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聚焦 | 起底俄罗斯军工产业:战斗民族有多能打?

2022-02-25 14:02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72061) 扫描到手机

  2月24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中方是否向俄罗斯提供任何军事装备,是否计划向其提供军事或其他协助?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在这一问题上,中国跟美国的做法有质的不同。当我们看到有冲突风险时,我们不会像美方主动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装备那样向对方提供武器。我想,俄罗斯作为一个有实力的大国,也不需要中方或其他国家向它提供武器。

  面对美国及北约的频频骚扰骚扰、对峙,普京曾表示,俄罗斯目前已拥有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武器,这些武器在强度、威力、速度和打击精准度方面都领先。

2月15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联合记者会。新华社发

  事实上,据俄罗斯媒体报道,2021年至2027年,俄罗斯每年将投入85.6亿卢布(1卢布约合0.09元人民币)用于发展国防工业综合体。此举意味着在历经两年转型、基本实现军工领域结构重塑后,俄罗斯将按计划“深耕”国防工业综合体建设。

去年5月9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胜利日阅兵式上,女兵列队走过红场。新华社发

上千家军工企业“合并同类项”

  俄罗斯军工袭承苏联时代装备“遗产”,规模巨大、体系完备,涉及武器弹药、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新面貌”改革后,俄罗斯登记注册的国有军工企业高达1340家,涵盖八大军工行业,分布于65个联邦主体行政区内。其中,国防部直属军工企业达166家。上述企业近70%集中在乌拉尔地区和伏尔加河下游等地,提供了200余万个就业岗位,聚集了国内约3%的就业人口。

  报道称,上千家军工企业虽然具备数量优势,但也存在逐渐与时代脱节的问题。产品谱系单一、生产销售流程类似等同质化现象,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甚至滋生腐败;另一方面让企业缺乏竞争力和创新力,比如,在四大坦克企业中,车里雅宾斯克坦克厂和圣彼得堡坦克厂连续多年处于“停车”状态。

2020年9月19日,俄军两架图-160战略轰炸机用时25小时飞行2万多公里,创造了新的纪录。据央视军事

  2017年年底,俄国防部、科技部和原子能公司等机构共同商讨组建国防工业综合体相关事宜,各部门相继对下属军工企业“合并同类项”。2019年2月,时任俄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国防工业国家发展计划》,明确提出2027年前,政府将拨款750亿卢布发展国防工业综合体,提高工业生产现代化水平。

  按照计划,俄罗斯成立国家控股公司,采取股份制管理模式,将相关企业整合为大型联合企业,并设置相应科研组织、设计局和生产企业,分别负责理论研究、样品设计和定型产品批量生产。改革重组后,俄罗斯共登记各类国防工业综合体61个,下辖771个大型企业,实现了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聚能增效。根据计划,2027年前,上述企业最终将合并为40个大型科研生产联盟。

2月19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联盟决心-2022”联合军演最后阶段实战演习19日在白俄罗斯奥布兹—列斯诺夫斯基靶场进行。新华社发

武器出口集中统一管理

  为保证改革顺利推进,自2019年以来,俄政府已投入3.34万亿卢布用于国防工业综合体建设和企业重组,并陆续出台减免税收、财政专项补贴和长期提供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

  报道称,俄国防工业综合体实行“国家控股”市场化管理模式,既避免了“寡头”垄断行为,又摆脱了“设备闲置、公司空转”的现象,有助于提升军工领域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同时,这种按行业品类集约化建设的做法,能够让各军工企业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比如,原有100个弹药生产企业整合为分布于伏尔加河畔和西伯利亚地区的两处军工企业,成为俄军弹药生产的“航母企业”;200余家舰船制造企业根据各自优势,形成圣彼得堡船舶制造中心等联合企业;火炮、轻武器、航空工业等也成立相应生产联盟。

  为对武器出口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俄罗斯专门成立国防出口公司,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辟新的军火出口市场。近两年,俄武器出口额均保持在500亿美元左右。可以说,武器出口为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去年11月26日,俄罗斯“阿纳托利·什列莫夫”号12700型扫雷舰在圣彼得堡中涅瓦造船厂下水。新华社发

