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军人本色,伸出援手给孩子最好的!即墨女孩新人工耳蜗已安排,他捐的

2022-06-18 08:40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阅读 (53876) 扫描到手机

即墨女孩新人工耳蜗已安排,捐助者姜源表示:“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搭把手,是应该做的。 ”

这几天,一个不足成人拇指大的黑色人工耳蜗牵动着青岛人的心——患有先天性失聪的即墨女孩小雨(化名)不慎将自己的这个“小耳朵”丢失,她的父亲张先生向公众求助后,全城掀起帮小雨寻找“听力”的热潮。遗憾的是,爱心接力两天后,小小的人工耳蜗仍是不见踪迹。 6月17日,好消息传来了。热心市民姜源决定全部承担小雨的新人工耳蜗费用,生产厂家已尽快着手调试,下周二小雨就能告别 “无声的世界”。记者辗转联系上姜源,接受采访时他说得最多的是:“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搭把手,是应该做的。 ”

女孩丢失“听力”全城找寻

6月14日下午,一则寻找人工耳蜗的寻物启事在青岛人的微信朋友圈里刷屏。当天中午放学时,天空飘起了雨,走出校门的小雨担心自己的“小耳朵”被淋湿,就把它放进了装雨衣的袋子里。走到托管班后,小雨却发现袋子里的人工耳蜗不见了。

从小学门口到托管班,短短的一段距离被张先生、他的亲人、同事以及热心市民翻了个遍,派出所民警也调取了监控,可是仍然没有发现人工耳蜗。小雨又重新陷入了“无声的世界”。

据张先生介绍,小雨患有先天性失聪,在1岁的时候通过手术植入人工耳蜗。人工耳蜗加上手术费总共用了20多万元,对这个普通家庭而言,是一笔不菲的费用。手术后,小雨妈妈又带她去专业语训机构接受训练,整整花了5年时间。当时,张先生的父亲体弱多病,一家老小的生计全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但看到孩子慢慢能够说话,融入正常生活,一家人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张先生说,他和妻子都是即墨本地人,收入不高,再配一个新人工耳蜗大约需要十多万元,他们的小家庭已经承担不起这笔费用。但是,失去了听力,小雨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陷入极大的困境。就在张先生束手无策之际,市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接力转发寻物启事。一时间,张先生的手机也成了热线,热心人们不断提供着相关信息。

伸出援手给孩子最好的

“我是16日下午知道这事的,当时我所在的即墨区精英助残志愿者协会51分会微信群发起了为小雨募捐的倡议。 ”姜源告诉记者,自己加入该协会已经有五年,这个微信群一直被他设置为置顶群,“这样就能第一时间看到群里发布的信息了”。

募捐倡议发出几分钟后,就陆续有群友开始响应,汇聚起爱的暖流。但是没多久,募捐就被分会会长紧急叫停了。因为姜源看到群内留言后,决定自己承担全部费用。 “当时群里好多朋友都在为孩子捐款,我看到后特别感动,但是我大概算了一下,如果通过这种方式募集,凑齐大约需要两三天的时间。 ”姜源了解到,经过协会与人工耳蜗生产厂家的沟通,对方将价值11万元的一款人工耳蜗降至4万元。 “孩子花了5年才学会正常说话,丢了人工耳蜗肯定很着急。多等一天,就多难过一天,我真怕这事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在姜源看来,能提前一天拿到人工耳蜗,就能早一天为这个家庭扫清阴霾,所以,他当即决定自己把4万元一次性转给协会秘书长。

姜源(左一)探望受助家庭。

但是,仅仅十几分钟之后,姜源又改了主意——细心的姜源了解到,价值4万元的人工耳蜗可以使用10年,而如果再加上2.8万元的话,生产厂家就可以给孩子准备可以使用终身的款式。 “给孩子装个最好的! ”姜源毫不犹豫地转了第二笔钱。

创业艰难不改军人本色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搭把手,都是应该做的。 ”姜源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从老人的身上他看到了军人的雷厉风行、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因为从小就有一个军旅梦,2004年,当他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并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在当年12月应征入伍,成为南京军区空军某通信总站的一名战士。服役期间,因为训练刻苦、表现突出,姜源担任班长,还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荣获三等功。

2006年12月,姜源恋恋不舍地离开军营,回到家乡即墨,凭着军人一股敢闯敢拼的劲头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彼时,即墨的服装产业风生水起,姜源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了服装销售中间商。 “起步的时候挺困难的,为了开拓客户,我转遍了鲁东地区的商场。 ”姜源回忆,创业之初,自己驱车前往外地,为了省钱,到达一地后就尽量步行前往各大商场,饿了就在路边买个面包充饥。得益于军队的历练,吃苦耐劳的姜源熬过了艰难的创业期,慢慢闯出了名堂。

商海浮沉10年后,拥有了高商业敏感度的姜源实现业务转型,开创了青岛汇君源商贸有限公司,成为蒙牛、光明等品牌的代理商,拥有了一个120余人的团队。在招聘员工时,心里埋着军旅情结的姜源特别青睐退役军人,因为“当过兵的人,真的不一样”。

“斜杠青年”热衷志愿服务

记者了解到,在为小雨捐助人工耳蜗费用的过程中,除了在微信上给协会秘书长发私信、转账,姜源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张先生一家面前。得知姜源的义举,张先生一家感动不已,再三向协会表示想联系到姜源表达感激之情,但是都被姜源婉拒了。 “捐完款给孩子买上人工耳蜗,我就放心了,没必要再打扰人家的生活。 ”姜源朴实地说道。

认识姜源的人,在得知他为小雨家所作的一切后,都不会感到意外,因为这就是情理之中的事。青岛市退役军人“圆”航志愿服务队队员、即墨区精英助残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国狮子联会会员……作为一名85后,姜源是典型的“斜杠青年”,他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掌舵人,还是多个爱心组织的成员,只要组织一声召唤,他永远是跑在前面的那个人。

2020年初疫情突发,姜源先后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及即墨区防疫指挥中心为即墨区坚守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捐赠了价值100多万元的牛奶;每年,他都会组织公司员工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在献血点,他总是第一个撸起袖子;志愿服务队组织爱心服务,他几乎每次必到,如果活动与工作产生冲突,他先考虑的是调整工作时间……姜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退役军人写下最美的注脚。

姜源(左五)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我喜欢穿上迷彩服,马上就有一种动力。 ”姜源说,是部队教会了他什么是奉献,也是部队教会了他认定的事一定要坚持下去。(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