能纳入棚户区改造且10年内不能拆除的老旧住宅小区,可以列入改造范围,把“短板补齐”,使居民的住房水平同步提升、同步改善,同时还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自信心和获得感。

“十四五”期间,青岛市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300个,建筑面积约3369万平方米,涉及居民37.5万户。2021年全市计划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16个,列入青岛市“市办实事”,涉及居民7.1万户。截至目前,216个小区已经全部开工,涉及居民7.3万户,累计完成投资额12亿元。

为了助力村镇建设,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重点小镇建设、美丽村居建设、村庄垃圾分类、农村改厕、危房改造等多方面打出了一套“美丽组合拳”。

“十四五”保障房不少于26万套

为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青岛市已连续第十五年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好的市办实事。自2008年开始,青岛市全面推行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凡是规划为住宅的项目都要按照规定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在配建比例上,按不同用地性质,分别按照5%至45%比例配建。对不适宜配建的土地,要提取相应比例土地出让金用于集中建设项目用地的征收补偿。2020年,青岛市将保障性住房配建执行范围由七区扩大至全市,最低配建比例由5%调整至10%。

“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建设和筹集保障性住房不少于26万套。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进一步增强住房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城镇住房70万套左右,年新增住宅用地供应量不少于800公顷,“十四五”末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6.2平方米。展望2035年,住房发展与青岛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适应,与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地位相匹配。实现住房领域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宜居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