  俄罗斯军工集约化改革有助于军民合作,推动了部分民用企业技术创新。比如,莫斯科热工技术研究所水处理设备已“具备国际一流水准”;施瓦别公司生产的放射性设备和一次性医疗服装占俄此类产品总产量的60%以上;乌拉尔光学机械制造厂生产的光学设备已出口数十个国家。俄分管军工领域的副总理鲍里索夫表示,改革重组后,民用产品占军工企业产品总量的比重由此前的21%上升至近25%,雄厚的军工基础带动军民两用技术产品数质量全面提升。

去年5月9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胜利日阅兵式上,士兵驾驶自行火炮驶过红场。新华社发

  除整合军工企业外,俄国防部还高度重视科研人员队伍建设。俄军计划未来几年通过政策和其他激励措施将进修、培训人员数量由2.7万增加至43.2万。

  与西方不同的是,俄罗斯在选择商业伙伴方面没有任何政治算计。土耳其曾多次暗算在叙利亚作战的俄罗斯军人。2015年,土耳其的F-16战机击落一架俄罗斯苏-24M战机,该飞机在执行轰炸恐怖分子基地的任务后误入领空。尽管如此,俄方仍向土耳其军方交付了最先进的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

视频来源:@央视军事

人才老龄化、外流问题突出

  在俄罗斯24日发动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后,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的领导人相继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更加严厉的经济制裁。制裁的对象包括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以及俄罗斯外贸银行(VTB Bank)等俄罗斯重要金融机构。法国总统马克龙称,除了欧盟制裁外,法国还将单独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2021年5月9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二战老兵观看胜利日阅兵式。新华社发

  事实上,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俄制裁,俄罗斯军工企业也面临发展压力。资金不足将成为制约俄军工改革的重要因素。自2017年首次大幅削减以来,俄国防预算占GDP的比重连续3年保持在3%以内,其中,仅有约20%的资金投向军工领域。有媒体估计,这一金额仅能维持俄国防工业综合体基本运转。

  据报道,俄大部分军工企业还面临人才老龄化等问题。据俄媒统计,俄国防工业综合体从事军工科研生产的人员大部分在55岁以上,而且人才外流问题突出。另外,目前俄国防工业综合体70%的设备均产自上个世纪,智能化程度不高。

  俄罗斯军工改革也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引发关于“俄罗斯威胁论”的讨论。有外媒称,俄罗斯将主要科研队伍和工业制造能力“蕴藏”在军工部门,使俄经贸领域具有浓重的军事化色彩。

疫情下的艰难自救

  2020年开始,在疫情的严峻挑战下,世界军工企业踏上艰难的探索转型之路。疫情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军工行业各个领域逐渐扩散。“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是不少军工强国应对疫情的发展策略。然而,国防领域业务谈判周期长、履约周期长,牵涉政府事务多、鉴定程序多,需要大量面对面会议洽谈商定,军工企业业务拓展因此接连受创。

       疫情发生后,口罩、呼吸机等抗疫物资“有价无市”,俄罗斯军工企业纷纷利用现有设备转产相关医疗物资开展自救——

  一家生产坦克瞄准系统、狙击光学组件的军工企业主动“跨界”,依托现有设备生产用于监测体温的热像仪;

据央视军事

  位于诺夫哥罗德的彼得罗夫斯基工厂第一时间响应政府号召,将原本为海军生产军品的车间转投杀菌灯生产,日产量一度高达500余台;

  特种设备工厂直接将米格-15战斗机的发动机改装到吹雪车上,免费提供给政府用于街道消毒,展现了军工企业的“硬核”担当,极大缓解了疫情冲击造成的压力;

  俄罗斯北德文斯克造船厂自当年4月开始逐步恢复生产,通过加强体温检测、避免密集接触等方式,让1.6万名员工重返岗位。

  迈入“后疫情时代”,面对供应链断裂、业务拓展受限、订单大幅缩水等“次生危机”,军工企业要想“突出重围”,绝非易事,迎难而上是唯一的选择。

  当前,新一轮信息革命如火如荼展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工业与信息技术正在全球制造业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俄罗斯也将新兴技术作为战斗力提升的“加速器”,专门成立了科学实验室,将开发用于检测和防范网络攻击的区块链系统作为重点攻关方向,成果频出。


风口财经综合整理,素材来源: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报、央视军事、新华社、中新社、环球网等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