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丨一个滨海小镇的促就业调查

2022-06-20 07:32 大众日报阅读 (102670) 扫描到手机

□本报记者 肖芳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乘地铁13号线一路向南,终点就是泊里镇。这个滨海小镇的人们,曾经以打鱼和水产养殖为生,如今这里成为一片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高地”。数据显示,泊里镇全域20个新村(社区)共有农村劳动力44408人,现已实现固定就业39608人,灵活就业3879人,剩余劳动力921人,整体就业率达到98%。不仅如此,泊里镇还吸引了一大批周边劳动力前来就业,流动人口总量达到1.4万人。

我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提出,要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就业。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更好帮助他们就近就地就业?记者近日赴泊里镇采访,了解当地农村劳动力高就业率背后的“绣花”功夫。

供需精准对接

42岁的陈祥宗,原本在日照一家企业打工,今春因为疫情被困在了家里。4月初,陈祥宗来到距家20公里的泊里镇找工作。听说这里有政府组织的叉车培训班,陈祥宗毫不犹豫地交了1280元报名费,顺利通过了理论考试,进入实操学习阶段。

陈祥宗参加的叉车培训班,是由泊里镇社会事务中心举办的专项技能培训班。进入培训班不久,陈祥宗便从学员微信群里看到了驻镇企业——青岛海力加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招聘通知。很快,他通过了生产操作岗位初试,并与企业约定,待拿到叉车上岗证便去报到。

作为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产业区开发建设的主阵地、核心区,泊里镇云集了许多工贸企业,并催生了餐饮、购物、金融等服务业态的繁荣。为最大限度发挥这些产业项目的促就业作用,泊里镇抽调102名机关干部作为企业联络员,每人联系2家重点企业,每月至少摸排一次,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

“泊里镇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但只有掌握一定技术的人员才容易被企业吸纳。”泊里镇社会事务中心副主任朱长鹏表示。为此,针对企业用工需求量比较大的岗位,泊里镇社会事务中心联合培训机构,开设叉车、电工等培训班。去年以来,泊里镇共举办各类就业培训活动35次,培训泊里镇及周边乡镇6000余人次,为60多家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

引入市场力量

青岛全球捷运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为董家口港区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不久前,该企业计划通过劳务外包的方式招聘150名货车司机。但由于用工人数较多且货车司机职业风险较高,一般的人力资源企业都不愿揽这个活儿。一筹莫展之际,泊里镇通过招引企业——山东弘佳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接下了这个“大单”。

“我们只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批货车司机的招工、上岗,其中既有泊里镇当地的,也有外地的。”山东弘佳负责人王健说。与一般劳务外包企业相比,山东弘佳依托母公司天津恒佳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有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和合作培训学校、招聘渠道,可以对货车司机进行点对点招聘,同时还有充足的资金、强大的风控中心和保险组合服务,能够抵御潜在工伤风险。

去年初,泊里镇与天津恒佳取得联系,从对接洽谈到注册落地、开展业务,仅用了3个月。截至目前,山东弘佳已与泊里镇及周边140多家企业签约合作,合同外包劳动力人数超过1万人。

“优秀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是稳就业的助推器,可以帮助劳动力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地实现就业。”泊里镇宣传统战委员李敏表示。近年来,泊里镇实施精准定向招商,引进了一批国内人力资源头部企业。去年以来,泊里镇新注册人力资源知名企业6家,镇域内人力资源企业达到24家。

挖掘特色产业

大铁锅架在炉灶上,全羊分切后,一股脑儿投入沸水中,清水慢炖,盛出一碗,配上小饼,满口清香——这种地方特色的羊肉吃法,在泊里大集上被称为馇锅子。1990年出生的小伙儿冷立杰,便是泊里大集上的一位馇锅子专业户,他觉得,当个“馇锅子二代”也挺好,“挣得不少,还能照顾家人”。

记者采访发现,像泊里大集这样的农贸市场,不仅是当地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场所,更是稳住农村劳动力就业基本盘的一方重要阵地。作为一个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集市,泊里大集目前占地160余亩,共有交易摊位3000余个,直接带动灵活就业和第三产业人员8000余人,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

“传统集市是提振乡村经济的增长点,也是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的孵化基地。”泊里镇副镇长陈晓光表示。近年来,泊里镇将大集作为服务民生、保障经济、维护稳定的重要平台,全力提升大集配套、运营、推介水平,促使其消费和就业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泊里镇党委书记刘在军表示,除泊里大集外,泊里镇还注意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就业带动潜力。目前,围绕当地麦草画、红席、烧肉等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泊里镇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带动了一批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其中,仅麦草画和红席就带动就业1000余人。